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天路历程-.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77.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19:37:16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50%(1)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50%(1)

天路历程-.doc介绍

天路历程从来没有一条路会遇到这样的建造难题。本刊记者亲赴青藏线采访中国铁路建造师们,向您揭示他们如何征服高寒缺氧、高原冻土层、恶劣气候以及脆弱的生态生存环境,将铁路铺上世界屋脊?历史记载中的汉藏首次大规模交通发生在1300年前。文成公主带着大唐王朝交付的重任,翻过日月山,横渡通天河,经过金沙江、怒江上游,穿过茫茫的羌塘草原,抵达拉萨,成就了唐蕃和亲的历史使命。这条唐蕃古道恰好是今天穿越青藏高原的大动脉——青藏铁路的行进路线。 ?1300年前的车辙,现在已被绵延1956公里的钢铁巨龙所替代。缔造这一钢铁巨龙的,是众多默默无闻的中国铁路建造师。 ?30年前,面对昆仑山脉千年形成的百米冻土层和每年都要融化的1-3米的流动层,有人曾放言:只要有昆仑山在,青藏铁路就一定修不成。 ?中国的建造师们用他们的行动对此作出了回答。他们征服了高寒缺氧、高原冻土层、恶劣气候以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历时5年,终于把铁轨铺上世界屋脊,这在世界铁路建造史上也是崭新的一页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超过此前最高的秘鲁中央铁路255米; ?世界上最长的穿越冻土里程的高原铁路,冻土线路总里程1142公里; ?世界上最高的铁路车站: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 ?世界上最高的冻土隧道: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 ?…… ?7月1日,当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后的首趟列车拉响汽笛时,让我们向这条“天路”的建造者们致敬。国父孙中山曾有两大愿望:一是修建三峡工程,另一个就是修建青藏铁路。这同样成为新中国建国后历届政府的共同愿望。 解放初期,为了给驻藏战士运送粮食,人称“青藏路上第一人”的慕生忠将军用驼队取道青海,行走1000多公里入藏。每行进1公里,就牺牲一名战士和12峰骆驼。为此,他请求刚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彭德怀修建青藏公路。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在青海的格尔木插下自己的手杖,在铁镐把上用烙铁烙上“慕生忠之墓”,开始动工。当时中央仅批给1500斤炸药,3000把铁镐和10辆十轮卡车,以及30万元投资。这支数万人的筑路大军,吃着白水煮面片和鸡蛋大小的水萝卜,硬是用7个月零4天的时间打通了青藏公路。这条全长1937公里的公路,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 ?1954年12月25日建成通车的青藏公路,如今已成了进入西藏的要道,承担着85%的进藏物资和90%出藏物资的运输任务。新藏线、滇藏线和川藏线公路由于地形复杂,病害率较大,运输效率不及青藏线。随着全国以及西藏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年的公路在运行了近半个世纪后,显然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频繁的货物运输能力。修建进藏铁路势在必行。 ?进藏铁路的勘测工作早在1955年便已经开始。铁道部西北设计分局(现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的前身)派出了第一支考察队。然而接下去的路程却注定要坎坷异常。1960年代初,3年自然灾害迫使已经完成全线初测的青藏线一停就是13年。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国王时说:“青藏铁路修不通,我睡不着觉。” ?1974年,进藏铁路“科技大会战”之后,青藏铁路重新上马。然而,不幸很快又来临了。10年浩劫,青藏铁路不得不再次下马。 ?1983年,邓小平在听取西藏交通发展的汇报后说:“看来还得修青藏铁路。” ?1994年,江泽民开始研究进藏铁路的准备工作。 ?1996年,铁道部提出了青藏、甘藏、滇藏、川藏四个进藏铁路方案的研究规划。 青藏铁路与其他几条进藏铁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青藏铁路建筑里程最短。青藏线的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还需建造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只有1110公里,远远低于滇藏线的1960公里、甘藏线的2211公里和川藏线的2015公里。而且,青藏一期西-格段工程的建成和运营为青藏铁路新线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其次,青藏线投资额小。由于青藏线的里程短、地形缓、桥梁隧道少等优势特点,投资额为四条进藏线中最少的一条。按1995年的物价水平测算,青藏铁路投资额不到200亿人民币(实际完成总投资330亿),而滇藏铁路静态投资估算为654亿元,甘藏铁路投资为640亿元,川藏铁路投资为768亿元。 ?再次,青藏铁路建筑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最小,工程技术难度已基本解决。从四条进藏线的桥隧长度和密度方面比较,青藏线桥隧相对较少,工程技术方面的高原冻土难题,经过专家们多年来的研究,已经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办法。 ?另外,青藏线工期也最短,建成后基本能够常年通车。根据专家测算,青藏铁路建成大约需要6年时间,甘藏线和滇藏线均需32年,川藏线则需38年时间。根据青藏公路的经验,青藏铁路将不会出现其他几条线路因复杂的地质条件而发生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地热等灾害,基本做到常年通车运营。 ?青藏铁路自然成为了首选。 ?2001年2月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在审议青藏铁路建设方案时说:“我们有能力修。”青藏铁路的建设批准立项。 ?6月29日,青海省的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同时举行开工典礼。这一时刻,被历史定格,被世界关注。??铁轨,在生命禁区延伸?从来没有一条铁路会遇到这样的建设难题。 ?青藏铁路有3大“世界特色”——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在这样的高原上修建铁路,几乎没有人相信能够成功。那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大气压就会下降5.9毫米汞柱,氧分压也相应下降1.2毫米汞柱。氧分压是氧气扩散的真正动力,人类生存的极限氧分压是12千帕,风火山地区氧分压仅为10.8千帕,而它还不是最高的路段。 ?独立长江头,不尽晚霞情。?几朵白云伴孤鹰,天湛寒烟凝。?长卧难入梦,久思转成空。?朝起方知缺氧事,未老已龙钟。 ?这是原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现任铁道部副部长的卢春房当年夜宿沱沱河,彻夜难眠所作的一首诗,高原缺氧的身心损害与深深忧虑无不隐含在字句之间。 ?从格尔木出发,海拔逐渐升高,缺氧会越来越严重,高原反应会渐渐加剧。翻过了昆仑山,到达海拔4600米以上的地段,身体稍好的人会出现嗜睡、头晕、头痛、腿软、呼吸急促等症状,这是最轻微的高原反应。身体稍差的人会心慌、胸闷,一旦出现心慌症状,就必须及时救治,否侧可能引发的脑水肿,会使一个健健康康的人在一个小时之内死亡。并且,最严重的高原反应不是出现在上山的第一天,而是出现在3到7天之内。 ?此外,还有青藏高原瞬息万变的天气,仿佛是上帝在变魔术。 ?“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这里真是名副其实。6月初,《建造师》的记者采访青藏铁路建造者时,早上7:45分从格尔木出发,天空下起了小雨。据当地的人说,这在平均一年只有15天下雨的格尔木已经算大雨了,“平时就滴个点儿”。我们问,今天能不能放晴?我们想拍到玉珠峰。“这可说不准,”他们回答。果然,过了昆仑山,到了可可西里,天空变得蓝的透彻,云白的像雪。下午2点多钟,我们到达风火山附近,天气又开始由晴转阴,可以看见远处的墨云下面跳跃的闪电。只用了3分钟,天空就突然下起了拇指大的冰雹,约1分钟后,冰雹停止,天空又开始变蓝。这样的天气,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者眼里,已经成了见多不怪的事。经常还会出现“滚地雷”,一个闪电打下来会形成一个大火球,在地上“奔跑”,所过之处,地面一片焦黑。 ?寒冷,是建设者们的另外一个天敌。在青藏高原上,你不会见到炎炎夏日,即使在内陆闷热的六、七月。它的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极端最低气温是零下45摄氏度。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区,有时需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温差如此之大,白天可以是零上20度,夜晚可以骤变为零下30度。曾经有某个标段的工人,第一天晚上忘记把鸡蛋放在冰箱里,第二天早上拿着鸡蛋磕到碗上,鸡蛋安然无恙,碗破了。 ?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持续的寒冷,直接导致的是多年不化的冻土。 ?青藏高原被称为“冻土博物馆”。冻土,是指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寒季,冻土冻结,体积膨胀,叫冻胀。暖季,冻土融化,体积缩小,叫热融。虽然在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冻土现象也存在,但它们属于高纬度冻土,不易融化。而格尔木至拉萨地段几乎与湖北省处在同一纬度,海拔高、日照强烈。加上青藏高原年轻,构造运动频繁,导致这里的冻土具有地温高、厚度薄、热融发育等特点,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火车在这样的地面上行进,很容易脱轨。而青藏铁路穿越的多年冻土地区长达550公里。 ?铁路要修,环保也要兼顾。在青藏铁路建设工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藏羚羊是老大,环保监理是老二。”环保在这里一直都是“重头戏”。半个世纪前修建青藏公路时,由于财力的限制,还是就地取材,几十年过去了,取土时挖的小土坑至今也没有长出过绿草。生态的脆弱程度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当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中国的环保状况时,青藏铁路——这个同样举世瞩目的建设项目又如何能够不被关注? ?青藏铁路沿线分布着5个已建成的自然保护区和一个特殊的生态功能区,跨越了五大水系,生态环境独特而脆弱。因此,国家出资12亿元,专门用来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并且为了将环保贯彻到每一个环节,青藏铁路首次引进了环保监理,用第三方来对青藏铁路的环保工作进行全程监控。 ?三大“特色”就好像三座大山,压在每一个建设者的心上。??隧道空调与“五层夹心饼”?英国《卫报》在青藏铁路贯通前曾说,“西藏根本没法修铁路。那里有5000米高的山脉要翻越,12公里宽的河谷要架桥,还有绵延上千公里、根本不可能支撑铁轨和火车的冰雪和软泥。怎么可能有人在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中开凿隧道,或者在这个稍一用力就需要氧气瓶的地方架桥铺轨呢?” ?这些问题,除了架桥,在青藏铁路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隧道上全部遇得到。风火山环境条件的恶劣在青藏高原上无人不知。“到了昆仑山,进了鬼门关;过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上了风火山,三魂已归天”,当地的民谚这样形容。 ?2001年6月20日,中铁二十局高级工程师、青藏铁路指挥

天路历程-.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天路历程-.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相关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