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第四章 甘薯病虫害.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61.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11:59:48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四章 甘薯病虫害.doc介绍

第四章         甘薯病虫害
一、甘薯病害
1、甘薯黑斑病
甘薯黑斑病又称黑疤病,俗称黑膏药、黑疮。是甘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此病不仅在大田为害严重,还导致烂苗床,烂窖,减产严重,而且病薯含有毒素,人食用后引起头晕,牲畜食后会引起中毒,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症状
甘薯黑斑病在育苗期、大田期和贮藏期均能发生,主要为害薯苗和薯块。用带病种薯育苗,或带有病土、病肥的苗床上育苗,都能引起种薯及幼苗发病。薯苗受害多在苗的基部和其白色部分开始发病,初形成黑色圆形小斑点,稍凹陷,病斑逐渐扩展,以致包围整个薯苗基部形成黑根,湿度大时,根腐烂表面生有黑色刺毛状物。地上部病苗衰弱,叶片发黄,发病严重时薯苗枯死。病苗栽到大田后,病重的不能扎根,基部变黑腐烂,枯死,造成田间缺苗断垄。病轻的在与表土层交接处长出少数侧根继续生长,但植株衰弱,结薯少而小。薯块受害,多在伤口(虫口或自然伤口等)处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间凹陷,病健交界处轮廓清楚。病部组织坚硬,薯肉呈墨绿色,味苦,变色组织可深入薯皮下2~5mm,有时深达20~30mm。贮藏期间,病斑大,扩展快,常成大片包围整个薯块,使薯块腐烂,甚至造成烂窖。潮湿时,病斑表面常产生灰色霉层和黑色刺毛状物,湿度大时,在刺毛状物顶端附有黄色腊状小点。薯拐受害,常变褐色或黑褐色,中空或表皮龟裂,但薯拐上绿色秧蔓一般不发病。
发生特点
甘薯黑斑病菌是真菌,为子囊菌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et  Halsted)侵染所致。甘薯黑斑病菌主要以厚壁孢子、子囊孢子、菌丝体等在贮藏病薯和大田及苗床土壤、粪肥中越冬,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病薯、病苗是病害近距离及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土壤、肥料、流水、农具及鼠类、昆虫等都可传病。病原菌主要从伤口侵入,此外,病原菌也可从芽眼、皮孔等自然孔口及幼苗根基部的自然裂伤等处侵入。育苗时,病薯或苗床中的病菌直接从幼苗基部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病苗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浇水而向四周扩展,使秧苗发病越来越重,甚至因种薯种苗腐烂造成烂苗床,严重影响育苗数量和质量。栽植后,病苗病情持续发展,病重苗短期即可死亡,轻病苗上的病菌可蔓延到新结薯块上侵染,形成病薯。收刨、运输过程中易造成大量伤口,至贮藏期间,温、湿度适宜,薯块大量发病,造成烂窖。
黑斑病的发生受温度、湿度及品种抗病性等影响较大。土温在15~30℃都适合发病,温度低于8℃高于35℃病害停止发展。贮藏期的发病温度最低为9~10℃,最适温度为23~27℃,种薯入窖初期,薯块呼吸强度大,散发水分多,温度高,病菌极易萌发侵入,常引起冬前烂窖。苗床期湿度大,病苗基部产生菌量大,可随浇水向四周传播,引起再侵染。大田期 则随土壤湿度提高病害加重。甘薯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一般薯皮厚,薯肉坚实,水分少,味较淡,愈伤组织形成快的品种抗病性强。此外,连作病重,轮作病轻 。
防治方法
根据黑斑病的传播途径,结合防治实际,应采用以繁育无病种薯为基础,培育无病壮苗为中心,安全贮藏为保证的综合防治策略。
1、建立无病采苗圃和无病留种地
建立无病采苗圃和无病留种地的要求是:秧苗、土壤、粪肥不带菌,并防止农事操作传入病菌。(1)采用高剪苗,或在春薯蔓上剪蔓插植夏薯,收获时留下做种。因为绿色部分带菌少,伤口愈合快,高剪苗再结合药剂浸苗,就能获得无病秧苗。(2)留种地要选三年未栽甘薯的生地。(3)施用无病净肥。(4)留种地收获种薯,要单收单运单藏,收获运输工具及贮藏窖物应不带菌,必要时可用药剂消毒。
2、种薯的安全贮藏
做好安全贮藏,是防止种薯传病的关键措施。贮藏期的病菌来源,主要是田间的带病薯块及旧窖中的残存病菌。一旦贮藏期间的温、湿度适宜可促使病害发展。因此薯块入窖后,初期应注意降温排湿,当气温下降时,应及时封窖防冻,严格控制窖温在10~14℃。黑斑病发生严重的地区,种薯入窖前,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浸种5分钟,凉干后再入窖。
3、培育无病壮苗
(1)精选种薯育苗时,做到种薯三选,即出窖时选,浸种时选,苗床排种时选。严格剔除病、虫、伤及受冻薯块。
(2)种薯消毒    种薯消毒处理可采用温汤浸种和药剂浸种。
温汤浸种:薯块在51~54℃温水中浸10分钟,可杀死附着在薯块表面及潜伏在种皮下的病菌。由于种薯下水后要大量吸热降温,所以应将水温调节在56~58℃。种薯下水后使水温降至51~54℃范围内,保持温度浸种10分钟,捞出后立即上苗床排种盖土。温汤浸种适用于火炕育苗,并注意不同品种的耐热性,以免影响发芽。
药剂浸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浸种药剂种类。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80%“402”乳油15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50%代森铵200~300倍液浸种10分钟。浸种液一次配药可连续浸种薯10~15次,较温汤浸种简便易行。药剂浸种不仅防病效果好,而且还有促进出苗及生长的作用。
(3)加强苗床管理   育苗时尽量采用新苗床,旧苗床应清除全部旧床土,更换新土,并喷药消毒,且施用无菌净肥。采用高温育苗时,种薯上床后,立即把苗床温度升到35~38℃,保持4天,以促进伤口愈合,控制病菌侵入。此后苗床温度降至28~32℃,出苗后,保持苗床温度在25~28℃。
4、药剂浸苗
将薯苗捆成小捆,在药剂中浸秧苗基部,具有消毒防病作用。(1)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薯苗5分钟;(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浸薯苗2~3分钟;(3)10%双效灵水剂400~500倍液浸薯苗10分钟。

2、甘薯软腐病
甘薯软腐病俗称水烂病,是甘薯贮藏期发生普遍、扩展迅速、为害最重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常在贮藏期发生腐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症状
薯块发病,初期组织软化,淡褐色,后变深褐色水渍状病斑,常呈大片组织湿腐状腐烂,皮层破裂处流出黄褐色汁液,整个薯块在短期内迅速腐烂并带有酸霉味,表面生有灰白色霉状物,霉状物顶端布满黑色球状小粒点。发病严重时引起全窖薯块腐烂,后期病薯失水干缩成僵薯。
发生特点
甘薯软腐病病原为真菌,接合菌亚门黑根霉菌Rhiopus  nigrcans  Ehr.。软腐病菌的腐生能力较强,分布极为广泛,寄主范围也较广,除甘薯外,还可为害多种作物的果实,花和贮藏器官。病原菌以孢子囊经气流及农事操作等传播,一般从薯块端部或其它部位的伤口侵入。侵入后,病菌产生的果胶酶,淀粉酶及纤维素分解霉,分解细胞中胶层及其它成分,使组织瓦解形成腐烂。病害的发生与薯块的生活力强弱关系密切,薯块本身生活力旺盛,病害不会发生,只有薯块受冻后,生活力降低,病菌才容易侵入。薯块伤口多,带蔓贮藏等都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甘薯软腐病的防治应在适时收获、保证薯块质量的基础上采取以安全贮藏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适时收获 ,防止薯块受冻害   一般甘薯15℃以下即停止生长,9℃以下会遭受冷冻害,因此收获期掌握在旬平均气温在14~15℃时为宜,霜降前收获完毕,当天收获当天入窖,以免夜间遭受冷冻。
2、精选种薯入窖   凡带病、虫、伤及受冷、冻害薯块应严格剔除,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伤口,保证贮藏质量。
3、选好窖址,做好旧窖消毒   贮藏窖应每年更新。旧窖使用以前,须将旧窖壁铲去一层土见新,或
第四章 甘薯病虫害.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技术:第四小组奇异果.ppt
·下一技术:第四章 农业产业化.ppt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四章 甘薯病虫害.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