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投稿、充值登录入口  |  用户注册 |  退出登录
首 页文章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文章最新电子书推荐

好好沟通:高效沟通的65个心理策略.pdf 作者-揭阳120页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21-01-26 22:08:53
 内容简介:
      在与他人沟通时,有很多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只顾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种沟通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场合,要想成为沟通达人,就需要懂一点心理学知识,这是实现高效沟通的关键所在。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引入大量心理学实验与口才学定律,以生动的案例替代空洞的理论,全方位多层次地教给读者各种高效沟通的心理策略,帮助读者成为一个无论走到哪里、不管沟通对象是谁都广受欢迎的人。
 目录菜单:
 封面,扉页,版权信息,内容提要,前言,第一章 初次交往的心理策略,心理策略1 牢记首因效应,说好第一句话,心理策略2 警惕晕轮效应,避免以偏概全,心理策略3 尊重他人是高效沟通的首要原则,心理策略4 别让投射效应影响你的认知,心理策略5 善用印刻效应,掌握先入为主良机,心理策略6 说好开场白,可以有效消除陌生感,心理策略7 做一个好听众,让对方畅所欲言,第二章 长久相处的心理策略,心理策略8 不懂近因效应,情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心理策略9 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心理策略10 学会换位思索,多为他人着想,心理策略11 挣脱巴纳姆效应,别被他人忽悠了,心理策略12 熟人之间必须说的事,早说比晚说好得多,心理策略13 四种人际交往距离要牢记,心理策略14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第三章 吸引他人的心理策略,心理策略15 妙用禁果效应,激发他人欲望,心理策略16 用你的热情,温暖他人的心灵,心理策略17 借助名人效应,增强自己的话语力量,心理策略18 主动敞开心扉,拉近彼此心理距离,心理策略19 有针对性的沟通话题更受欢迎,心理策略20 寻找共鸣话题,作为沟通的切入点,心理策略21 多说无益,请管住自己的嘴,心理策略22 用幽默的言谈吸引对方,第四章 说服他人的心理策略,心理策略23 知道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心理策略24 无声的沉默,往往赛过有声的说服,心理策略25 换一种表达方式,效果也许会更好,心理策略26 消除对方的心理障碍,往往能更快说服对方,心理策略27 说服顽固者的策略,心理策略28 要想说服对方,必先了解对方,心理策略29 说服他人要有足够的耐心,第五章 拒绝他人的心理策略,心理策略30 不该允许的事就要坚决拒绝,心理策略31 别让不好意思说“不”害了你,心理策略32 懂得保护自我权益,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心理策略33 学会幽默地拒绝他人,心理策略34 有时不妨顾左右而言他,心理策略35 逐客令也可以说得美妙动听,心理策略36 拒绝邀请与请托的沟通策略,第六章 赞美他人的心理策略,心理策略37 了解赫洛克效应,常常赞美他人,心理策略38 遵守波什定律,让赞美事半功倍,心理策略39 赞美应真实而得体,胡乱恭维只会惹人嫌,心理策略40 水满则溢,赞美也要适度,心理策略41 背后赞人一句,赛过当面夸人十句,心理策略42 有新意的赞美,能让人牢牢记住你,心理策略43 用平凡的小事去赞美他人,第七章 批评他人的心理策略,心理策略44 记住波特定律,批评宜曲不宜直,心理策略45 别超限,批评需要掌握一个“度”,心理策略46 先表扬后批评能收到奇效,心理策略47 远离那些刻薄话,心理策略48 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心理策略49 批评要慎用,得饶人处且饶人,心理策略50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的启示——一味打压只会适得其反,第八章 哀求他人的心理策略,心理策略51 登门槛效应——哀求他人的金科玉律,心理策略52 得到他人的帮助,要及时说“谢谢”,心理策略53 求人办事时,说话应礼貌,心理策略54 央求他人不如激发对方兴趣,心理策略55 向陌生人求助的沟通策略,心理策略56 遇事多思索,办事才有效,心理策略57 即使被对方拒绝,也要保持应有的风度,第九章 化解僵局的心理策略,心理策略58 说话有的放矢,巧妙化解僵局,心理策略59 勇于自嘲,可以化解僵局,心理策略60 危急时刻,巧找借口化险为夷,心理策略61 用预设前提的方法辩倒对手,心理策略62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心理策略63 顺水推舟,幽默地化解攻击,心理策略64 面对伤人之语时的沟通策略,心理策略65 应对隐私话题时的沟通策略
 文本摘要:
      好好沟通 高效沟通的65个心理策略揭阳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好好沟通:高效沟通的65个心理策略/揭阳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10ISBN 978-7-115-46810-9Ⅰ.①好… Ⅱ.①揭… Ⅲ.①心理交往—社会心理学 Ⅳ.①C912.1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14698号◆编著 揭阳责任编辑 姜珊执行编辑 黄海娜责任印制 焦志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开本:880×1230 1/32印张:7.5  2017年10月第1版字数:140千字  2017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定价:39.00元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65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内容提要在与他人沟通时,有很多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只顾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种沟通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场合,要想成为沟通达人,就需要懂一点心理学知识,这是实现高效沟通的关键所在。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引入大量心理学实验与口才学定律,以生动的案例替代空洞的理论,全方位多层次地教给读者各种高效沟通的心理策略,帮助读者成为一个无论走到哪里、不管沟通对象是谁都广受欢迎的人。前言中国有一句民谚“好胳膊好腿,不如一张好嘴”;西方人则将口才看作一个人赖以生存及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商人则表示,90%以上的生意都是谈出来的……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沟通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美国沟通专家戴尔 ·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有85%取决于人际沟通能力,只有15%依赖于专业知识和经验。”他指出:“倘若你有良好的口才,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喜欢你,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可以帮助你开辟美好的未来,可以帮助你打造成功的人生。”看看那些叱咤风云的时代精英,比尔 ·盖茨、巴菲特、奥普拉、李嘉诚、马云 ……他们都懂得高效沟通的策略。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初,仅用6分钟就打动了软银总裁孙正义,为自己赢得2000万美元的投资,这段佳话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善于沟通者的眼里,没有聊不来的人,也没有谈不成的事!但是,不要认为沟通很简朴!我们时刻都要在“说”与“不说”之间做出选择,在“这样说”与“那样说”之间做出取舍。一个不懂得高效沟通策略与技巧的人,话虽然说得不少,但可能不仅不招人喜欢,反而会令人厌烦。也许有人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为何在生活和工作中还是有诸多不顺?我们身边的确有很多口若悬河的人,他们自认为口才很好,但能说并不一定代表会说,真正高效的沟通是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倘若对方早就对你说的话不感兴趣了,你还在说个不停,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要想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就需要懂一点心理学,并且在沟通中运用一些心理策略,否则,你所说的一切都极有可能是废话。著名哲学家格拉西安曾说过:“在交谈中,判断比雄辩更重要。”那么,怎么去判断呢?前提就是要懂心理学知识,能从对方的话语中分析出他到底在想什么,这样沟通起来才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在与他人沟通时,很多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只顾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种沟通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场合,要想成为沟通达人,都需要懂一点心理学知识,这是实现高效沟通的关键所在。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引入大量心理学经典实验与口才学定律,以生动的案例替代空洞的理论,全方位多层次地教给读者各种高效沟通的心理策略,帮助读者成为无论走到哪里、不管沟通对象是谁都广受欢迎的人。本书共分为九章,内容包括初次交往的心理策略、长久相处的心理策略、吸引他人的心理策略、说服他人的心理策略、拒绝他人的心理策略、赞美他人的心理策略、批评他人的心理策略、哀求他人的心理策略和化解僵局的心理策略。在本书的策划与创作过程中,作者得到了唐华山、郑月玲、郭东华、唐秀娟、崔侠、崔艳、郑茂章、唐荣银、谢俊超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深表谢意。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本书是很难面世的。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第一章 初次交往的心理策略心理策略1 牢记首因效应,说好第一句话在初次沟通时,怎样才能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最简朴有效的方法,就是说好前几句话,尤其是第一句话!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沟通中,说好前几句话,尤其是第一句话,是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关键。因为,倘若你一开始就说得不好,可能就会给对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从而破坏对方与你继承沟通的兴致。这其实是首因效应的一种表现。那么,什么是首因效应呢?不妨先来看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他设计了4篇内容不同的短文,分别介绍了一个名叫布朗的人。第一篇短文全篇将此人描写成一个开朗友好的人;第二篇短文的前半段将布朗描写成一个开朗友好的人,后半段则认为布朗是一个孤僻、不友好的人;第三篇和第二篇恰好相反,前半段描述布朗是一个孤僻、不友好的人,后半段却说布朗是一个开朗友好的人;第四篇短文则整篇将布朗描写成一个孤僻、不友好的人。然后,让4组被试分别阅读这4篇短文,最后评估布朗的为人毕竟是否友好。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些被试中,阅读描述开朗友好在先的,把布朗评估为友好的占78%;而相反,阅读描述开朗友好在后的则认为布朗友好的仅有18%。在该实验中,第二篇和第三篇短文的内容相同,只因前后顺序改变了,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换言之,信息呈现的顺序可以改变人们的观点与看法,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就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之后的认知产生的显著影响。这种效应是由第一印象(首次印象)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很多人称之为“第一感”。就本质而言,首因效应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注意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关注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觉得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尔的。人们总是按照前面的信息来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和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此形成整体统一的印象。对这种因为信息输入顺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效应的现象,理论上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指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了大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者记忆图式,而后输入的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该记忆图式中了。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到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当中。所以,后续的信息也就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在与他人初次交流时,首因效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些深谙沟通之道的人总能通过前几句话甚至第一句话就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把首因效应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心理策略来使用。在沟通一开始就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只是社交活动中成功的第一步,更深层次的沟通与交往还需要我们提高自身言谈举止、学识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这样双方的交往才能长久。总之,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与他人交流,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争取用首因效应为自己的形象加分。心理策略2 警惕晕轮效应,避免以偏概全在与他人沟通时,你是否常常以貌取人?是否常常以初次言谈来判断他人的才能与品德?多年不见的朋友,你是否对其印象一如当初并用曾经的语调、态度与之交流?想否认很难!这都是晕轮效应惹的祸。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了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指的是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还倾向于由此推断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桑戴克指出,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与判断,常常只从局部出发,就犹如日晕一样,从一个中央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并据此得出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由此,桑戴克为这种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即“晕轮效应”,其特点可以总结为四个字:以偏概全。在人际交往与交流中,我们在评价不太认识的人或有严峻情感倾向的人时,该效应就会体现得淋漓尽致。倘若一个人被标明是好人,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他所做的所有事情都会被赋予各种好的评价,人们也都会从好的方面去判断其行为;倘若一个人被标明是坏人,他就会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笼罩,并且被认为具有各种坏的品质。其中,后者是消极品质的晕轮效应,也叫扫帚星效应。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家戴昂等人曾于1972年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们分别让被试看一些很有吸引力的人、没有吸引力的人以及一般人的照片,然后让他们评价这些人。最后的测试结果发现,看上去有吸引力的人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而没有吸引力的人则获得了比较低的评价。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社会知觉常常受其内隐人格的影响,导致人们常常从他人具有的某种品质去推断其具有的其他品质。特别是当这个人拥有“核心”品质的时候,人们就更具有这种推论倾向,这就导致大众对一个人的评价常常具有极高的一致性,也就是说觉得好就好到十全十美,坏就坏到一无是处。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也在悄悄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在沟通中,当你对一个人有了好感之后,就会以“一斑”来判断“全豹”,觉得他在别的方面也好。在现实社会中,一些图谋不轨的人往往就利用该效应,先把自己伪装成好人,在骗取他人的信任后再进行诈骗,并屡屡得手。因此在社交活动中,我们必须要有防范意识,不要因为对某人有好感,就失去理性的判断而轻信对方。事实上,晕轮效应不仅仅表现在以貌取人上,我们还常常以初次言谈就断定他人的才能与品德,以着装判断他人的地位、性格等。在对不太认识的人进行评价时,晕轮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有些思想比较保守的人对比较有个性的年轻人的穿衣打扮和行为举止看不顺眼,觉得他们肯定没有道德修养。有一位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讲过自己的一次经历。有一天,他乘坐公交车,车上人很多,刚上车就没有座位了。有一对打扮奇特的情侣以男生抱女生的方式坐在一个座位上,他十分看不惯他们的着装和行为。此时,上来了一位老人,前排座位上的人都假装没看见,尽管其中一些人看上去衣着得体、文质彬彬。这个时候,车厢后面有人招呼老人:“来这儿坐吧。”他循声望去,感到非常吃惊,原来让座的正是那对他觉得最不可能让座的情侣——两人的举止打扮让这位老师对他们的人品产生了偏见。大多数人都认为一个人的品质有着某种内在联系。比方说,热情的人往往对他人比较亲切友好、富于幽默感、乐于帮助别人、容易相处;而冷漠的人则较为孤僻、古板、不愿求助他人、比较难相处。这样,对某个人的印象只要有了“热情”或“冷漠”等核心特征,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补足其他有关联的特征。其实,这种从外表知觉内心,又从内在性格特征泛化到对外表的评价,正是晕轮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某些情况下,晕轮效应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第一它让人们倾向于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来代替全部特征,就犹如盲人摸象一样,摸到耳朵就以为大象是扇子状的,摸到大腿便认为大象像一根柱子。第二它将一些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的个性或者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一个人有这种特征必定会有另外一种特征,例如上述老师的经历,打扮奇特和行为不雅并不能表明某个人道德素质不高;有时恰恰相反,在文质彬彬的外表下或许隐藏着一个扭曲的灵魂。第三好就完全肯定,坏就完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克服晕轮效应的消极影响,如下建议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沟通要理性在与他人交谈时,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还要听从大脑的声音,多一些理性与客观。消除偏见不要因为某人之前给你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就对其加以排斥。也不要因为不喜欢对方的容貌,而在沟通中看轻对方。更不可因为对方刚开始言语有不到之处,就在之后的沟通中带有不良情绪。只有消除偏见,沟通才能更顺畅。推迟决策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当即做出重大决策,而是要在沟通过后多征求或倾听他人的意见。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认真听取、分析他人的意见,可以帮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因此,晕轮效应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时刻告诫自己不要被对方的外在所影响,说话做事不能以偏概全,以避免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心理策略3 尊重他人是高效沟通的首要原则沟通贵在相互尊重,以貌取人是人际沟通中的大忌。正如俗谚所说的那样:“哪片云彩都可能有雨。”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去国外访问,在莫斯科的街头散步时他见到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儿。于是,他和这个女孩一起玩了很久。分手时他对小女孩儿说:“回去别忘了告诉你的妈妈,就说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著名世界的萧伯纳。”谁知,小女孩儿也学着他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莫斯科女孩儿安妮娜。”萧伯纳很吃惊,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礼,他立刻向小女孩儿道歉。萧伯纳的这个故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尊重他人是沟通的首要原则,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不仅会赢得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为自己打开一扇方便之门。在罗斯福刚开始竞选美国总统的前几个月,他的得力助手吉姆一天要写数百封信,分发给美国西部、西北部各州的熟人和朋友。吉姆还不辞辛苦地搭乘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往来于西部各州,亲切地与当地人民寒暄、交谈,为罗斯福拉票。每到一地他都保持亲民的作风,与当地人集会、聚餐,并宣传罗斯福的政见,与群众进行最亲切的沟通。当他回到东部时,立刻给在各城镇的朋友每人写一封信,请他们把自己认识的人的名单寄给他。那些名单上不计其数的人都得到了吉姆的信件。他总是在信件一开始就亲切地直呼对方的名字,如“亲爱的比尔”“亲爱的约瑟”等,在信的结尾更不忘签下落款“吉姆”。吉姆的做法使罗斯福的民众支持率大大提升,并最终赢得了大选。在现代社交礼仪中,尊重沟通对象是一个重要的准则。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渴望平等地与他人交流。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话语对自己也是一种贬低。在沟通中,我们该如何尊重他人呢?一、一定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在与他人谈话时,尽量不要涉及对方的隐私一旦不小心触及了以下问题,应立刻转移话题。1.年龄特别是问女性的年龄,很容易招来对方的反感。2.收入由于大部分人认为收入与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直接挂钩,所以收入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要尽量避免谈及。二、开玩笑时小心别踩到雷区朋友、同事间偶尔开玩笑以活跃气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适当地开玩笑,不仅可以调剂枯燥的生活,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因此,很多人喜欢开玩笑。但是,开玩笑要适度,否则就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三、不要乱发脾气动不动就发火和乱发脾气,实际上是无能、自私的表现,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恶化事端,往往闹得大家不欢而散。因此,乱发脾气也是交流中的一大障碍。往往一通脾气就会伤了多年的情谊,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并且人在发怒的时候,面孔会变得狰狞,这其实是一种缺乏修养的表现。因此,在发脾气之前,不妨多做几个深呼吸,设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心理策略4 别让投射效应影响你的认知所谓投射效应,就是指一个人将自己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投射到外在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例如,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一个人在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别人和自己具有相同的倾向,因此便出现了“以己之心度他人之心”或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情况。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希芬鲍尔在1974年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请一些大学生接受测试并将他们分为两组,给其中一组大学生放映喜剧电影,使他们心情舒畅;而给另外一组大学生放映恐怖电影,使他们产生恐惊情绪。然后,又给这两组大学生看相同的一组照片,让他们判断照片上人的面部表情。结果显示,这些被试常常将照片上人的面部表情视为自己的情绪体验。也就是说,因看了喜剧电影而心情舒畅的大学生判断照片上的表情是开心;而因看了恐怖电影而心情紧张的大学生则认为照片上的表情是紧张害怕。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投射效应让人们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倾向——假定对方和自己有相同的地方,即常常按照自己是怎样的人来知觉别人,而非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来知觉。当观察者和观察对象非常相像时,观察者的认知会非常准确,可是这并不是因为其知觉真的准确,而是由于观察对象和自己相像。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人与人毕竟不同,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对他人做出的推测可能并不准确。投射效应是一种非常严峻的心理认知偏差,会导致我们的认知缺乏客观性,由此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喜欢,越看觉得长处越多;对自己厌恶的人或事越来越讨厌,越看觉得缺点越多。所以就表现出过分地赞扬与吹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讨厌的人或事。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就是美好的,自己厌恶的人或事就是丑恶的,并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一步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容易造成主观臆断与偏见。心理策略5 善用印刻效应,掌握先入为主良机你是否发觉,在生活中我们对最初接受的信息与最先接触的人,都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一切堪称“第一”的事物都保持着很大的兴趣和很强的记忆力。这也是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事情会被我们逐渐遗忘,而对生命中诸多的“第一次”却记忆犹新的原因。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切都源于心理学中的印刻效应。叜艋好好沟通:高效沟通的65个心理策略.pdf下载链接:点此立刻下载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