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智力低下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和非遗传;获得性因素如脑部疾病、脑损伤、剥夺学习机会等。以下小系列将为你梳理智力差异的成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的差异主要指智力的差异,表现为人的能力发展的高低。研究发现,就一般能力而言,世界人口中的智力水平基本呈正态分布,即智力极低或极高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属于中等智力。表11-1显示,美国心理学家L.M .特曼选择了2 904名2 ~ 18岁的人进行测试。
心理学家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将儿童分为三个等级,即超常儿童、正常儿童和低正常儿童。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或某些天赋明显超过同龄儿童平均水平,智力一般在130分以上的儿童;他们共同的心理特点是:理解兴趣强,求知欲强;思维敏捷,理解力和独创性强;感知敏锐,观察力好;注意力集中,容易转移,记忆速度快,准确;积极进取,勤奋执着。
低正常儿童是指智力发育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也称为智力低下儿童。据推萌说,智商70以下的孩子都可以称之为低正常智力。根据程度不同,低正常的孩子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迟钝(智商50 ~ 69)、愚蠢(智商25 ~ 49)、傻逼(智商25以下)。低正常儿童的主要特点是:记忆能力差,语言发展慢,词汇量少,思维概括能力差,自理能力差。总之,低规律儿童整体心理活动的发展水平较低。
智力低下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和非遗传;获得性因素如脑部疾病、脑损伤、剥夺学习机会等。
二、能力类型差异
能力类型的差异是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之间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类型和质量上。
感知的差异有三种类型:综合型,即感知一般、整体,但分析能力较弱;分析型,即感知分析能力强,对细节的感知清晰,但整体性差;分析综合型具有以上两种类型的特点,即既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又有很强的泛化能力。
记忆类型的差异可以根据人们记忆材料的方式分为视觉型,使用视觉记忆效果好;听觉型,使用听觉记忆效果好;运动类型,有运动参与时记忆效果更好;混合记忆,使用多个记忆效果更好。
在言语和思维方面,有的人具有生动的言语特征,情感因素占主导地位,属于生动言语型或形象思维型;有些人的言语特征充满概括性,逻辑因素占主导地位,属于逻辑连接型言语或抽象思维型;这两者之间也有混合。在思维能力上,每个人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一般来说,能力的差异并不代表智力的高低,只影响人的学习过程和获取知识、经验的方式。
第三,迟早能力表现的差异
各种能力不仅在质或量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早晚也是如此。
1.早期暴露的能力
据史书记载,中国很多名人从小就显露才华。李白“五岁读刘佳,十岁观百家”;杜甫“七岁思维强,说话《凤凰》”;夏完淳
国外也有很多早期就显露能力的例子。莫扎特三岁在钢琴上弹奏简朴的和弦,五岁开始作曲,八岁尝试作曲,十二岁创作歌剧。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四岁自由读书,七岁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九岁升入高中,十一岁写论文,十四岁大学毕业,十八岁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根据研究,能力的早期表现在音乐和绘画领域最为常见。根据Haecker和Ziehen的统计,儿童在三岁时开始表现出他们的音乐能力。
2.大器晚成者
那些缺乏早期成就的人不能认为他们不能在未来有所作为。事实上,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在取得伟大成就方面姗姗来迟的例子:姜子牙辅佐周武王,72岁当了宰相;齐白石,著名画家,40岁才显示出绘画能力;人类学家摩根发表他的基因理论时已经60岁了。苏联学者易谷舍娃40岁学文化,随儿子从农业大学毕业,不久获得哲学副博士学位。她在73岁时完成了博士论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他们所专攻的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努力;有的是前期努力不足,后期加倍努力的结果;或者一种特别的能力是后来才显露出来的。
一般来说,科学家做出最大贡献的最佳年龄是中年。专家认为,中年人年轻、精力充沛、知识和经验丰富、抽象思维和记忆力强、思维敏捷、不那么保守、容易创新、勇于创造。这是一个变得有才华的好时机。有人统计过30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结果表明,30 ~ 45岁是人智力的最佳年龄。在30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75%的人在获得诺贝尔奖时处于最佳年龄段,当代世界杰出科学家的巅峰年龄为36岁。雷曼进一步研究了从事不同学科的人的最佳创作的平均年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能力发展速度不同。有些能力发展较早,有些能力发展较晚。到了老年,各种能力以不同的速度衰退。研究表明,知觉能力发展较早,先开始衰退,其次是记忆,再是思维能力。比较判断能力在80岁开始迅速下降,动作反应速度在18 ~ 29岁达到高峰,后期保持较高水平。从表1l-4可以看出,18 ~ 49岁时,
第四,特别能力的差异
特别能力的不同是指同一活动可以通过不同的能力组合来实现。个体特别能力差异明显。在教材《普通心理学》中,彼得罗夫斯基介绍了一个组织能力类型差异的详细例子:“根据老师的评价,九年级共青团的领导尼古拉是一个组织能力突出的人,在他身上观察到了以下心理素质:主动、敏感、关心人。同时,他对人有合理的要求,善于观察,善于并愿意分析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才能,具有描述能力,对集体有高度的责任感.八年级的维克托大胆组织了很多活动。他也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但他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他的组织能力是由其他心理素质组成的:严峻、深思熟虑、善于利用同事中每个人的弱点、智慧能干."
这种情况说明构成特别能力的各种因素是不同的。同样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可以通过各种能力的不同组合来实现。各种能力的融合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特别能力的个体差异。
5.智力的性别差异
目前关于智力性别差异的研究很多,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有两个基本一致的结论:一是男女整体智力水平大致相称,但男性智力分布的分散度大于女性,即智慧的男性和愚蠢的男性多于女性,智力中等的女性多于男性;第二,男女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有优势。男性有更好的视觉感知能力,尤其是空间感知能力,男性明显优于女性。女性听觉能力更强,尤其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女性明显优于男性。男人倾向于抽象思维,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女性善于形象思维,喜欢语言、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总的来说,女人比男人好。
20世纪70年代,E.E.Maccoby基于1600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直接研究发现,对小学生性取向和成就的性别差异做出了三个结论:(1)在语言能力方面,女生普遍优于男生;(2)男女生数学能力无明显差异;(3)在判断空间关系(方位和方向)上,男生普遍优于女生。根据Maccoby的研究和其他教育心理学家的验证,一般认为,小学以后,女生在语文方面的优势逐渐消失,而男生在数学能力方面的优势则继承增加。从中学到大学,这种学业向性别差异转变的现象更加明显。
由于人在能力上存在上述差异,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给予个体指导,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促进其才能进一步发展。
第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的差异主要指智力的差异,表现为人的能力发展的高低。研究发现,就一般能力而言,世界人口中的智力水平基本呈正态分布,即智力极低或极高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属于中等智力。表11-1显示,美国心理学家L.M .特曼选择了2 904名2 ~ 18岁的人进行测试。
心理学家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将儿童分为三个等级,即超常儿童、正常儿童和低正常儿童。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或某些天赋明显超过同龄儿童平均水平,智力一般在130分以上的儿童;他们共同的心理特点是:理解兴趣强,求知欲强;思维敏捷,理解力和独创性强;感知敏锐,观察力好;注意力集中,容易转移,记忆速度快,准确;积极进取,勤奋执着。
低正常儿童是指智力发育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也称为智力低下儿童。据推萌说,智商70以下的孩子都可以称之为低正常智力。根据程度不同,低正常的孩子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迟钝(智商50 ~ 69)、愚蠢(智商25 ~ 49)、傻逼(智商25以下)。低正常儿童的主要特点是:记忆能力差,语言发展慢,词汇量少,思维概括能力差,自理能力差。总之,低规律儿童整体心理活动的发展水平较低。
智力低下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和非遗传;获得性因素如脑部疾病、脑损伤、剥夺学习机会等。
二、能力类型差异
能力类型的差异是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之间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类型和质量上。
感知的差异有三种类型:综合型,即感知一般、整体,但分析能力较弱;分析型,即感知分析能力强,对细节的感知清晰,但整体性差;分析综合型具有以上两种类型的特点,即既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又有很强的泛化能力。
记忆类型的差异可以根据人们记忆材料的方式分为视觉型,使用视觉记忆效果好;听觉型,使用听觉记忆效果好;运动类型,有运动参与时记忆效果更好;混合记忆,使用多个记忆效果更好。
在言语和思维方面,有的人具有生动的言语特征,情感因素占主导地位,属于生动言语型或形象思维型;有些人的言语特征充满概括性,逻辑因素占主导地位,属于逻辑连接型言语或抽象思维型;这两者之间也有混合。在思维能力上,每个人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一般来说,能力的差异并不代表智力的高低,只影响人的学习过程和获取知识、经验的方式。
第三,迟早能力表现的差异
各种能力不仅在质或量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早晚也是如此。
1.早期暴露的能力
据史书记载,中国很多名人从小就显露才华。李白“五岁读刘佳,十岁观百家”;杜甫“七岁思维强,说话《凤凰》”;夏完淳
国外也有很多早期就显露能力的例子。莫扎特三岁在钢琴上弹奏简朴的和弦,五岁开始作曲,八岁尝试作曲,十二岁创作歌剧。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四岁自由读书,七岁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九岁升入高中,十一岁写论文,十四岁大学毕业,十八岁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根据研究,能力的早期表现在音乐和绘画领域最为常见。根据Haecker和Ziehen的统计,儿童在三岁时开始表现出他们的音乐能力。
2.大器晚成者
那些缺乏早期成就的人不能认为他们不能在未来有所作为。事实上,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在取得伟大成就方面姗姗来迟的例子:姜子牙辅佐周武王,72岁当了宰相;齐白石,著名画家,40岁才显示出绘画能力;人类学家摩根发表他的基因理论时已经60岁了。苏联学者易谷舍娃40岁学文化,随儿子从农业大学毕业,不久获得哲学副博士学位。她在73岁时完成了博士论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他们所专攻的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努力;有的是前期努力不足,后期加倍努力的结果;或者一种特别的能力是后来才显露出来的。
一般来说,科学家做出最大贡献的最佳年龄是中年。专家认为,中年人年轻、精力充沛、知识和经验丰富、抽象思维和记忆力强、思维敏捷、不那么保守、容易创新、勇于创造。这是一个变得有才华的好时机。有人统计过30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结果表明,30 ~ 45岁是人智力的最佳年龄。在30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75%的人在获得诺贝尔奖时处于最佳年龄段,当代世界杰出科学家的巅峰年龄为36岁。雷曼进一步研究了从事不同学科的人的最佳创作的平均年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能力发展速度不同。有些能力发展较早,有些能力发展较晚。到了老年,各种能力以不同的速度衰退。研究表明,知觉能力发展较早,先开始衰退,其次是记忆,再是思维能力。比较判断能力在80岁开始迅速下降,动作反应速度在18 ~ 29岁达到高峰,后期保持较高水平。从表1l-4可以看出,18 ~ 49岁时,
第四,特别能力的差异
特别能力的不同是指同一活动可以通过不同的能力组合来实现。个体特别能力差异明显。在教材《普通心理学》中,彼得罗夫斯基介绍了一个组织能力类型差异的详细例子:“根据老师的评价,九年级共青团的领导尼古拉是一个组织能力突出的人,在他身上观察到了以下心理素质:主动、敏感、关心人。同时,他对人有合理的要求,善于观察,善于并愿意分析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才能,具有描述能力,对集体有高度的责任感.八年级的维克托大胆组织了很多活动。他也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但他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他的组织能力是由其他心理素质组成的:严峻、深思熟虑、善于利用同事中每个人的弱点、智慧能干."
这种情况说明构成特别能力的各种因素是不同的。同样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可以通过各种能力的不同组合来实现。各种能力的融合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特别能力的个体差异。
5.智力的性别差异
目前关于智力性别差异的研究很多,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有两个基本一致的结论:一是男女整体智力水平大致相称,但男性智力分布的分散度大于女性,即智慧的男性和愚蠢的男性多于女性,智力中等的女性多于男性;第二,男女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有优势。男性有更好的视觉感知能力,尤其是空间感知能力,男性明显优于女性。女性听觉能力更强,尤其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女性明显优于男性。男人倾向于抽象思维,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女性善于形象思维,喜欢语言、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总的来说,女人比男人好。
20世纪70年代,E.E.Maccoby基于1600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直接研究发现,对小学生性取向和成就的性别差异做出了三个结论:(1)在语言能力方面,女生普遍优于男生;(2)男女生数学能力无明显差异;(3)在判断空间关系(方位和方向)上,男生普遍优于女生。根据Maccoby的研究和其他教育心理学家的验证,一般认为,小学以后,女生在语文方面的优势逐渐消失,而男生在数学能力方面的优势则继承增加。从中学到大学,这种学业向性别差异转变的现象更加明显。
由于人在能力上存在上述差异,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给予个体指导,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促进其才能进一步发展。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