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宜宾市水利发展规划是政府主导编制并组织实施的重要规划,是政府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履行水利公共服务职能、指导水利发展和改革、确定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和安排的重要依据。水利发展‘’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1 规划依据 《宜宾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2、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03]652号)、《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水利.2 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宜宾市建设小康社会和构筑“活力宜宾、魅力宜宾”的要求,将“五个统筹” 的发展要求与宜宾市水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水和谐为核心理念,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化各项水利改革,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妥善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宜宾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 规划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水利发展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第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水利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止对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和肆意破坏。同时,要高度重视水利发展中的生态问题,正确认识水利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科学应对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保证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原则。加强水利改革力度,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改革体制,健全法制,理顺机制,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水利发展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统筹考虑城市和农村水利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 第五,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节水为主,治污优先,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水利的一项长期任务,提高全社会节水防污意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六,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根据国家和省的投资政策,明确水利发展的重点,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特别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产品特色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建设等结合起来,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4 规划期限 根据《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确定的原则,《宜宾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规划期为15年,规划基准年为2004年,规划年限分为近期规划(2006年~2010年)和远景规划(2011年~2020年)。 1.5 规划方法与步骤 通过预测分析宜宾市“十一五”期间乃至2020年国民经济增长规模和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农业和农村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等,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地方电力发展、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并针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我市水资源状况和水利发展实际,按照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科学拟定宜宾市水利发展“十一五”“十一五”.1 自然地理概况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汇流地带。地跨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之间。市境东邻泸州市,南接云南昭通市,西界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北靠自贡市,东西最大横距153.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50.4千米,幅员面积13283平方千米。全市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最低海拔236.3米,最高海拔2008.7米。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体,岭谷相间,平坝狭小零碎,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市境内海拔500~2000米的中低山地占46.6%,丘陵占45.3%,平坝仅占8.1%。 金沙江、岷江、长江横贯市境北部,三江支流共有大小溪河600多条。南广河、长宁河、横江河、西宁河、黄沙河、越溪河、箭板河、宋江河、古宋河等9条中等河流流域面积均在500平方千米以上。另有21条河流流域面积为100~500平方千米,有23条小河流域面积为50~100平方千米。三江的支流、溪河或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作不对称的南多北少状河网分布,南部支流多发源于崇山峻岭,滩多水急;北部支流多发源于低山丘陵,水势平缓,岸势开阔。 宜宾市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4.8℃。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166毫米。根据各主要雨量代表站统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最小的是中都站(837.1毫米),最大的是平安站(2038.13毫米)。全市森林覆盖率34.53%。 宜宾市资源丰富。已查明树种1001种,竹类58种,天然香料329种等植物资源;有被称为“水中国宝”的白鲟、中华鲟,以及大鲵、江团、铜鱼等珍稀水生动物30余种;已探明矿产44种,其中,煤炭储量52.8亿吨,岩盐100亿吨,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716万千瓦;旅游资源有长宁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洞乡、珙县僰人悬棺、琼浆五粮液等。 2.2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根据宜宾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17.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8.62万人,农业人口429.26万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49.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3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2.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4.83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45%:49.51%:30.03%。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17.78亿元,其中:农业现价产值49.79亿元,林业现价产值3.44亿元,畜牧业现价产值59.19亿元,渔业现价产值3.49亿元。全年水产品产量4.69万吨。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15万亩。农村用电量5.82亿千瓦时。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107.04亿元。全年排放工业废水总量8519万吨。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5.1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6.93万平方米。 2.3 “十一五”末期及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max.book118.com 战略定位 根据宜宾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宜宾市未来的总体战略定位是:
宜宾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