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215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4-22 08:15:01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doc介绍

海燕》教案
教学目标:1、着重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同时学习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2、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1、根据散文诗的特点加强朗读训练。2、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及海燕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2教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写作《海燕》的经过及《海燕》的战斗作用、现实意义;弄清以大海为背景的暴风雨到来前夕的三幅图画,正确划分段落。2、通过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的对比,学习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部分语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童年的朋友》,联系旧知,熟悉作者。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二、解题1、散文诗:一种文学的体裁,它是富有诗意的散文。2、背景: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5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3、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可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二是可以躲过沙皇检查机关的耳目。
三、讲读课文(一)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文,指导学生做好圈点。2、指导学生分段。(注意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变化)3、明确:三幅图画第一幅,从“在苍茫的大海上……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写海燕对暴风雨到来的渴望第二幅,从“乌云越来越暗……是的,遮不不住的!” 写海燕为暴风雨迫近而欢乐,而号叫第三幅,从“狂风吼叫……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写海燕在暴风雨就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二)局部赏析分析第一段――来临之前  指定学生朗读1—3节,要求学生思考:(1)在暴风雨到来前,周围的环境怎样?海燕有什么表现?明确:写“风卷云集,海燕高翔”。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说明一场暴风雨正在孕育。“苍茫”描写大海磅礴的气势;“卷集”描写乌云翻滚聚拢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写海燕:“黑色的闪电”描写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行动,“翅膀碰着波浪”“箭—般地直冲向乌云”作具体描绘。(2)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来修饰“飞翔”?明确:这里的“黑色”不是贬义词,是写海燕本身的颜色。用“闪电”既可以写出海燕的矫健姿态,又可以在乌云密布、大海苍茫的背景上出现一点亮光,使人们在沉闷的空气中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接着,作者紧扣“高傲地飞翔”用“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来描写海燕飞翔时的气势,突出了海燕搏击风云、无所畏惧的性格,在描写海燕“飞翔”的同时,又着力写了海燕的叫喊声,并通过乌云听出这叫喊声的含义,从反面衬托了海燕的战斗力量和胜利信心。而这一切,都说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追求,同时暗示暴风雨将必然来临。2、学生集体朗读1—3节,体会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追求。3、指定学生朗读4—6节。要求学生把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词语划出来。明确:呻吟、飞窜、恐惧、掩藏;呻吟、吓坏;胆怯、躲藏(声音、行动、情态)(1)这些词语表现了这三种海鸟怎样的共性?明确: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了俄国第一次革命前夕胆小的机会主义者和软弱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为了揭示这个共性,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根据海鸟的不同特点,让“恐惧”、“吓坏”、“胆怯”三个意义相近的词反复出现,从而对他们害怕革命的丑态进行漫画式的勾勒和无情的揭露。(2)作者为什么在对三种海鸟作了无情的揭露后,又转换语气热情赞扬海燕?明确: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与开头呼应,可以让海鸥、海鸭、企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个是承上启下,原来大海苍茫一片,这时已经“泛起白沫”,由于背景的变化,画面也就变化了,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二段。4、再读这一部分,要求爱憎分明、读出感情来。四、课堂巩固1、抄写:苍茫、高傲、渴望、火焰、呻吟、飞窜、掩藏、蠢笨、胆怯。2、熟读1—6节。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通过第二、第三幅图画的分析,进一步了解海燕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并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2、了解《海燕》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一、讲读第二段――逼近之时  上次我们学习了第一段,重点是写海燕对暴风雨到来的渴望,现在学习第二段,重点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的欢乐。  指定学生读7—11节,要求思考:(1)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明确: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雷声轰响、狂风肆虐,把波浪抱起,甩到悬崖上,摔成尘雾和碎末。大海呢,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波浪还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2)这一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明确:说明俄国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反动势力猖獗,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激烈。特别在第8节作者在写狂风与巨浪搏斗时,用了“紧紧”、“恶狠狠地”、“把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等词句,进一步说明当时革命与反革命斗争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但是,尽管反动势力猖狂一时,敏感的精灵——海燕已听出了它们的“困乏”。这告诉我们革命正在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转化。(3)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怎样?明确:海燕不畏强暴,它飞舞着,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猖狂的反动势力充满信心地大笑,还大声号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革命是必胜的。(4)海燕为什么如此敏感,如此英勇?明确:那时马克思主义已在俄国人民中广泛传播,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海燕在险恶环境中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观察斗争形势,已经听出了“雷声”的“困乏”,已经看出“乌云遮不住太阳”,也就是说,看到历史的必然规律,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沙皇政府必将灭亡,人民必定胜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风雨迫近时特别欢乐,无比英勇,表现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用了“敏感的精灵”、“早就听出”、“深信”等词语来描写海燕,不仅使我们从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们从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二、讲读第三段――即将来临(一)教师读12—16节。要求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是怎样一幅图景。明确:这是一幅暴风雨就要来临的图景,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乌云象火焰,闪电象火蛇,而大海呢?勇敢迎战,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并且越战越勇,终于怒吼了。这一切说明,革命的形势迅猛发展,一切反动势力终于陷落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这里从“狂风怒吼”到“大海怒吼”,既表明了斗争的激烈残酷,又说明了革命发展的趋势,预示着旧世界必将被人民摧毁,新纪元必将由人民来开拓。(二)学生齐读12—16节,学生思考:在这革命高潮中,作者怎样描写海燕?明确:作者让我们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最后再闻其声。这里着重写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现“暴风雨”,一是说明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号召人民要迎接暴风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二是表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表现了人民对沙皇反动政府的强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三是加强了文章的气势,表明人民群众一旦起来以后,其势如急风暴雨,锐不可当,从而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的力量。(三)再读,进一步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三、听全文配乐朗诵。四、启发引导(一)提问:读了《海燕》,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发?明确:在人生道路上,要永远充满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二)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1、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的写作方法。“托义于物”“借此言彼”。明确:海燕象征俄国无产阶级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胆小的机会主义者和软弱的资产阶级;暴风雨象征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乌云、闪电、狂风象征一切反动黑暗的势力。2、再举一些常见的事物,如青松、红旗、鲜花,说说它们象征了些什么?明确:红旗象征革命,青松象征坚贞的气节和永垂不朽的精神,鲜花象征许多美好的东西(如美丽、幸福、友谊等)。五、课堂巩固?熟读全文;熟悉象征手法。
《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二、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设想:一、安排两教时。 ????二、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在记叙中抒情成分较浓,因此,在教法上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特别要加强感情朗读。对描写白杨树的形象、性格,以及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段落(第5—8自然段),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安排上,可先突破重点,然后再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最后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三、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后面的知识短文《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的有关段落,以加深体会(在记叙中运用议论和抒情的写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时代背景;粗读,理清全文脉络;重点讲读第三段(第5、6自然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提问:想一想,茅盾原来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一个省?他写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八年级下语文教案.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