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战农村电商:“互联网+”时代的下一个新战场.pdf 作者-文丹枫 徐小波 著120页
内容简介:
目前,国家层面正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开始将眼光转向农村市场,买志宝等立根于区县农村的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需要企业拓展出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本书详细介绍了布局农村电商的方法,例如,如何利用“互联网+”重构农业全产业链,传统农业与电子商务如何整合与重构,农村电商快递产业如何搭建,如何在顶层设计+政策红利之下,开展农村电商创业等,希望为企业发展农村电商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本书适合各类企业营销经理、网络推广经理、企业营销总监、网站运营总
目录菜单:
封面,扉页,版权,前言,Part1 决战农村电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一个全新蓝海,“黄金十年”过后,农村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引擎、新希望,“互联网+”重构农业全产业链,开启近10万亿元规模的市场,刷墙宣传VS生态构建:电商企业的“农村包围城市”之路,转型VS变革:国外农业电商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借鉴意义,Part2 新型商业模式崛起:传统农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与重构,农批市场+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如何变革农产品流通渠道,B2C+家庭会员宅配+订单农业:农产品电商的3种经营业态,挑战VS痛点:“农村电商+O2O”模式如何真正实现“落地”,“都市自留地”:众筹结合农产品,解决农产品互联网化难题,小县域,大生态:全方位解读县域电商的8种代表性模式,Part3 田野上的军备竞赛:互联网企业争相布局农村电商战略要地,阿里巴巴:抛出“三板斧”,建立专属农村电商生态系统,京东:县级服务中央+京东服务帮,加速农村市场渠道下沉,顺丰:依托顺丰优选平台,实现农村电商一体化发展战略,苏宁:发挥实体门店优势,推动农村电商O2O模式的落地,联想:10亿元投资云农场,构建全新的农村电商产业链,Part4 农村电商+物流:打破物流瓶颈,方能赢得万亿元农村市场,痛点VS机遇:构建完善物流网络,赢得万亿元农村市场,刷墙公司估值10亿元:哪一类物流企业能够获得商机,建立双向流通体系,农村物流发展之路应如何走,物流+供应链:如何打造农产品电商的两个关键性支柱,乡镇代理站:顺丰发力“最后一公里”,破解物流难题,Part5 农产品电商:一个巨大的“风口”,一个难以盈利的领域,品牌化+社区化+O2O:农产品电商最有价值的三大方向,止损VS盈利:详细解析中国农产品电商的10个“亏损点”,何谓“遂昌模式”:海内首个服务驱动型的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以标准化和品牌为“抓手”,解决生鲜电商发展的“拦路虎”,生鲜电商发展的5条可行道路:成功的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O2O+B2C”混合模式:从国外典型案例看中国生鲜电商未来,Part6 农资电商:“互联网+”重塑农资流通模式,引发农业连锁变革,电商PK供销社:农资电商元年,多方上演“抢滩大战”,“大行业、小企业”:农资电商之路面临哪三个现实难题,传统渠道VS电商渠道:农资电商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行性分析,从农资生产商到农资服务商:“领头羊”金正大的战略升级,农资“肉多”却“难啃”,京东五大措施打通农资电商产业链(上),农资“肉多”却“难啃”,京东五大措施打通农资电商产业链(下),Part7 农村电商创业:顶层设计+政策红利之下,创业新机遇来袭,“互联网+”链接农业,农村涌现出的创业机会有哪些,正在开垦的“处女地”:鲜活农产品电商创业的5大运营思路,在巨头的夹击下生存,农业创业者必须首先解决7个问题,4种模式+3种策略:玩转农特微商,掌握下一个爆发点,微商2.0时代,农特产品微商制胜未来的10大关键问题
文本摘要:
RuralE-Commerce Wars再战农村电商 “互联网+”时代的下一个新战场文丹枫 徐小波◎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再战农村电商:“互联网+”时代的下一个新战场/文丹枫,徐小波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1ISBN 978-7-115-41046-7Ⅰ.①再… Ⅱ.①文…②徐… Ⅲ.①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中国 Ⅳ.①F713.36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77624号内容提要目前,国家层面正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开始将眼光转向农村市场,买志宝等立根于区县农村的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需要企业拓展出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本书详细介绍了布局农村电商的方法,例如,如何利用“互联网+”重构农业全产业链,传统农业与电子商务如何整合与重构,农村电商快递产业如何搭建,如何在顶层设计+政策红利之下,开展农村电商创业等,希望为企业发展农村电商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本书适合各类企业营销经理、网络推广经理、企业营销总监、网站运营总监、各类电商运营经理、从事传统企业、近期想开展电商业务的大中小企业CEO及高管,以及对移动互联网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小型创业者阅读。◆著 文丹枫 徐小波责任编辑 赵娟责任印制 彭志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大厂聚鑫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700×1000 1/16印张:15.5 2016年1月第1版字数:194千字 2016年1月河北第1次印刷定价:45.00元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88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前言PREFACE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2015年1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三方面的重点任务,全面部署指导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政策的利好,使得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实际上,早在这一系列政策发布之前,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几大电商巨头就已经意识到了农村电商领域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并加快了其电商下乡之路。根据阿里巴巴研究院提供的数据:2014年,中国农村网购市场的总量已经超过1800亿元,预计到2016年这一数字将有望突破4600亿元;而详细到某一细分领域,其市场前景也不容小觑,如农村消费电商、农场品电商、农资电商等都能够达到万亿元级别。“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引发的风潮,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电子商务“黄金十年”过后,农村有望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引擎、新希望!马云曾经在阿里巴巴的内部公开信中一再强调:阿里巴巴未来十年的发展将围绕三大重心——全球化、大数据和农村经济。实际上,就在2014年赴美上市之时,阿里巴巴已经明确提出了农村电商是其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并于2014年10月启动了直指农村电商的“千县万村”计划:即在未来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央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将其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全国1/3的县及1/6的农村地区。而根据阿里宣布的数据:2015年10月,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已经与全国的27个省进行了对接,并在5870个村设立了淘宝点。由此可见,阿里巴巴对农村电商的重视绝非说说而已。随着城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已近饱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寻求新的增长点,就必须发展农村电商,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除阿里巴巴外,另一电商巨头京东也加速了农村市场的渠道下沉。通过县级服务中央与京东服务帮并行的策略,京东已经在全国600多个县设立了县级服务中央,并招募了超过10万个乡村合作点和推广员。不仅如此,随着农资市场已经达到万亿级别,2015年8月15日,京东农资频道正式上线,成为我国首家自营农资产品的综合电商。不过,与政策利好、巨头布局相对的是,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仍旧存在很大的短板。比如,资金短缺、物流限制以及意识跟不上,而这给广大在农村电商领域摸索的从业者带来了极大困扰,尤其对刚刚加入的创业者来说,要找出进军农村电商之路、挑战传统的交易模式更是绝非易事。本书正是写给希望对农村电商有更深入了解,并期待从万亿农村市场中获利的研究者以及从业者。针对农村电商的特点,本书共划分为7个章节,其主题分别为:农村电商的现状及前景、农村电商涉及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巨头的农村电商布局、农村电商的物流问题、农产品电商、农资电商以及农村电商创业。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形势,本书罗列了很多详细的案例,但在案例之后都有相应的解读,这部分解读切不可忽视,因为它提示了你毕竟该如何借鉴他人经验指导自己的实践,以避免再次踏入误区。另外,对一些资金实力相对薄弱、运营经验比较欠缺的创业者而言,在理解前六章节的基础上,可以重点参照第七章的内容,发现潜在的创业机会,获得以小搏大的可能。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央(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加了800万,且仍有着巨大的转化空间。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和网民的持续增长,农村电商将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新蓝海!Part1 决战农村电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一个全新蓝海“黄金十年”过后,农村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引擎、新希望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呈现出明显的断裂趋向:一方面,广大的农村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城市地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此,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逆转城乡二元分化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了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2014年年底,国家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通知》,要求江苏等8个重点省份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与线下交易的融合。这一政策上的导向和支持,为互联网巨头布局农村电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城市地区的电商市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且经过几年的急速发展,市场拓展空间也逐渐缩减。与此相反,农村可谓是当前电商发展的“真空地带”,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再加上近几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广泛普及和渗透,更是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入口支撑。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央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农村地区手机上网的比重达97.6%,远高于城镇地区;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央(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人,与2014年年底相比增加了800万人,且仍有着巨大的转化空间。因此,最近两年,各大互联网电商巨头纷纷开始将发展眼光转向农村这一蓝海市场。倘若前几年电商企业在农村的涉足只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2014年也许可以称为“农村电商发展元年”。这一年,“双11”的电商狂欢依然引人注目。不论是天猫、京东,还是亚马逊、当当,都毫无意外地捷报频传。与此同时,以这一年各大电商刷在农村墙面上的大幅广告为标志事件,互联网企业的农村电商布局和竞争也正式拉开了帷幕。那么,农村这片古老而广阔的土地上,将会给电商企业带来怎样的惊喜?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布局,又将激发出农村怎样的活力呢?蓝海:电子商务的新希望(1)“流量红利”时代终结,电商发展面临瓶颈过去10年是我国互联网高速发展普及的时期,促成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崛起。那是一个电商发展的黄金时代,各大电商企业借助网络初期发展的流量红利,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果。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开始尝试网上购物,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目标群体。根据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维度。另一方面,电商不断突破行业边界,线上产品涵盖了从图书、3C家电、化妆品、服装鞋帽到日用百货、生鲜、生活服务等各个品类,这也促成了电商规模的爆发性增长。然而,10年之后,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成为过去。今天的电商竞争日益白热化,电商市场发展逐渐趋于平稳。一方面,普通消费者转化为网购用户的速度逐渐减慢。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我国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从2007年的53%持续放缓到2013年的9.5%,并且仍在持续减缓。另一方面,线上图书、3C家电、化妆品、服装鞋帽等核心品类的网购渗透率已经超过了20%甚至更多,依赖品类扩张实现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虽然现在还不能说城市电商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不论是从用户流量还是从产品品类的角度来看,城市电商的增长无疑是进入了“高原区”。也许,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在未来几年依然能够保持着持续增长,但也不得不面临着各种扩张的困境。(2)新流量、新引擎:农村成为电商发展的“新蓝海”在“流量红利”消失的情况下,电商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显然要转变“流量为王”的思维模式,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已有用户的价值,进行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的运作;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积极在农村市场进行电商布局,让广大的农村地区成为电商新一轮高速发展的引擎。长久以来,“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政策导向,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分裂状态。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缓和城乡的二元分裂趋势,成为国家持续关注和推行的事情。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下,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有6.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6.3%。同时,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转向农村地区,农村网民的占比持续上升。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人,与2014年年底相比增加了800万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仅为30.1%,仍有着巨大的转化空间。这些数据显示出了农村电商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和网民的持续增长,电商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的“红利”时代。特别是2014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要“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因此,对于电商企业来说,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发展需要,电商下乡都是大势所趋。下乡:电商企业的全新战役其实,几年之前阿里就已经在农村地区进行了电商试水。只不过,不论是淘宝的“特色中国”项目,还是“淘宝村”“淘宝县”的兴起,其更大的作用是为农村市场的特色产品提供一个互联网平台,把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2013年仅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上,就有约14亿件的包裹发自县域,阿里平台上农产品的销售额也达到了500亿元。因此,虽然几年之前阿里已经涉足农村电商,但主要是集中于农村的特色产品市场,而非消费市场的开拓。同时,像沙集、遂昌、义乌等成功的淘宝村模式,也大都是作为个案存在的,并没能发展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是,不论怎样,阿里在农村电商领域的牛刀小试,无疑让其看到了农村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农村网购消费市场的占比正在不断提升,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上升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虽然比例依然很低,但农村网购市场的发展潜力却十分巨大。根据阿里研究院的预测,到2016年,农村网购规模将突破4600亿元,继承与已经平稳化的城市网购规模拉近距离。正如阿里CEO陆兆禧所言:倘若通过良好的网络平台,将农村地区的6亿多人口有效连接起来,那就完全能够再造一个淘宝,甚至一个阿里。正是掌握了农村电商的巨大发展前景,阿里巴巴在2014年将布局农村电商列入了公司的顶层设计层面。该年9月,阿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上市并募集了超过200亿美元资金,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随后,阿里首次从战略层面将农村电商列为公司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另外两个是大数据业务和跨境电商服务):在继承让农村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同时,更加注意对农村电商消费市场的挖掘。在阿里巴巴从顶层战略的层面开始加速布局农村电商之时,作为其强劲对手的另一电商巨头京东自然也不甘落后。在2013年年底,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就提出,渠道下沉是电商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方向。同阿里一样,京东也将农村电商作为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农村作为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商领域中新的“蓝海市场”,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电商企业的关注。2014年8月,乐视食品电商平台“乐生活”上线,开始进军互联网农业;紧随其后,恒大集团也宣布了包括恒大有机大豆油等在内的首批粮油产品上市。唯品会、当当、亚马逊等电商企业也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开始业务下乡。与通过渠道下沉布局农村电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样一类电商:它们成立之初就立足于农村市场和草根群体,并已经在这一领域中深耕多年。其中,以买卖宝最具代表性。买卖宝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零售平台,致力于为草根人群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其他电商巨头忙于争夺一二线城市而无暇顾及区县、乡村的情况下,买卖宝创始人兼CEO张小玮,敏锐地掌握了区县和乡村的市场发展潜力,将公司定位在服务于没有PC、只能通过手机上网的三低草根群体。经过多年的摸索,在“扎根用户、传播公平、拥抱变化、认真务实”等核心价值的引导下,买卖宝从商品的选品、购物流程、支付以及服务等方面做到了与草根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最大契合,也独享了区县和农村电商市场的红利。当然,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开始将眼光转向农村市场,买卖宝等立根于区县农村的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需要企业拓展出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当前,我国大中城市的电商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且日益与国际接轨,开始跨境电商的布局。与之相比,农村的电商发展还只是刚刚起步。无论是农村的互联网普及,还是电商物流网络的铺设,乃至农村生产消费方式的转变,都还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面临着诸多详细困境。障碍:新市场亟需新思路(1)农村电商的发展困境:物流建设瓶颈与支付方式转变“无物流,不电商”,这一命题在农村电商的发展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验证。在当前纷纷扰扰的电商下乡过程中,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的基础设施缺失,其中尤以物流和支付体系方面最为突出。在物流方面,当前几乎所有的快递公司都难以将触角延伸到村一级,物流成为了企业发展农村电商普遍面临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以往国家的发展重心和政策倾向所致。但另一方面,相对于城市人口密集分布的特点,农村分散的人口布局也使电商企业无法按照城市的物流模式进行布局:一是配送成本会非常高;二是返程空载率也较高,进一步抬升了物流成本。至于支付方面,一方面是农村金融网点的布局还很不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在线支付的模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在农村这个古老而封闭的广大地区,很少有人具备在线支付的独立操作能力。而且,相对传统的思维模式也让他们对互联网运作保持着天然的戒心,需要时间来逐渐接受网银、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等在线模式。(2)解决之道:探索农村电商的新模式在农村电商的支付问题上,本质而言是一种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的重塑,关键是培养农村人口的互联网思维模式。近几年,随着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快速普及,广大农夫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已经不再漠视。同时,大批年轻的返乡务工人员将城市地区的线上生产和消费模式带到了农村,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地区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当然,农村互联网消费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长久的时间沉淀,也需要政策上的引导和企业的大力推动。农村电商模式的创新,更多地体现在企业的物流网络和全程供应链体系的布局上。正如上述提到的,完全按照城市的模式布局农村物流显然不太可能,企业需要根据农村自身的特点进行运营思路上的突破。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仓储和配送节点上,充分整合现有的乡村设施,如信息服务站、小卖部、小超市等,或许是一个更为可取的方式。比如,阿里一方面通过注资日日顺、与邮政进行战略合作等方式,在全国铺设了一张家电及大件商品的仓储、物流、配送、安装一体的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对于集团旗下的菜鸟网络,阿里也在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努力打造一个遍布全国的开放式、社会化物流基础设施,最终实现任何地区都能24小时送达的网购服务。另一电商巨头京东,则主要以自营的京东县级服务中央和合作的“京东帮”服务店为经营模式,覆盖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这两种模式的优势互补,京东商城的全业务得以无缝覆盖到全国县乡级农村市场,而京东也借此开创了农村电商业务的新形态。总之,农村电商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长时间的过程。不同的地域环境、发展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决定了农村电商并不是现有电商模式的简朴复制,而是有着自身特有的内涵。这就需要电商企业真正研究农村地区的特别情况,以及不同地区的差异,精确掌握农村地区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选择偏好等因素,以农村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服务方式和水准实现渠道下沉。另一方面,正如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带动工业品下乡、促进农产品进城”,农村电商的发展是“一进一出”的生态循环系统,绝不只是挖掘农村的消费市场。只有以信息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农村整体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升级转型,才能在农村聚合起更多的财富,从而为电商下乡创造海量的目标群体。“互联网+”重构农业全产业链,开启近10万亿元规模的市场随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战略推动作用,互联网正在朝着传统行业不断拓展,催生了一批新型的综合性现代产业,“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15年2月1日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应该着力推进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使电子商务惠及农村并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要综合地考虑该行业的产业链结构、链条节点上的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盈利点所在,而这种融合之后催生的互联网平台倘若无法超出现有传统商家们所能提供的服务,那么其存在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农业产业链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农业产业链基本结构?B2B农业电商平台当下海内存在的B2B农业电商平台主要有3种。(1)B2B农资电商平台农资行业的发展正面临黄金时期,主要的农资产品的市场规模多为千亿元级别。例如,种子市场大约有3500亿元,化肥7500亿元,农药3800亿元,农机与农具约有6000亿元。B2B农资电商平台所要解决的是越过农资交易之中的县级、村级的分销商,为农户提供更为低价高质的产品及服务。(2)B2B农产品电商平台早在2013年,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已经突破5万亿元,而且这两年以来还在不断上升,交易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产品质量、交易价格、仓储物流及金融服务等。而B2B农产品电商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途径,实现农产品的生产者与购买者之间的无缝对接。(3)B2B食材配送平台2014年,我国的食材采购交易总额达到了800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光明。但中小餐厅的问题是采购规模较小,导致价格较高、采购的人力投入及采购人员收受回扣、采购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等。B2B食材配送平台的出现,将会通过自建物流仓储设施改善生鲜采购过程中的问题。农资产品贸易现状农资产品贸易现状如图1-2所示。农户的网络普及率较低,对于上网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且农村的人际关系更为亲密,抱团现象明显。商品风险:种子、化肥、农药等存在一定的风险,倘若出现售假情况,要承担巨大的损失。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最后一公里”问题比较突出,大部分都是农户自行提货。赊销需求:乡镇级的代理商通常会向农户提供赊销服务,而农资电商平台在初期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方面经销商的优势较为明显。信贷需求:农业贷款国家在政策上予以鼓励,而且用户的资金缺口也较为明显,但是根据统计数据表明:一方面,海内当前的农村家庭信贷获批率仅有27.6%,这和海内平均的40.5%的比率相差很多。另一方面,农村贷款违约风险较高,即便是有房屋、土地等作为抵押物,欠款催收也很难实现。(1)BBC农资综合电商平台——云农场时间:2014年2月8日,全国第一家网上农资交易及高科技服务平台——云农场正式上线。公司规模:截至2015年4月,云农场旗下有14家子公司,云农场已建立300多家县级服务中央、2万多家村级服务站。模式:自营与商家入驻皆有,能够实现农户与农资生产厂商的直接交流,配有耕地测土配肥、农技咨询等服务,化肥、农药、种子、农具及农机等直接由生产商为农户供货,此外海外经销商的入驻可以实现海外购销服务。用户规模:注册用户过百万户,覆盖山东、黑龙江、新疆、内蒙、湖北等十多个省和自治区,服务土地面积超过3000万亩。交易:2014年,云农场经营的农资产品多达2800个,直接减少了45%的农资交易中的加价环节。金融:与华夏银行合作,直接为100多家农场主提供金融服务,农户可以实现在线贷款、还款等。服务网络:一方面建设了提供农业生产全方位服务的300多家县级服务中央,并且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建设最后100米物流服务站,提供代购服务,农户购买的商品直接运送到中央服务站,再由农户上门自提。旗下产品:除基本功能以外还提供预付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丰收汇,P2P农村物流平台——乡间货的,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功能的农机服务平台——农技通,综合农业金融服务平台——云农宝,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定制、机农产品定制的农业大数据定制。(2)BBC农资分销平台——农集网时间:2015年3月31日农集网正式开始公测。创始人团队:来自诺普信旗下经营农资销售的标正公司。经营范围:B2B农资分销。运营数据:公测日当天交易规模达到1.5亿元,订单量突破1万个。模式:网站是实现农户与商家无缝对接的B2B交易平台,开发的App则是B2C的农户互动产品;线下通过建设区域运营中央、镇级体验中央、村级服务站等全方位服务农户。物流:借助公司的渠道产品体系、物流配送能力及仓储建设,连接农资交易过程中的线上与线下。分销:根据现有的农村市场,开展区域定价与分销定投结合的分销战略,结合特定区域的情况为农户提供产品交易、物流配送、专业指导等服务,逐渐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农村市场自运营生态系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形成和手机App应用、PC电商平台、金融P2P平台等交叉服务网络,构建一个农产品销售、农资交易、专家咨询、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O2O服务平台。(3)O2O农业联盟——田田圈时间:2015年5月11日,在深圳中国首届农业互联网大会上,田田圈互联网联盟正式成立。创始人团队:来自中国最大的制剂农药上市公司诺普信。运营数据:截至2015年6月,田田圈互联网联盟拥有上百家业内高水平经销商、上万家高水平零售店,农资产品交易额超过50亿元。业务及模式:田田圈意在打造一个涵盖上游农资生产商、中游零售经销商、下游用户消费者的O2O服务平台。田田圈为商家提供全方位的互联网综合服务。资金支持,商家可以获得田田圈提供的巨额资金作为运作资本;技术培训,专业的运营及管理方面的人才将会为商家做综合的指导与培训;金融服务,利用互联网金融推动商家们的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产品保障,拥有国际知名品牌为支撑的农资产品为产品的质量提供充足的保障;达人经济模式,利用海内知名的种植业的达人,将产品推广到农户手中;★跨界生态,农资产品的销售店将会引入手机及家用电器,实现跨界经营。(4)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农发贷时间:2015年3月15日,农发贷正式上线。旗下产品:土流网、土流金、土流通、土流学院及土流网地信网论坛等。(6)更多的B2B农资电商平台(表1-1)表1-1 部分B2B农资电商平台(续表)(7)上市公司的“互联网+农业”布局(表1-2)表1-2 上市公司的“互联网+农业”布局(续表)农产品贸易现状2013年,我国的农产品交易额已经突破5万亿元。2014年海内的食材采购交易额为8000亿元。
再战农村电商:“互联网+”时代的下一个新战场.pdf下载链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17/8143047044003027.shtm
目前,国家层面正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开始将眼光转向农村市场,买志宝等立根于区县农村的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需要企业拓展出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本书详细介绍了布局农村电商的方法,例如,如何利用“互联网+”重构农业全产业链,传统农业与电子商务如何整合与重构,农村电商快递产业如何搭建,如何在顶层设计+政策红利之下,开展农村电商创业等,希望为企业发展农村电商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本书适合各类企业营销经理、网络推广经理、企业营销总监、网站运营总
目录菜单:
封面,扉页,版权,前言,Part1 决战农村电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一个全新蓝海,“黄金十年”过后,农村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引擎、新希望,“互联网+”重构农业全产业链,开启近10万亿元规模的市场,刷墙宣传VS生态构建:电商企业的“农村包围城市”之路,转型VS变革:国外农业电商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借鉴意义,Part2 新型商业模式崛起:传统农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与重构,农批市场+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如何变革农产品流通渠道,B2C+家庭会员宅配+订单农业:农产品电商的3种经营业态,挑战VS痛点:“农村电商+O2O”模式如何真正实现“落地”,“都市自留地”:众筹结合农产品,解决农产品互联网化难题,小县域,大生态:全方位解读县域电商的8种代表性模式,Part3 田野上的军备竞赛:互联网企业争相布局农村电商战略要地,阿里巴巴:抛出“三板斧”,建立专属农村电商生态系统,京东:县级服务中央+京东服务帮,加速农村市场渠道下沉,顺丰:依托顺丰优选平台,实现农村电商一体化发展战略,苏宁:发挥实体门店优势,推动农村电商O2O模式的落地,联想:10亿元投资云农场,构建全新的农村电商产业链,Part4 农村电商+物流:打破物流瓶颈,方能赢得万亿元农村市场,痛点VS机遇:构建完善物流网络,赢得万亿元农村市场,刷墙公司估值10亿元:哪一类物流企业能够获得商机,建立双向流通体系,农村物流发展之路应如何走,物流+供应链:如何打造农产品电商的两个关键性支柱,乡镇代理站:顺丰发力“最后一公里”,破解物流难题,Part5 农产品电商:一个巨大的“风口”,一个难以盈利的领域,品牌化+社区化+O2O:农产品电商最有价值的三大方向,止损VS盈利:详细解析中国农产品电商的10个“亏损点”,何谓“遂昌模式”:海内首个服务驱动型的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以标准化和品牌为“抓手”,解决生鲜电商发展的“拦路虎”,生鲜电商发展的5条可行道路:成功的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O2O+B2C”混合模式:从国外典型案例看中国生鲜电商未来,Part6 农资电商:“互联网+”重塑农资流通模式,引发农业连锁变革,电商PK供销社:农资电商元年,多方上演“抢滩大战”,“大行业、小企业”:农资电商之路面临哪三个现实难题,传统渠道VS电商渠道:农资电商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行性分析,从农资生产商到农资服务商:“领头羊”金正大的战略升级,农资“肉多”却“难啃”,京东五大措施打通农资电商产业链(上),农资“肉多”却“难啃”,京东五大措施打通农资电商产业链(下),Part7 农村电商创业:顶层设计+政策红利之下,创业新机遇来袭,“互联网+”链接农业,农村涌现出的创业机会有哪些,正在开垦的“处女地”:鲜活农产品电商创业的5大运营思路,在巨头的夹击下生存,农业创业者必须首先解决7个问题,4种模式+3种策略:玩转农特微商,掌握下一个爆发点,微商2.0时代,农特产品微商制胜未来的10大关键问题
文本摘要:
RuralE-Commerce Wars再战农村电商 “互联网+”时代的下一个新战场文丹枫 徐小波◎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再战农村电商:“互联网+”时代的下一个新战场/文丹枫,徐小波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1ISBN 978-7-115-41046-7Ⅰ.①再… Ⅱ.①文…②徐… Ⅲ.①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中国 Ⅳ.①F713.36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77624号内容提要目前,国家层面正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开始将眼光转向农村市场,买志宝等立根于区县农村的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需要企业拓展出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本书详细介绍了布局农村电商的方法,例如,如何利用“互联网+”重构农业全产业链,传统农业与电子商务如何整合与重构,农村电商快递产业如何搭建,如何在顶层设计+政策红利之下,开展农村电商创业等,希望为企业发展农村电商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本书适合各类企业营销经理、网络推广经理、企业营销总监、网站运营总监、各类电商运营经理、从事传统企业、近期想开展电商业务的大中小企业CEO及高管,以及对移动互联网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小型创业者阅读。◆著 文丹枫 徐小波责任编辑 赵娟责任印制 彭志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大厂聚鑫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700×1000 1/16印张:15.5 2016年1月第1版字数:194千字 2016年1月河北第1次印刷定价:45.00元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88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前言PREFACE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2015年1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三方面的重点任务,全面部署指导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政策的利好,使得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实际上,早在这一系列政策发布之前,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几大电商巨头就已经意识到了农村电商领域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并加快了其电商下乡之路。根据阿里巴巴研究院提供的数据:2014年,中国农村网购市场的总量已经超过1800亿元,预计到2016年这一数字将有望突破4600亿元;而详细到某一细分领域,其市场前景也不容小觑,如农村消费电商、农场品电商、农资电商等都能够达到万亿元级别。“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引发的风潮,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电子商务“黄金十年”过后,农村有望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引擎、新希望!马云曾经在阿里巴巴的内部公开信中一再强调:阿里巴巴未来十年的发展将围绕三大重心——全球化、大数据和农村经济。实际上,就在2014年赴美上市之时,阿里巴巴已经明确提出了农村电商是其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并于2014年10月启动了直指农村电商的“千县万村”计划:即在未来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央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将其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全国1/3的县及1/6的农村地区。而根据阿里宣布的数据:2015年10月,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已经与全国的27个省进行了对接,并在5870个村设立了淘宝点。由此可见,阿里巴巴对农村电商的重视绝非说说而已。随着城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已近饱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寻求新的增长点,就必须发展农村电商,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除阿里巴巴外,另一电商巨头京东也加速了农村市场的渠道下沉。通过县级服务中央与京东服务帮并行的策略,京东已经在全国600多个县设立了县级服务中央,并招募了超过10万个乡村合作点和推广员。不仅如此,随着农资市场已经达到万亿级别,2015年8月15日,京东农资频道正式上线,成为我国首家自营农资产品的综合电商。不过,与政策利好、巨头布局相对的是,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仍旧存在很大的短板。比如,资金短缺、物流限制以及意识跟不上,而这给广大在农村电商领域摸索的从业者带来了极大困扰,尤其对刚刚加入的创业者来说,要找出进军农村电商之路、挑战传统的交易模式更是绝非易事。本书正是写给希望对农村电商有更深入了解,并期待从万亿农村市场中获利的研究者以及从业者。针对农村电商的特点,本书共划分为7个章节,其主题分别为:农村电商的现状及前景、农村电商涉及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巨头的农村电商布局、农村电商的物流问题、农产品电商、农资电商以及农村电商创业。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形势,本书罗列了很多详细的案例,但在案例之后都有相应的解读,这部分解读切不可忽视,因为它提示了你毕竟该如何借鉴他人经验指导自己的实践,以避免再次踏入误区。另外,对一些资金实力相对薄弱、运营经验比较欠缺的创业者而言,在理解前六章节的基础上,可以重点参照第七章的内容,发现潜在的创业机会,获得以小搏大的可能。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央(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加了800万,且仍有着巨大的转化空间。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和网民的持续增长,农村电商将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新蓝海!Part1 决战农村电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一个全新蓝海“黄金十年”过后,农村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引擎、新希望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呈现出明显的断裂趋向:一方面,广大的农村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城市地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此,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逆转城乡二元分化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了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2014年年底,国家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通知》,要求江苏等8个重点省份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与线下交易的融合。这一政策上的导向和支持,为互联网巨头布局农村电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城市地区的电商市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且经过几年的急速发展,市场拓展空间也逐渐缩减。与此相反,农村可谓是当前电商发展的“真空地带”,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再加上近几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广泛普及和渗透,更是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入口支撑。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央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农村地区手机上网的比重达97.6%,远高于城镇地区;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央(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人,与2014年年底相比增加了800万人,且仍有着巨大的转化空间。因此,最近两年,各大互联网电商巨头纷纷开始将发展眼光转向农村这一蓝海市场。倘若前几年电商企业在农村的涉足只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2014年也许可以称为“农村电商发展元年”。这一年,“双11”的电商狂欢依然引人注目。不论是天猫、京东,还是亚马逊、当当,都毫无意外地捷报频传。与此同时,以这一年各大电商刷在农村墙面上的大幅广告为标志事件,互联网企业的农村电商布局和竞争也正式拉开了帷幕。那么,农村这片古老而广阔的土地上,将会给电商企业带来怎样的惊喜?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布局,又将激发出农村怎样的活力呢?蓝海:电子商务的新希望(1)“流量红利”时代终结,电商发展面临瓶颈过去10年是我国互联网高速发展普及的时期,促成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崛起。那是一个电商发展的黄金时代,各大电商企业借助网络初期发展的流量红利,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果。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开始尝试网上购物,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目标群体。根据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维度。另一方面,电商不断突破行业边界,线上产品涵盖了从图书、3C家电、化妆品、服装鞋帽到日用百货、生鲜、生活服务等各个品类,这也促成了电商规模的爆发性增长。然而,10年之后,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成为过去。今天的电商竞争日益白热化,电商市场发展逐渐趋于平稳。一方面,普通消费者转化为网购用户的速度逐渐减慢。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我国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从2007年的53%持续放缓到2013年的9.5%,并且仍在持续减缓。另一方面,线上图书、3C家电、化妆品、服装鞋帽等核心品类的网购渗透率已经超过了20%甚至更多,依赖品类扩张实现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虽然现在还不能说城市电商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不论是从用户流量还是从产品品类的角度来看,城市电商的增长无疑是进入了“高原区”。也许,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在未来几年依然能够保持着持续增长,但也不得不面临着各种扩张的困境。(2)新流量、新引擎:农村成为电商发展的“新蓝海”在“流量红利”消失的情况下,电商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显然要转变“流量为王”的思维模式,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已有用户的价值,进行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的运作;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积极在农村市场进行电商布局,让广大的农村地区成为电商新一轮高速发展的引擎。长久以来,“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政策导向,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分裂状态。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缓和城乡的二元分裂趋势,成为国家持续关注和推行的事情。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下,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有6.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6.3%。同时,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转向农村地区,农村网民的占比持续上升。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人,与2014年年底相比增加了800万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仅为30.1%,仍有着巨大的转化空间。这些数据显示出了农村电商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和网民的持续增长,电商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的“红利”时代。特别是2014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要“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因此,对于电商企业来说,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发展需要,电商下乡都是大势所趋。下乡:电商企业的全新战役其实,几年之前阿里就已经在农村地区进行了电商试水。只不过,不论是淘宝的“特色中国”项目,还是“淘宝村”“淘宝县”的兴起,其更大的作用是为农村市场的特色产品提供一个互联网平台,把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2013年仅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上,就有约14亿件的包裹发自县域,阿里平台上农产品的销售额也达到了500亿元。因此,虽然几年之前阿里已经涉足农村电商,但主要是集中于农村的特色产品市场,而非消费市场的开拓。同时,像沙集、遂昌、义乌等成功的淘宝村模式,也大都是作为个案存在的,并没能发展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是,不论怎样,阿里在农村电商领域的牛刀小试,无疑让其看到了农村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农村网购消费市场的占比正在不断提升,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上升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虽然比例依然很低,但农村网购市场的发展潜力却十分巨大。根据阿里研究院的预测,到2016年,农村网购规模将突破4600亿元,继承与已经平稳化的城市网购规模拉近距离。正如阿里CEO陆兆禧所言:倘若通过良好的网络平台,将农村地区的6亿多人口有效连接起来,那就完全能够再造一个淘宝,甚至一个阿里。正是掌握了农村电商的巨大发展前景,阿里巴巴在2014年将布局农村电商列入了公司的顶层设计层面。该年9月,阿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上市并募集了超过200亿美元资金,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随后,阿里首次从战略层面将农村电商列为公司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另外两个是大数据业务和跨境电商服务):在继承让农村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同时,更加注意对农村电商消费市场的挖掘。在阿里巴巴从顶层战略的层面开始加速布局农村电商之时,作为其强劲对手的另一电商巨头京东自然也不甘落后。在2013年年底,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就提出,渠道下沉是电商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方向。同阿里一样,京东也将农村电商作为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农村作为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商领域中新的“蓝海市场”,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电商企业的关注。2014年8月,乐视食品电商平台“乐生活”上线,开始进军互联网农业;紧随其后,恒大集团也宣布了包括恒大有机大豆油等在内的首批粮油产品上市。唯品会、当当、亚马逊等电商企业也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开始业务下乡。与通过渠道下沉布局农村电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样一类电商:它们成立之初就立足于农村市场和草根群体,并已经在这一领域中深耕多年。其中,以买卖宝最具代表性。买卖宝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零售平台,致力于为草根人群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其他电商巨头忙于争夺一二线城市而无暇顾及区县、乡村的情况下,买卖宝创始人兼CEO张小玮,敏锐地掌握了区县和乡村的市场发展潜力,将公司定位在服务于没有PC、只能通过手机上网的三低草根群体。经过多年的摸索,在“扎根用户、传播公平、拥抱变化、认真务实”等核心价值的引导下,买卖宝从商品的选品、购物流程、支付以及服务等方面做到了与草根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最大契合,也独享了区县和农村电商市场的红利。当然,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开始将眼光转向农村市场,买卖宝等立根于区县农村的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需要企业拓展出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当前,我国大中城市的电商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且日益与国际接轨,开始跨境电商的布局。与之相比,农村的电商发展还只是刚刚起步。无论是农村的互联网普及,还是电商物流网络的铺设,乃至农村生产消费方式的转变,都还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面临着诸多详细困境。障碍:新市场亟需新思路(1)农村电商的发展困境:物流建设瓶颈与支付方式转变“无物流,不电商”,这一命题在农村电商的发展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验证。在当前纷纷扰扰的电商下乡过程中,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的基础设施缺失,其中尤以物流和支付体系方面最为突出。在物流方面,当前几乎所有的快递公司都难以将触角延伸到村一级,物流成为了企业发展农村电商普遍面临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以往国家的发展重心和政策倾向所致。但另一方面,相对于城市人口密集分布的特点,农村分散的人口布局也使电商企业无法按照城市的物流模式进行布局:一是配送成本会非常高;二是返程空载率也较高,进一步抬升了物流成本。至于支付方面,一方面是农村金融网点的布局还很不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在线支付的模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在农村这个古老而封闭的广大地区,很少有人具备在线支付的独立操作能力。而且,相对传统的思维模式也让他们对互联网运作保持着天然的戒心,需要时间来逐渐接受网银、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等在线模式。(2)解决之道:探索农村电商的新模式在农村电商的支付问题上,本质而言是一种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的重塑,关键是培养农村人口的互联网思维模式。近几年,随着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快速普及,广大农夫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已经不再漠视。同时,大批年轻的返乡务工人员将城市地区的线上生产和消费模式带到了农村,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地区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当然,农村互联网消费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长久的时间沉淀,也需要政策上的引导和企业的大力推动。农村电商模式的创新,更多地体现在企业的物流网络和全程供应链体系的布局上。正如上述提到的,完全按照城市的模式布局农村物流显然不太可能,企业需要根据农村自身的特点进行运营思路上的突破。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仓储和配送节点上,充分整合现有的乡村设施,如信息服务站、小卖部、小超市等,或许是一个更为可取的方式。比如,阿里一方面通过注资日日顺、与邮政进行战略合作等方式,在全国铺设了一张家电及大件商品的仓储、物流、配送、安装一体的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对于集团旗下的菜鸟网络,阿里也在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努力打造一个遍布全国的开放式、社会化物流基础设施,最终实现任何地区都能24小时送达的网购服务。另一电商巨头京东,则主要以自营的京东县级服务中央和合作的“京东帮”服务店为经营模式,覆盖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这两种模式的优势互补,京东商城的全业务得以无缝覆盖到全国县乡级农村市场,而京东也借此开创了农村电商业务的新形态。总之,农村电商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长时间的过程。不同的地域环境、发展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决定了农村电商并不是现有电商模式的简朴复制,而是有着自身特有的内涵。这就需要电商企业真正研究农村地区的特别情况,以及不同地区的差异,精确掌握农村地区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选择偏好等因素,以农村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服务方式和水准实现渠道下沉。另一方面,正如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带动工业品下乡、促进农产品进城”,农村电商的发展是“一进一出”的生态循环系统,绝不只是挖掘农村的消费市场。只有以信息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农村整体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升级转型,才能在农村聚合起更多的财富,从而为电商下乡创造海量的目标群体。“互联网+”重构农业全产业链,开启近10万亿元规模的市场随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战略推动作用,互联网正在朝着传统行业不断拓展,催生了一批新型的综合性现代产业,“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15年2月1日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应该着力推进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使电子商务惠及农村并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要综合地考虑该行业的产业链结构、链条节点上的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盈利点所在,而这种融合之后催生的互联网平台倘若无法超出现有传统商家们所能提供的服务,那么其存在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农业产业链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农业产业链基本结构?B2B农业电商平台当下海内存在的B2B农业电商平台主要有3种。(1)B2B农资电商平台农资行业的发展正面临黄金时期,主要的农资产品的市场规模多为千亿元级别。例如,种子市场大约有3500亿元,化肥7500亿元,农药3800亿元,农机与农具约有6000亿元。B2B农资电商平台所要解决的是越过农资交易之中的县级、村级的分销商,为农户提供更为低价高质的产品及服务。(2)B2B农产品电商平台早在2013年,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已经突破5万亿元,而且这两年以来还在不断上升,交易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产品质量、交易价格、仓储物流及金融服务等。而B2B农产品电商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途径,实现农产品的生产者与购买者之间的无缝对接。(3)B2B食材配送平台2014年,我国的食材采购交易总额达到了800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光明。但中小餐厅的问题是采购规模较小,导致价格较高、采购的人力投入及采购人员收受回扣、采购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等。B2B食材配送平台的出现,将会通过自建物流仓储设施改善生鲜采购过程中的问题。农资产品贸易现状农资产品贸易现状如图1-2所示。农户的网络普及率较低,对于上网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且农村的人际关系更为亲密,抱团现象明显。商品风险:种子、化肥、农药等存在一定的风险,倘若出现售假情况,要承担巨大的损失。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最后一公里”问题比较突出,大部分都是农户自行提货。赊销需求:乡镇级的代理商通常会向农户提供赊销服务,而农资电商平台在初期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方面经销商的优势较为明显。信贷需求:农业贷款国家在政策上予以鼓励,而且用户的资金缺口也较为明显,但是根据统计数据表明:一方面,海内当前的农村家庭信贷获批率仅有27.6%,这和海内平均的40.5%的比率相差很多。另一方面,农村贷款违约风险较高,即便是有房屋、土地等作为抵押物,欠款催收也很难实现。(1)BBC农资综合电商平台——云农场时间:2014年2月8日,全国第一家网上农资交易及高科技服务平台——云农场正式上线。公司规模:截至2015年4月,云农场旗下有14家子公司,云农场已建立300多家县级服务中央、2万多家村级服务站。模式:自营与商家入驻皆有,能够实现农户与农资生产厂商的直接交流,配有耕地测土配肥、农技咨询等服务,化肥、农药、种子、农具及农机等直接由生产商为农户供货,此外海外经销商的入驻可以实现海外购销服务。用户规模:注册用户过百万户,覆盖山东、黑龙江、新疆、内蒙、湖北等十多个省和自治区,服务土地面积超过3000万亩。交易:2014年,云农场经营的农资产品多达2800个,直接减少了45%的农资交易中的加价环节。金融:与华夏银行合作,直接为100多家农场主提供金融服务,农户可以实现在线贷款、还款等。服务网络:一方面建设了提供农业生产全方位服务的300多家县级服务中央,并且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建设最后100米物流服务站,提供代购服务,农户购买的商品直接运送到中央服务站,再由农户上门自提。旗下产品:除基本功能以外还提供预付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丰收汇,P2P农村物流平台——乡间货的,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功能的农机服务平台——农技通,综合农业金融服务平台——云农宝,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定制、机农产品定制的农业大数据定制。(2)BBC农资分销平台——农集网时间:2015年3月31日农集网正式开始公测。创始人团队:来自诺普信旗下经营农资销售的标正公司。经营范围:B2B农资分销。运营数据:公测日当天交易规模达到1.5亿元,订单量突破1万个。模式:网站是实现农户与商家无缝对接的B2B交易平台,开发的App则是B2C的农户互动产品;线下通过建设区域运营中央、镇级体验中央、村级服务站等全方位服务农户。物流:借助公司的渠道产品体系、物流配送能力及仓储建设,连接农资交易过程中的线上与线下。分销:根据现有的农村市场,开展区域定价与分销定投结合的分销战略,结合特定区域的情况为农户提供产品交易、物流配送、专业指导等服务,逐渐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农村市场自运营生态系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形成和手机App应用、PC电商平台、金融P2P平台等交叉服务网络,构建一个农产品销售、农资交易、专家咨询、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O2O服务平台。(3)O2O农业联盟——田田圈时间:2015年5月11日,在深圳中国首届农业互联网大会上,田田圈互联网联盟正式成立。创始人团队:来自中国最大的制剂农药上市公司诺普信。运营数据:截至2015年6月,田田圈互联网联盟拥有上百家业内高水平经销商、上万家高水平零售店,农资产品交易额超过50亿元。业务及模式:田田圈意在打造一个涵盖上游农资生产商、中游零售经销商、下游用户消费者的O2O服务平台。田田圈为商家提供全方位的互联网综合服务。资金支持,商家可以获得田田圈提供的巨额资金作为运作资本;技术培训,专业的运营及管理方面的人才将会为商家做综合的指导与培训;金融服务,利用互联网金融推动商家们的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产品保障,拥有国际知名品牌为支撑的农资产品为产品的质量提供充足的保障;达人经济模式,利用海内知名的种植业的达人,将产品推广到农户手中;★跨界生态,农资产品的销售店将会引入手机及家用电器,实现跨界经营。(4)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农发贷时间:2015年3月15日,农发贷正式上线。旗下产品:土流网、土流金、土流通、土流学院及土流网地信网论坛等。(6)更多的B2B农资电商平台(表1-1)表1-1 部分B2B农资电商平台(续表)(7)上市公司的“互联网+农业”布局(表1-2)表1-2 上市公司的“互联网+农业”布局(续表)农产品贸易现状2013年,我国的农产品交易额已经突破5万亿元。2014年海内的食材采购交易额为8000亿元。
再战农村电商:“互联网+”时代的下一个新战场.pdf下载链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17/8143047044003027.shtm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