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瓜类枯萎病.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1.27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11:57:29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瓜类枯萎病.ppt介绍

50年代这一病害在我国发生并不普遍; 60年代初期在京、津一带老菜区开始普遍发生,危害逐渐加重。 从7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黄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保护地的温室和塑料大棚黄瓜的大面积发展,土壤菌量的积累逐年增多,在不少地区长期推广抗霜霉病而不抗枯萎病的品种致使此病的发生日趋严重。 黄瓜常年发病率一般在10-30%,严重的可达80-90%,甚至毁种,给黄瓜生产造成极大威胁。 黄瓜、西瓜、冬瓜发病较重,甜瓜次之,南瓜极少发生。   黄瓜枯萎病造成的损失依病情轻重及发病早晚不同而异。轻病株造成植株生长衰弱,结瓜少,瓜小,品质差,淡而乏味;轻病植株留种还可以使一定比例的种子带菌(带菌体为0.4-1.2% 兰州),成为次年发病的初侵染源; 发病早而重的植株尚未采收即行枯死至全无收成。  症  状 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病,以结瓜盛期发病最多,症状主要特点使植株萎蔫。 幼苗发病时,初两片子叶表现不均的黄化,并萎蔫下垂,扭曲畸形; 根和根茎部变褐、收缩或腐烂,植株生长停滞或猝倒枯死。土壤或空气潮湿时,根茎处产生粉红色绒毛状物,并混有胶状物,为病菌的菌    丝体和分生孢子。  除整株枯死外,还有一些病株表现半边萎蔫而另一半仍保持正常的现象。这是由于植株只有部分维管束受侵染。 还有少数病株表现中上部或侧蔓的局部萎蔫,这与地上部受侵染有关,如整枝、绑蔓等操作造成的伤口均可被病菌侵入。 病株茎蔓基部在后期常表现纵裂,表面产生粉红色的胶质物及分生孢子层。 轻病株一般不枯死,仅表现植株矮化,下部叶片、叶脉褪绿呈网状黄色斑痕。   拔出病株,多数根系发育交差,或须根较少,变黄褐色,有的主侧根呈指状肿大,但也有一些病株的根系没有明显的症状。 剥视病茎维管束呈黄褐色,这是田间诊断导管型镰刀菌枯萎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半边枯萎的病株,只有部分维管束变褐色. 注意与蔓枯病区别   此外,侵染西瓜的为西瓜尖镰孢菌: Fusarium oxyspornum f.sp.niveum(Smith)Synder et Hensen ; 侵染甜瓜的为甜瓜尖镰孢菌F.oxysporium f.sp. melonis(Leach et al.)Synder et Hensen ; 侵染丝瓜的为F.oxysporium  f.sp. luffae 各种镰孢菌瓜尖镰孢菌均产生二种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梭形或镰刀形多细胞,两端渐尖。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形,单细胞,气生菌丝絮状,繁茂;分生孢子座紫色,紫红色。   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型至长椭圆型,尺度为5-14×2.5-3.5μm,在培养基上大量产生;产孢细胞瓶梗状,短而密集。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1-5个分隔,以3个分隔居多,顶端细胞较长渐尖,足胞有或无,尺度20-40×2.5-5.0μm,在PDA上一般产生量少且慢。厚璧孢子产生于菌丝细胞间或顶端,或在分生孢子上产生,单生或链状,近球形淡黄绿色,15-20μm。  生理方面:此菌15-35℃均可生长,以25℃生长速度最快,35℃下,菌丝细胞不饱满,有的变形干瘪,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 pH值:PH2.0-12.0范围内均能生长,PH5.5-8.0范围内生长最好,菌落致密,产孢量最大,厚垣孢子极少,菌丝生长饱满,PH4.0以下和8.5以上,生长较差。  湿度对孢子的影响:孢子在低于RH100%下几乎不萌发,RH 100%24小时萌发仅30.9%,48小时后可全部萌发。在水滴中,12小时孢子萌发率即达91.9%,24小时后全部萌发且又产生新孢子。 PH值对孢子萌发的影响:PH2.2-8.0间孢子在24小时后均可100%萌发,与对照无差别,12小时前,以PH5.2-6.4萌发率最高。    寄主范围:有人于其接种 39科25种27个品种的作物,证明黄瓜为其专性寄主,17种蔬菜表现无症带菌,而且部分材料的带菌率较大,如番茄、辣椒、豇豆、冬瓜、菠菜、苋菜等根部带菌量大,从这些接种过的蔬菜根部重新分离的病菌接种黄瓜又可使其发病.   生理小种:国外报道有小种1号、2号、3号,我国翁祖信等也采用了Armstong的品种,另外加了长春密刺和津研4号,鉴定我国的菌株是不同于国外的,暂定为小种4号。   病菌孢子萌发适温24-27℃,高于37℃或低于4℃病菌不能生长;孢子在50℃条件下存活24小时,生长pH 值为3-10,最适为4.5-5.8,光照能抑制病菌生长。   四、病害循环 以菌丝、厚璧孢子和菌核等在土壤、病残体及未经腐熟的带菌肥料中越冬;也可在种子上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具有极强的生活力,在没有寄主的情况下仍可存活5-6年,厚璧孢子和菌核通过牲畜的消化道后仍能存活。一般生产上使用的种子是不带菌或带菌率极低的,即使是从病株采收的种子,不论是种子表面或种子内部,带菌率为0.14-3.3%,说明种子带菌作为病害的初侵染源在老菜区是较为次要的,然而在新开发的菜区如从病区调种,则带菌种子仍是不可忽视的。  致病机制 一种是病菌定植于维管束后由于菌丝迅速生长而引起了机械的堵塞作用,进而由于病菌能分泌果胶分解酶和纤维分解酶,前者使导管内积累许多胶状物质而堵塞导管,后者破坏寄主细胞壁和导管周围部分细胞而使植株表现萎蔫; 另一种是病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分泌一种毒素(phytonivin),干扰寄主代谢系统,使多元酚氧化酶异常活化,而积累许多醌类化合物,使植株中毒而死,同时使寄主导管产生褐变现象。  病害在田间的传播主要依靠灌溉流水和土壤耕作。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不但是枯萎病菌的传播媒介,而且由于它们造成根部的伤口而利于病菌的侵入;线虫的侵染还可以扰乱植株的生理状况降低其抗病性,因此地下害虫和线虫多的土壤,枯萎病一般都发生较严重。天津和河南的调查表明,黄瓜枯萎病重病土壤中的线虫数比轻病田多2.5-2.8倍。  病害的潜育期在幼苗期人工接种的情况下,一般5-7天开始显病,接种10天后发病便达到高峰。成株期接种一般10-15天后开始表现症状,长的一个月才显症。田间受自然侵染的植株潜育期更长,一般收瓜后才开始显症,采收盛期达发病高峰,潜育期达1-2个月以上。 枯萎病是一种积年流行的土传病害。其发生程度决定于当年初侵染菌量,一般当年不进行再侵染,即使有再侵染亦不起主要作用。  1、重茬与发病的关系:枯萎病的发生程度与瓜类作物特别是黄瓜连作的年限成正相关,同一地区黄瓜连作年限越长病害越重。 固定温室或塑料大棚黄瓜由于多年连作,一般比露地黄瓜发病重些。 从不同地区比较来看,黄瓜栽培历史长久的老菜区一般比新开发的菜区发病严重很多。  作畦方式与发病亦有密切关系,在管理措施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平畦比瓦垄畦、小高畦发病菌较重,这也是由于平畦不利于排水,灌水后常造成土壤较高的含水量,降低土温,对根系的生长不利因而重病。南方高垄深沟栽瓜的利于排水一般较平畦发病轻。  土壤施肥不足尤其是缺乏有机肥及过多偏施速效氮肥的发病亦重。   3、灌溉、土壤含水量与发病:灌溉不但直接影响土壤含水量,而且也是病菌在田间传播的主要媒介,如浇水量过大或浇水次数过多,雨季瓜田积水不仅影响植株的根系生长,降低抗病力,且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染,常常是枯萎病暴发流行的直接原因。  保存四年的种子病情指数为38.9,保存二年为25.0;保存一年的为24.3。 生长势不同的幼苗带菌率亦有明显差异,壮苗带菌率为2.05%,弱苗为16.6%。 5、品
瓜类枯萎病.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瓜类枯萎病.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相关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