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之道.pdf 作者-陈峰 著120页
内容简介:
风光摄影是个广大摄影兴趣者最喜爱的摄影题材之一。风光摄影师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历尽千辛万苦记录了世间最绚丽的美景,让观者为之感叹。著名摄影师陈峰在海内外众多奖项中摘金夺银,颇有斩获,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拍摄经验总结了36条摄影的经验和感悟与众多同好分享。这本书并没有讲述教条式的摄影技巧,而是将自己在风光摄影创作中的得失和真实想法与大家共同研究参考。本书除了讲述了一些提升风光摄影表现力的拍摄方法,例如慢门和滤镜、三脚架的使用方法;又有对创作的探索和反思,例如如何超
目录菜单:
封面,扉页,版权,前言,序,彩插,数码和胶片的恩怨情仇,好相机不等于好风光,铁手功有用吗?,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三剑客之UV镜,三剑客之偏振镜,三剑客之中灰渐变镜,让世界慢下来,时刻提醒自己的两个画框,长焦出画意,巧用畸变,让你的照片更加清晰,摆平地平线,突破地平线,超越“明信片”,近景风光更自我,超大的视觉效果,心底的风光,风光摄影中的人体意识,人们总是固执地看照片,模糊也迷人,小风光也是好照片,风光摄影的瞬间性,本能,简约的极限,留白的精要,让风景延伸出去,色彩构图,探照灯般地寻找画面,按动快门前想什么?,微光摄影技巧,银河星轨拍摄技巧,飞机上拍摄的技巧,风光摄影的自我表现,风光摄影不是为美而生,走出自己的路,后记
文本摘要:
风光摄影之道Tao of Landspace Photography陈峰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风光摄影之道/陈峰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2ISBN 978-7-115-40821-1Ⅰ.①风… Ⅱ.①陈… Ⅲ.①风光摄影—摄影艺术 Ⅳ.①J41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54442号内容提要风光摄影是个广大摄影兴趣者最喜爱的摄影题材之一。风光摄影师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历尽千辛万苦记录了世间最绚丽的美景,让观者为之感叹。著名摄影师陈峰在海内外众多奖项中摘金夺银,颇有斩获,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拍摄经验总结了36条摄影的经验和感悟与众多同好分享。这本书并没有讲述教条式的摄影技巧,而是将自己在风光摄影创作中的得失和真实想法与大家共同研究参考。本书除了讲述了一些提升风光摄影表现力的拍摄方法,例如慢门和滤镜、三脚架的使用方法;又有对创作的探索和反思,例如如何超越“明信片式”的风光作品,如何拍出自己的风格;还有关于美学和视觉本能在风光摄影中的探索,例如,简约、留白、拟人等表现手法。本书适合具有一定经验的摄影师和风光摄影兴趣者学习、收藏。◆著 陈峰责任编辑 胡岩责任印制 周昇亮◆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北京顺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89×1194 1/20印张:12 2015年12月第1版字数:311千字 2015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定价:128.00元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29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广告经营许可证:京崇工商广字第0021号前言最近右边的肩膀有些疼痛,医生告知是劳损了,问医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医生甩给我三个字:“用旧了!”当下我心知肚明,相机握得太久了。我生平第一次接触照相机是35年前,我表哥有一台海鸥203叠折式相机。在那个年代结婚的四大件是“三转一响带咔喳”,这“咔嚓”就是指照相机。我第一个月工资是39.5元,工作半年后我才存够钱,让一台长城单反相机挂在我胸前摇晃着。从此这台镜头90mm螺口相机成为我的宝贝。白天用这个镜头拍摄,晚上还用这个镜头放大照片。如今回想人和事,都犹如我眼睛老花的度数增加一样而逐渐模糊,而清晰的只有被这台相机整齐地切割出的时间碎片——相片。摄影的伟大不仅仅是复制了影像,更重要的是留下了那个时刻,让瞬间成为永恒。生活迫使我的兴趣搁置了多年,直到十多年前尼康D70相机出现,让我重新成为摄影发烧友。2012年,当我接到不丹国王邀请函,参加国王大婚拍摄工作,我发现我能够和世界一流摄影家一起比肩时工作时,心中感触万千,摄影居然从兴趣发展成为我的第二职业。四川的影友浪子三在跟随我到印度拍摄时,深有感悟地对我说:“老师,我认为你应该把自已的摄影经验写成一本书,一定会受欢迎”。他长期从事出版发行工作,这方面有发言权。我也觉得自己的经验对新人多少有些用处,加上人老了也就“没皮没脸”了,胡乱应承下来。于是开始了白天背着相机“咔嚓”,晚上在键盘上敲打书写生活。写作出书这种事情,从时间精力到码字功底,于我而言,都是力不从心之举。首先时间上的不允许,一年中有200天以上的时间带领海内外摄影兴趣者四处拍照,零零落落地整理着初稿,思路常常被琐事打断。结果一年过去了,我只完成15个小节,原本允许出版社半年完稿的承诺也成了泡影。本书令我感觉到遗憾的是:从一开始就定义在风光摄影的范畴中,可是我个人却是更多地偏好于拍摄人文类型的作品,时常会情不自禁地将人文情怀融入风光摄影之中,可以说是一种感性多于理性的表达。也因此说明摄影是一门艺术,艺术这个东西最难于它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这也是摄影最难以理解的地方,却也是摄影最有魅力的地方。当年的长城相机如今高高搁置在家中的陈列架上,沉重的尼康D3x和D4相机,已经深深地嵌入我的人生,伴随着我对摄影艺术的追求,继承劳损着我“用旧了”的肩膀。我用尚且灵活的手指从键盘上继承敲打出笨拙的文字,将从事摄影以来的经验呈现给各位读者,期待阅读这本书的读者能有所收获,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和希望。小时候不知道妈妈忙,每到星期天就缠着大人带我出去玩,这时候我姥姥(个头不高,缠足,河北深州口音)就会出来说:“别出去了,还得花钱,没听见人家说看景不如听景吗?”得,我就只能坐在收音机前去听“小喇叭开始广播了”!风景的摄影从摄影术发明的时候就有了,是一个古老的摄影题材,那时候拍一张照片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拍摄风景比较现实一些,到了20世纪的中叶,各种伟大的风光摄影作品就都出来了,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照片看风景了。拍摄风景的照片当然要走出户外,到达景区,摄影者要看到风景,之后再用照相机拍摄下感受到的风景,再之后就是要把这风景通过他的看,又经过了照相机的“看”,还有就是他为了希望大家的“看”而制作成的照片,传播出去让更多的朋友跟着他一块儿去看风景。现在大家能够看到优美风景的机会真是太多了,通过照片可以看,打开电视可以看,还可以带薪休假买张火车票亲眼去看。假设您是一位摄影兴趣者,譬如您也想着用照相机,用自己学到的摄影手艺把见到的美景拍摄下来带回家,或者为的是给更多的人看,那就得用照片去跟人家“说景”了。听人家说的“景”也许能生出一些想象,而看到的实景又可能会令人失望,“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您要是赶上枯水的季节看瀑布,大雾的天气过三峡?还不如听景呢!对于风景或者是风光的摄影(在我这儿都一样),我们要把常人不易见到的景象拍摄下来,这样会给人带来一些向往,所谓的“看不见”,“不易见”,“难得一见”,大家都见过的景象您再去拍摄下来,久而久之能给自己留作纪念了。而假若我们面对风光是想着以景寄情,咱们就得换一个思路了:这个时候拍风光不过是“借景”而已,这个景是否著名无所谓,这个景是否好看无所谓,只要它能够合您的心思就行了,您说是这样吧?风景到处有,如何入我镜?看到的景与拍下来的景可能会是一样的,但是看着人家拍摄下来的“景”与真是的景并不一样的时候,像我这样的摄影兴趣者大多会“蠢蠢欲动”,琢磨着人家的拍摄理念,研究一下人家的拍摄技法,端详着人家作品的终极效果,思想一番自己下一步的拍摄路数……总之是要学习。陈峰先生给我看他的这本书稿,其实也是我获取到的教材,各类的风光摄影秘笈多可以在他的这本书里找到可资借鉴,可以学习,可能推进自己风光摄影进步的资讯,等到我得机会拍摄风光照片的时候,我可能就会想到在这本书里面学习到的东西,以及受到启发。陈仲元彩插当时我站在冰岛的冰川上,让对面摄影师用鱼眼镜头给我拍摄了这张工作照,在这种光滑的冰面上行走,鞋底得套上带有锐利的尖齿的鞋套,常用的弹簧鞋套在此防滑效果不够理想。当暴风雪降临时南极的极地气温可以低至-30°C,在这种极地中企鹅们会聚拢抵御寒冷,图中的不少企鹅的肚子下藏着它们的新生命,南极企鹅会筑起一个个由石头组成的圆形的巢,每次孵约两只蛋,而孵蛋则会由雄性和雌性轮流进行,为期5至10天。幼企鹅会在约35天后孵出。它在出生50至60天后,它们会换毛,换为成体的毛之后就可以出海。多年以来,北极冰盖的消退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冰盖融化释放的甲烷进入北冰洋的沉积物中,来自太阳的热量无法因冰盖反射回太空中致使全球气候变暖。有趣的是当我从这里回国之后,这几年中北极冰盖的面积增长了。可以确认北极冰盖的覆盖面积从2012年的270万平方千米,增长至2014年的440万平方千米,增长幅度高达63%。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高原古城,位于阿里札达札布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在这座神秘的建筑上,有三座神殿。古格王国的王族是吐蕃赞普(即汉语中的“王”)的嫡系后裔。古格王国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国事业,并开始不断发展,寺庙如林遍布阿里,贵族僧侣集团日益庞大,今天托林寺周围残存的大量佛塔、洞窟、寺庙遗迹,正是那个时期盛世的历史写照。而如今这一切都消逝了,只留下了一些斑驳的遗迹和大片的黄土。按下快门的时刻已经是凌晨3点,在南极半岛和霞光巧遇,这种光芒保持大约5分钟后消退,一切又笼罩在宝蓝色的夜幕中。人们一直认为,村庄的魅力在于其古色古香,这也正是游人蜂拥至欧洲,探访那些遗世独立的小村庄的原因。欧式的优美需要你付出诸如长途旅行之类的代价,但回报却是相称可观的。在捷克我们找到许多这样优美的景致。达尔湖有若干水中浮岛,岛上土质肥沃,无需灌溉就可以种植蔬菜。当地人正是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种出绿油油的蔬菜。这里的水上市场以卖菜、卖鲜花为主。水上交易市场和常见的菜市场没什么区别,连讨价还价都是一样的。两人相互隔着小船,干脆改用手指比划。这个市场更像一座哑巴市场,没有传统集市的嘈杂,也没有马车、三轮车过往的尘土飞扬,听到的只有水声和桨橹声。图中的老者已经完成自己的交易,看到我用相机对着他时,举起了桨。在类似这种地方拍摄时,用三脚架稳定相机的同时还要保持较高的快门速度,因为船永远是动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最美的湖泊之一。在青海湖鸟岛不足一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集中了十几万只不同种类的候鸟在此繁衍生息。新疆号称“胡杨之乡”,其南部地区沙雅县境内新发现的一片面积近一千四百平方千米的原始胡杨林,可谓世界之最。在九寨沟湖边栈道拍摄的小景,画面只有湖水和树枝,显得宁静无比。数码和胶片的恩怨情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一套最适合风光摄影的顶级器材,对摄影者来说,至关重要。把时光倒退到十年前,当你去请教摄影专家该选择什么样的摄影器材时,大部分专家给你推荐的是中画中画或大画幅的胶片相机。此外,专家们还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拍摄绿色风光最好要用富士维尔维亚反转片,晚霞秋色可用柯达反转片等。把时间拉回到五年前,依旧是同样的问题,估计他会告诉你,备一台数码相机是必不可少的。老一辈摄影师们依然怀旧在今天也有不少影友以曾经使用过胶片相机为骄傲,常听到这类无限憧憬的话语:“风光摄影还是得用胶片来拍,胶片那质感、那风格……”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的手中往往就握着一台数码相机。这种无法量化的赞美让初学摄影的新人也对胶片升起崇敬之感。等你成为“资深”,玩了一轮胶片之后才明白,这种捕风捉影的大话器材的风格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犹如清宫外传一样娱乐自己也娱乐大家。在尼康D70和佳能350D一统天下的年代,当年摄影网络上每天都有摄影王道是数码还是胶片的争论,结局往往是胶片派高调胜出。当初因为数码相机无论从自身技术水平还是后期处理软件都远不如今天成熟,再则当时摆弄数码摄影的兴趣者理论根基尚浅,对数码相机的掌握很难准确到位。当年不少数码发烧友将心中的摄影天平倾向了胶片相机,不少人又添置了一台胶片相机,雅号是“双修”。时过境迁,短短几年的时间,最权威、最刚强的胶片派最终也不得不承认135相机中,数码相机已经永远地超越胶片相机,那些所谓的风格在Adobe Photoshop这个后期制作软件面前也变得黯然失色。摄影随笔:在珠峰大本营中远眺珠峰,在世界最高峰的右后侧可以看到这座雪山,说不上名称的雪山被冰雪刻画出的线条犹如森森白骨,峋嶙突出。站在-16°C的冰面上拍摄这张照片,当时我使用的是富士S3 pro数码相机,该相机有效成像像素只有600万,通过相机插值之后输出像素达到1200万的像素。使用该相机时,我都把相机图像大小放在“M”档上,因此拍摄出的图像大小均为600万像素。就这600万像素的图片,经过二次构图的剪裁之后实际像素还不到400万,当你看到这不到400万像素的图片时有何感触呢?作品标题:冰心玉骨拍摄地点:中国西藏珠峰大本营往珠峰方向前行约20千米拍摄时间:2007.03.03,08:35:23拍摄参数:1/20s f/16 曝光补偿:0 EV使用器材:富士S3 pro数码相机尼康70-200mm f/2.8镜头 GITZO/捷信G 1227碳素脚架冈仁波齐NB-2云台胶片和数码纠葛缠绕到何时?很难想象十年后还有几个人握着胶片相机,或许我们还很喜欢形状仿古模仿胶片时代风格的相机,那仅仅是喜欢外观,而不是喜欢那种慢吞吞地安装胶卷,之后冲印的繁琐摄影成像系统。上周我把冰箱中冷冻多年的40卷富士维尔维亚120反转片丢进垃圾桶时,我考虑的不是这些胶片还有没有机会使用,而想到的是这样是否污染环境。五年前,带朋友到霞浦三沙拍摄,面对已经挤满了手持各种等级摄影利器的摄影师。我小心翼翼地靠近一位正在使用哈苏 503CW胶片相机的老先生,轻声地询问能否让我的朋友挤入一个三脚架的位置。他上下打量了我们一番,慢悠悠吐出一句让我大跌眼镜的话:“我用的是哈苏!会碰倒的。”言下之意,哈苏胶片相机至尊无比,明显地对用数码相机的不屑一顾。我们悻悻地换个位置去。当我们找到新位置支撑起三脚架的时候,挚友施先生支起他的哈苏H4D-50数码相机,戏谑地喃喃自语:“我也是哈苏,你们都让开些吧。”当然,这只是施先生一句玩笑话,可从中不难看出胶片与数码的恩怨纠结。如今一台哈苏H4D-50的价值已经超过哈苏503CW胶片机数倍,数码相机已为胶片相机奏响最后挽歌时,胶片机使用者的贵族架势却依然如故。胶片和数码就这样不停地纠葛缠绕着而争执不止。摄影随笔:那时第一次去西藏,一个人和一台相机也没有同伴一起拍摄,能静下心来观察,用70-200mm镜头拍摄切割山体中的局部,拍摄一张颇具画意的图片。被裁剪成方片后,目前用于印刷的图片像素仅仅为2800×2800,不到三百万的像素,大家欣赏一下就知道是什么效果了。看一下自己相机的像素吧,我相信大部分读者现在用的相机都比我这台好,因此相机不妨碍你出大片。拍摄地点:中国西藏,聂拉木到樟木口岸的途中拍摄参数:1/300s f/8 曝光补偿:0 EV使用器材:富士S3 pro数码相机尼康70-200mm f/2.8镜头 GITZO/捷信G 1227碳素脚架冈仁波齐NB-2云台
风光摄影之道.pdf下载链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17/6004053101003035.shtm
风光摄影是个广大摄影兴趣者最喜爱的摄影题材之一。风光摄影师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历尽千辛万苦记录了世间最绚丽的美景,让观者为之感叹。著名摄影师陈峰在海内外众多奖项中摘金夺银,颇有斩获,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拍摄经验总结了36条摄影的经验和感悟与众多同好分享。这本书并没有讲述教条式的摄影技巧,而是将自己在风光摄影创作中的得失和真实想法与大家共同研究参考。本书除了讲述了一些提升风光摄影表现力的拍摄方法,例如慢门和滤镜、三脚架的使用方法;又有对创作的探索和反思,例如如何超
目录菜单:
封面,扉页,版权,前言,序,彩插,数码和胶片的恩怨情仇,好相机不等于好风光,铁手功有用吗?,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三剑客之UV镜,三剑客之偏振镜,三剑客之中灰渐变镜,让世界慢下来,时刻提醒自己的两个画框,长焦出画意,巧用畸变,让你的照片更加清晰,摆平地平线,突破地平线,超越“明信片”,近景风光更自我,超大的视觉效果,心底的风光,风光摄影中的人体意识,人们总是固执地看照片,模糊也迷人,小风光也是好照片,风光摄影的瞬间性,本能,简约的极限,留白的精要,让风景延伸出去,色彩构图,探照灯般地寻找画面,按动快门前想什么?,微光摄影技巧,银河星轨拍摄技巧,飞机上拍摄的技巧,风光摄影的自我表现,风光摄影不是为美而生,走出自己的路,后记
文本摘要:
风光摄影之道Tao of Landspace Photography陈峰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风光摄影之道/陈峰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2ISBN 978-7-115-40821-1Ⅰ.①风… Ⅱ.①陈… Ⅲ.①风光摄影—摄影艺术 Ⅳ.①J41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54442号内容提要风光摄影是个广大摄影兴趣者最喜爱的摄影题材之一。风光摄影师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历尽千辛万苦记录了世间最绚丽的美景,让观者为之感叹。著名摄影师陈峰在海内外众多奖项中摘金夺银,颇有斩获,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拍摄经验总结了36条摄影的经验和感悟与众多同好分享。这本书并没有讲述教条式的摄影技巧,而是将自己在风光摄影创作中的得失和真实想法与大家共同研究参考。本书除了讲述了一些提升风光摄影表现力的拍摄方法,例如慢门和滤镜、三脚架的使用方法;又有对创作的探索和反思,例如如何超越“明信片式”的风光作品,如何拍出自己的风格;还有关于美学和视觉本能在风光摄影中的探索,例如,简约、留白、拟人等表现手法。本书适合具有一定经验的摄影师和风光摄影兴趣者学习、收藏。◆著 陈峰责任编辑 胡岩责任印制 周昇亮◆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北京顺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89×1194 1/20印张:12 2015年12月第1版字数:311千字 2015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定价:128.00元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29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广告经营许可证:京崇工商广字第0021号前言最近右边的肩膀有些疼痛,医生告知是劳损了,问医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医生甩给我三个字:“用旧了!”当下我心知肚明,相机握得太久了。我生平第一次接触照相机是35年前,我表哥有一台海鸥203叠折式相机。在那个年代结婚的四大件是“三转一响带咔喳”,这“咔嚓”就是指照相机。我第一个月工资是39.5元,工作半年后我才存够钱,让一台长城单反相机挂在我胸前摇晃着。从此这台镜头90mm螺口相机成为我的宝贝。白天用这个镜头拍摄,晚上还用这个镜头放大照片。如今回想人和事,都犹如我眼睛老花的度数增加一样而逐渐模糊,而清晰的只有被这台相机整齐地切割出的时间碎片——相片。摄影的伟大不仅仅是复制了影像,更重要的是留下了那个时刻,让瞬间成为永恒。生活迫使我的兴趣搁置了多年,直到十多年前尼康D70相机出现,让我重新成为摄影发烧友。2012年,当我接到不丹国王邀请函,参加国王大婚拍摄工作,我发现我能够和世界一流摄影家一起比肩时工作时,心中感触万千,摄影居然从兴趣发展成为我的第二职业。四川的影友浪子三在跟随我到印度拍摄时,深有感悟地对我说:“老师,我认为你应该把自已的摄影经验写成一本书,一定会受欢迎”。他长期从事出版发行工作,这方面有发言权。我也觉得自己的经验对新人多少有些用处,加上人老了也就“没皮没脸”了,胡乱应承下来。于是开始了白天背着相机“咔嚓”,晚上在键盘上敲打书写生活。写作出书这种事情,从时间精力到码字功底,于我而言,都是力不从心之举。首先时间上的不允许,一年中有200天以上的时间带领海内外摄影兴趣者四处拍照,零零落落地整理着初稿,思路常常被琐事打断。结果一年过去了,我只完成15个小节,原本允许出版社半年完稿的承诺也成了泡影。本书令我感觉到遗憾的是:从一开始就定义在风光摄影的范畴中,可是我个人却是更多地偏好于拍摄人文类型的作品,时常会情不自禁地将人文情怀融入风光摄影之中,可以说是一种感性多于理性的表达。也因此说明摄影是一门艺术,艺术这个东西最难于它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这也是摄影最难以理解的地方,却也是摄影最有魅力的地方。当年的长城相机如今高高搁置在家中的陈列架上,沉重的尼康D3x和D4相机,已经深深地嵌入我的人生,伴随着我对摄影艺术的追求,继承劳损着我“用旧了”的肩膀。我用尚且灵活的手指从键盘上继承敲打出笨拙的文字,将从事摄影以来的经验呈现给各位读者,期待阅读这本书的读者能有所收获,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和希望。小时候不知道妈妈忙,每到星期天就缠着大人带我出去玩,这时候我姥姥(个头不高,缠足,河北深州口音)就会出来说:“别出去了,还得花钱,没听见人家说看景不如听景吗?”得,我就只能坐在收音机前去听“小喇叭开始广播了”!风景的摄影从摄影术发明的时候就有了,是一个古老的摄影题材,那时候拍一张照片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拍摄风景比较现实一些,到了20世纪的中叶,各种伟大的风光摄影作品就都出来了,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照片看风景了。拍摄风景的照片当然要走出户外,到达景区,摄影者要看到风景,之后再用照相机拍摄下感受到的风景,再之后就是要把这风景通过他的看,又经过了照相机的“看”,还有就是他为了希望大家的“看”而制作成的照片,传播出去让更多的朋友跟着他一块儿去看风景。现在大家能够看到优美风景的机会真是太多了,通过照片可以看,打开电视可以看,还可以带薪休假买张火车票亲眼去看。假设您是一位摄影兴趣者,譬如您也想着用照相机,用自己学到的摄影手艺把见到的美景拍摄下来带回家,或者为的是给更多的人看,那就得用照片去跟人家“说景”了。听人家说的“景”也许能生出一些想象,而看到的实景又可能会令人失望,“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您要是赶上枯水的季节看瀑布,大雾的天气过三峡?还不如听景呢!对于风景或者是风光的摄影(在我这儿都一样),我们要把常人不易见到的景象拍摄下来,这样会给人带来一些向往,所谓的“看不见”,“不易见”,“难得一见”,大家都见过的景象您再去拍摄下来,久而久之能给自己留作纪念了。而假若我们面对风光是想着以景寄情,咱们就得换一个思路了:这个时候拍风光不过是“借景”而已,这个景是否著名无所谓,这个景是否好看无所谓,只要它能够合您的心思就行了,您说是这样吧?风景到处有,如何入我镜?看到的景与拍下来的景可能会是一样的,但是看着人家拍摄下来的“景”与真是的景并不一样的时候,像我这样的摄影兴趣者大多会“蠢蠢欲动”,琢磨着人家的拍摄理念,研究一下人家的拍摄技法,端详着人家作品的终极效果,思想一番自己下一步的拍摄路数……总之是要学习。陈峰先生给我看他的这本书稿,其实也是我获取到的教材,各类的风光摄影秘笈多可以在他的这本书里找到可资借鉴,可以学习,可能推进自己风光摄影进步的资讯,等到我得机会拍摄风光照片的时候,我可能就会想到在这本书里面学习到的东西,以及受到启发。陈仲元彩插当时我站在冰岛的冰川上,让对面摄影师用鱼眼镜头给我拍摄了这张工作照,在这种光滑的冰面上行走,鞋底得套上带有锐利的尖齿的鞋套,常用的弹簧鞋套在此防滑效果不够理想。当暴风雪降临时南极的极地气温可以低至-30°C,在这种极地中企鹅们会聚拢抵御寒冷,图中的不少企鹅的肚子下藏着它们的新生命,南极企鹅会筑起一个个由石头组成的圆形的巢,每次孵约两只蛋,而孵蛋则会由雄性和雌性轮流进行,为期5至10天。幼企鹅会在约35天后孵出。它在出生50至60天后,它们会换毛,换为成体的毛之后就可以出海。多年以来,北极冰盖的消退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冰盖融化释放的甲烷进入北冰洋的沉积物中,来自太阳的热量无法因冰盖反射回太空中致使全球气候变暖。有趣的是当我从这里回国之后,这几年中北极冰盖的面积增长了。可以确认北极冰盖的覆盖面积从2012年的270万平方千米,增长至2014年的440万平方千米,增长幅度高达63%。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高原古城,位于阿里札达札布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在这座神秘的建筑上,有三座神殿。古格王国的王族是吐蕃赞普(即汉语中的“王”)的嫡系后裔。古格王国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国事业,并开始不断发展,寺庙如林遍布阿里,贵族僧侣集团日益庞大,今天托林寺周围残存的大量佛塔、洞窟、寺庙遗迹,正是那个时期盛世的历史写照。而如今这一切都消逝了,只留下了一些斑驳的遗迹和大片的黄土。按下快门的时刻已经是凌晨3点,在南极半岛和霞光巧遇,这种光芒保持大约5分钟后消退,一切又笼罩在宝蓝色的夜幕中。人们一直认为,村庄的魅力在于其古色古香,这也正是游人蜂拥至欧洲,探访那些遗世独立的小村庄的原因。欧式的优美需要你付出诸如长途旅行之类的代价,但回报却是相称可观的。在捷克我们找到许多这样优美的景致。达尔湖有若干水中浮岛,岛上土质肥沃,无需灌溉就可以种植蔬菜。当地人正是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种出绿油油的蔬菜。这里的水上市场以卖菜、卖鲜花为主。水上交易市场和常见的菜市场没什么区别,连讨价还价都是一样的。两人相互隔着小船,干脆改用手指比划。这个市场更像一座哑巴市场,没有传统集市的嘈杂,也没有马车、三轮车过往的尘土飞扬,听到的只有水声和桨橹声。图中的老者已经完成自己的交易,看到我用相机对着他时,举起了桨。在类似这种地方拍摄时,用三脚架稳定相机的同时还要保持较高的快门速度,因为船永远是动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最美的湖泊之一。在青海湖鸟岛不足一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集中了十几万只不同种类的候鸟在此繁衍生息。新疆号称“胡杨之乡”,其南部地区沙雅县境内新发现的一片面积近一千四百平方千米的原始胡杨林,可谓世界之最。在九寨沟湖边栈道拍摄的小景,画面只有湖水和树枝,显得宁静无比。数码和胶片的恩怨情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一套最适合风光摄影的顶级器材,对摄影者来说,至关重要。把时光倒退到十年前,当你去请教摄影专家该选择什么样的摄影器材时,大部分专家给你推荐的是中画中画或大画幅的胶片相机。此外,专家们还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拍摄绿色风光最好要用富士维尔维亚反转片,晚霞秋色可用柯达反转片等。把时间拉回到五年前,依旧是同样的问题,估计他会告诉你,备一台数码相机是必不可少的。老一辈摄影师们依然怀旧在今天也有不少影友以曾经使用过胶片相机为骄傲,常听到这类无限憧憬的话语:“风光摄影还是得用胶片来拍,胶片那质感、那风格……”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的手中往往就握着一台数码相机。这种无法量化的赞美让初学摄影的新人也对胶片升起崇敬之感。等你成为“资深”,玩了一轮胶片之后才明白,这种捕风捉影的大话器材的风格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犹如清宫外传一样娱乐自己也娱乐大家。在尼康D70和佳能350D一统天下的年代,当年摄影网络上每天都有摄影王道是数码还是胶片的争论,结局往往是胶片派高调胜出。当初因为数码相机无论从自身技术水平还是后期处理软件都远不如今天成熟,再则当时摆弄数码摄影的兴趣者理论根基尚浅,对数码相机的掌握很难准确到位。当年不少数码发烧友将心中的摄影天平倾向了胶片相机,不少人又添置了一台胶片相机,雅号是“双修”。时过境迁,短短几年的时间,最权威、最刚强的胶片派最终也不得不承认135相机中,数码相机已经永远地超越胶片相机,那些所谓的风格在Adobe Photoshop这个后期制作软件面前也变得黯然失色。摄影随笔:在珠峰大本营中远眺珠峰,在世界最高峰的右后侧可以看到这座雪山,说不上名称的雪山被冰雪刻画出的线条犹如森森白骨,峋嶙突出。站在-16°C的冰面上拍摄这张照片,当时我使用的是富士S3 pro数码相机,该相机有效成像像素只有600万,通过相机插值之后输出像素达到1200万的像素。使用该相机时,我都把相机图像大小放在“M”档上,因此拍摄出的图像大小均为600万像素。就这600万像素的图片,经过二次构图的剪裁之后实际像素还不到400万,当你看到这不到400万像素的图片时有何感触呢?作品标题:冰心玉骨拍摄地点:中国西藏珠峰大本营往珠峰方向前行约20千米拍摄时间:2007.03.03,08:35:23拍摄参数:1/20s f/16 曝光补偿:0 EV使用器材:富士S3 pro数码相机尼康70-200mm f/2.8镜头 GITZO/捷信G 1227碳素脚架冈仁波齐NB-2云台胶片和数码纠葛缠绕到何时?很难想象十年后还有几个人握着胶片相机,或许我们还很喜欢形状仿古模仿胶片时代风格的相机,那仅仅是喜欢外观,而不是喜欢那种慢吞吞地安装胶卷,之后冲印的繁琐摄影成像系统。上周我把冰箱中冷冻多年的40卷富士维尔维亚120反转片丢进垃圾桶时,我考虑的不是这些胶片还有没有机会使用,而想到的是这样是否污染环境。五年前,带朋友到霞浦三沙拍摄,面对已经挤满了手持各种等级摄影利器的摄影师。我小心翼翼地靠近一位正在使用哈苏 503CW胶片相机的老先生,轻声地询问能否让我的朋友挤入一个三脚架的位置。他上下打量了我们一番,慢悠悠吐出一句让我大跌眼镜的话:“我用的是哈苏!会碰倒的。”言下之意,哈苏胶片相机至尊无比,明显地对用数码相机的不屑一顾。我们悻悻地换个位置去。当我们找到新位置支撑起三脚架的时候,挚友施先生支起他的哈苏H4D-50数码相机,戏谑地喃喃自语:“我也是哈苏,你们都让开些吧。”当然,这只是施先生一句玩笑话,可从中不难看出胶片与数码的恩怨纠结。如今一台哈苏H4D-50的价值已经超过哈苏503CW胶片机数倍,数码相机已为胶片相机奏响最后挽歌时,胶片机使用者的贵族架势却依然如故。胶片和数码就这样不停地纠葛缠绕着而争执不止。摄影随笔:那时第一次去西藏,一个人和一台相机也没有同伴一起拍摄,能静下心来观察,用70-200mm镜头拍摄切割山体中的局部,拍摄一张颇具画意的图片。被裁剪成方片后,目前用于印刷的图片像素仅仅为2800×2800,不到三百万的像素,大家欣赏一下就知道是什么效果了。看一下自己相机的像素吧,我相信大部分读者现在用的相机都比我这台好,因此相机不妨碍你出大片。拍摄地点:中国西藏,聂拉木到樟木口岸的途中拍摄参数:1/300s f/8 曝光补偿:0 EV使用器材:富士S3 pro数码相机尼康70-200mm f/2.8镜头 GITZO/捷信G 1227碳素脚架冈仁波齐NB-2云台
风光摄影之道.pdf下载链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17/6004053101003035.shtm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