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造型解剖学(修订版).pdf 作者-张宝才 编著120页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艺用人体解剖学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以人体骨骼和肌肉作为对象,研究人体外部形态和结构,以及人体运动和姿态基本规律和特点的一门学科。本书是鲁迅美术学院的经典教科书,全书共六章,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头部、躯干、上肢、下肢、人体比例与人体动态等内容。从艺术创作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讲解了人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大师作品,内容充实,配图精美。本书结构严谨、文字精练,不仅适合美术初、中级兴趣者阅读,也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美术相关专业和各类社会美术
目录菜单:
封面,扉页,版权,作者简介,第一章 总论,一、引言,二、人体形态功能与基础结构,三、人体形状的划分与段落组合,四、人体结构的形式因素——几何形体,第二章 头部,一、头部的构成,二、头部解剖结构与头部的基本特征,三、头部形态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四、头部比例和五官配置,五、头部作品赏析,第三章 躯干,一、躯干构成的形式因素,二、躯干骨骼与体表特征,三、躯干肌肉与体表特征,四、躯干形状特征的性别差异,第四章 上肢,一、上肢通过肩胛骨、锁骨与躯干连接,二、上肢骨骼、上肢各关节与上肢形状,三、上肢肌肉与上肢形状特征,四、手的解剖结构与手的造型,第五章 下肢,一、下肢通过骨盆与躯干连接,二、下肢骨骼、下肢各关节与下肢形状,三、下肢肌肉与下肢形状,四、足的解剖结构与足的造型,第六章 人体比例与人体动态,一、人体比例,二、人体运动与姿态,后记
文本摘要:
人体造型解剖学(修订版)Anatomy of Human Body Shaping◎张宝才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人体造型解剖学/张宝才编著.--修订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2ISBN 978-7-115-40701-6Ⅰ.①人… Ⅱ.①张… Ⅲ.①艺用人体解剖学 Ⅳ.①J06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60777号内容提要艺用人体解剖学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以人体骨骼和肌肉作为对象,研究人体外部形态和结构,以及人体运动和姿态基本规律和特点的一门学科。本书是鲁迅美术学院的经典教科书,全书共六章,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头部、躯干、上肢、下肢、人体比例与人体动态等内容。从艺术创作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讲解了人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大师作品,内容充实,配图精美。本书结构严谨、文字精练,不仅适合美术初、中级兴趣者阅读,也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美术相关专业和各类社会美术培训机构的教材。◆编著 张宝才责任编辑 郭发明执行编辑 何建国责任印制 程彦红◆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三河市海波印务有限公司印刷◆开本:787×1092 1/16印张:13.5 2015年12月第2版字数:431千字 2015年12月河北第1次印刷定价:39.80元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29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作者简介张宝才,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著作有《艺用人体解剖教程》《龙凤吉祥图案》《美术高考指导范例——静物写生素描?色彩》,以及《人体艺术解剖学》,其中《人体艺术解剖学》一书于2000年获辽宁省文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创作的大型浮雕壁画有《悠悠古城情》(辽宁省税务培训中央)1994年;《和平?繁荣?发展》(辽宁省建设银行)1995年;创作的大型广场雕塑有《渤海明珠》(葫芦岛计经委广场)1997年;《拼搏》(葫芦岛体育广场)2004年;绘画作品《参娃》参加全国七届美展,并获全国第四届年画评奖铜奖。第一章 总论●引言●人体形态功能与基础结构●人体形状的划分与段落组合●人体结构的形式因素——几何形体一、引言▲人体解剖 斯蒂芬·卡拉▲解剖研究 达·芬奇人体本身就有自然界诸多美的形式因素,集中体现了自然界最微妙、最生动、最均衡、最和谐的美。研究和塑造人体美,始终是各时代美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他们视人体为小宇宙的象征,认为人体具有大自然所赋予的理想的数量关系和组成宇宙的根本要素——和谐、秩序、均衡、对称、比例等美的本质特征。正是基于这种对自身审美价值的认识,促使众多的美术家们通过他们天才智慧的双手,创造出了许许多多无与伦比的人体艺术杰作。这些艺术作品在展示人体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人体的自然形态——骨骼与肌肉、比例与运动等人体解剖结构知识的精通与深刻的理解。至今,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仍旧是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创作人体艺术作品和研究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典范。▲三美神 油画 多本斯回顾一下绘画和雕刻的历史,人体造型艺术一直起着重要的支配性作用。史前人类的审美意识还没有独立形成,人们的审美追求往往与实用功能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他们常常把有效益的或是能寄托精神情感的也当成是美的。为了某种企盼,他们认为有必要把意念中的神灵用人的特征详细化,并在主观上通过侧重表现人体某个部位的特征来赋予原始神灵以特别的权力。在奥地利维伦堡发现的《维伦堡母神》和法国罗塞尔发现的《罗塞尔的维纳斯》,是距今大约三万年前的人体雕刻作品。通过研究这两件雕刻作品,我们可以察觉到原始艺术家们对人体自然形态的主观观察方式及精神意象的转化。那时,人类为了生存繁衍,为了有更多的成员与大自然进行抗争,就需要多生多育,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神灵来达到这种愿望。《维伦堡母神》是一个没有面部五官和臂部的、以突出与生育有关部位的女性雕像。雕像上高耸的乳房与凸起的腹部,浑圆的大腿与硕大的臀部,还有那极写实的阴部,无一不突出“繁衍”这一主题。作品充分体现了母神旺盛的生育力以及原始人类对这种生殖力的崇拜与赞美。▲维伦堡母神 约公元前3万年 旧石器时代《罗塞尔的维纳斯》是一件手持角杯的女性浮雕。作者为了突出女性的生殖器官,同样简化了面部和手臂的刻画,在形体上与《维伦堡母神》相比较,其胸廓、骨盆、腰际线、会阴三角区等部位的造型,更加接近于女性身体的真实结构,表明了作者对人体外部形态有了一定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维伦堡母神》和《罗塞尔的维纳斯》这一类史前女性裸体雕像无疑是原始艺术家们运用人类自身结构的形象语言赞美人类自身肉体的一次有益的尝试。▲罗塞尔的维纳斯▲书吏凯伊坐像古埃及“正面律”的人物造型程式一直被古埃及人遵循了数千年,其中不乏造型精巧、解剖结构都很准确的人体雕刻艺术作品。如《书吏凯伊坐像》,这是古埃及雕像中的一件杰出的作品,雕像结构刻画以巨细靡遗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而激动人心。在胸部与腹部肥胖松软的肌肉和手指的塑造上,都十分符合书吏静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与职业特征。书吏面部全神贯注的表情,手臂随时准备记录的动势,全身准确的比例与结构,都充分显示了古埃及艺术家高超的写实技巧和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精确的理解。到了古希腊时期,艺术开始挣脱了东方墨守成规的程式化造型的影响,希腊人为自己的身体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他们赞美裸体,用来征服起着抑制和压迫作用的各种清规戒律。他们认为精神和肉体同属一类,神就像人自己。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希腊人把神、肉体、结构与比例这一切融为一体,在人体作品中赋予了高度匀称、典雅、完美的美学思想。这些理想化的雕像作品,具有规范明确的几何学形态。人体各部位之间和谐的比例关系与严谨的形体结构,都毫无疑问来自艺术家们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准确观察力和对人体解剖知识的深刻理解。米隆的《掷铁饼者》,是希腊艺术过渡时期古典雕刻中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品。米隆创造出了表现竞技者充满勃勃生机的典型范例。作者抓住了运动员在掷铁饼时的一个瞬间动作,把人物身体永久地固定在柔美的造型之中。在人体解剖结构上,作者有选择地夸张和概括了人体的自然形态和运动幅度,从而增强了雕像的运动感和整体感。雕像胸廓和骨盆之间的扭转关系,臂部的摆动动势,以及肌肉适度地紧张与松弛,都使人体蕴含着强盛的爆发力,而这一切又都融入到高度的平衡姿态之中,使这一瞬间动作成为永恒。米隆通过《掷铁饼者》,创造出了希腊人体理想化的标准造型,并一直成为人体造型艺术的典范。▲掷铁饼者 米隆
人体造型解剖学(修订版).pdf下载链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17/5004010122003043.shtm
本书力图艺用人体解剖学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以人体骨骼和肌肉作为对象,研究人体外部形态和结构,以及人体运动和姿态基本规律和特点的一门学科。本书是鲁迅美术学院的经典教科书,全书共六章,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头部、躯干、上肢、下肢、人体比例与人体动态等内容。从艺术创作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讲解了人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大师作品,内容充实,配图精美。本书结构严谨、文字精练,不仅适合美术初、中级兴趣者阅读,也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美术相关专业和各类社会美术
目录菜单:
封面,扉页,版权,作者简介,第一章 总论,一、引言,二、人体形态功能与基础结构,三、人体形状的划分与段落组合,四、人体结构的形式因素——几何形体,第二章 头部,一、头部的构成,二、头部解剖结构与头部的基本特征,三、头部形态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四、头部比例和五官配置,五、头部作品赏析,第三章 躯干,一、躯干构成的形式因素,二、躯干骨骼与体表特征,三、躯干肌肉与体表特征,四、躯干形状特征的性别差异,第四章 上肢,一、上肢通过肩胛骨、锁骨与躯干连接,二、上肢骨骼、上肢各关节与上肢形状,三、上肢肌肉与上肢形状特征,四、手的解剖结构与手的造型,第五章 下肢,一、下肢通过骨盆与躯干连接,二、下肢骨骼、下肢各关节与下肢形状,三、下肢肌肉与下肢形状,四、足的解剖结构与足的造型,第六章 人体比例与人体动态,一、人体比例,二、人体运动与姿态,后记
文本摘要:
人体造型解剖学(修订版)Anatomy of Human Body Shaping◎张宝才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人体造型解剖学/张宝才编著.--修订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2ISBN 978-7-115-40701-6Ⅰ.①人… Ⅱ.①张… Ⅲ.①艺用人体解剖学 Ⅳ.①J06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60777号内容提要艺用人体解剖学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以人体骨骼和肌肉作为对象,研究人体外部形态和结构,以及人体运动和姿态基本规律和特点的一门学科。本书是鲁迅美术学院的经典教科书,全书共六章,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头部、躯干、上肢、下肢、人体比例与人体动态等内容。从艺术创作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讲解了人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大师作品,内容充实,配图精美。本书结构严谨、文字精练,不仅适合美术初、中级兴趣者阅读,也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美术相关专业和各类社会美术培训机构的教材。◆编著 张宝才责任编辑 郭发明执行编辑 何建国责任印制 程彦红◆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三河市海波印务有限公司印刷◆开本:787×1092 1/16印张:13.5 2015年12月第2版字数:431千字 2015年12月河北第1次印刷定价:39.80元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29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作者简介张宝才,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著作有《艺用人体解剖教程》《龙凤吉祥图案》《美术高考指导范例——静物写生素描?色彩》,以及《人体艺术解剖学》,其中《人体艺术解剖学》一书于2000年获辽宁省文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创作的大型浮雕壁画有《悠悠古城情》(辽宁省税务培训中央)1994年;《和平?繁荣?发展》(辽宁省建设银行)1995年;创作的大型广场雕塑有《渤海明珠》(葫芦岛计经委广场)1997年;《拼搏》(葫芦岛体育广场)2004年;绘画作品《参娃》参加全国七届美展,并获全国第四届年画评奖铜奖。第一章 总论●引言●人体形态功能与基础结构●人体形状的划分与段落组合●人体结构的形式因素——几何形体一、引言▲人体解剖 斯蒂芬·卡拉▲解剖研究 达·芬奇人体本身就有自然界诸多美的形式因素,集中体现了自然界最微妙、最生动、最均衡、最和谐的美。研究和塑造人体美,始终是各时代美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他们视人体为小宇宙的象征,认为人体具有大自然所赋予的理想的数量关系和组成宇宙的根本要素——和谐、秩序、均衡、对称、比例等美的本质特征。正是基于这种对自身审美价值的认识,促使众多的美术家们通过他们天才智慧的双手,创造出了许许多多无与伦比的人体艺术杰作。这些艺术作品在展示人体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人体的自然形态——骨骼与肌肉、比例与运动等人体解剖结构知识的精通与深刻的理解。至今,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仍旧是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创作人体艺术作品和研究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典范。▲三美神 油画 多本斯回顾一下绘画和雕刻的历史,人体造型艺术一直起着重要的支配性作用。史前人类的审美意识还没有独立形成,人们的审美追求往往与实用功能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他们常常把有效益的或是能寄托精神情感的也当成是美的。为了某种企盼,他们认为有必要把意念中的神灵用人的特征详细化,并在主观上通过侧重表现人体某个部位的特征来赋予原始神灵以特别的权力。在奥地利维伦堡发现的《维伦堡母神》和法国罗塞尔发现的《罗塞尔的维纳斯》,是距今大约三万年前的人体雕刻作品。通过研究这两件雕刻作品,我们可以察觉到原始艺术家们对人体自然形态的主观观察方式及精神意象的转化。那时,人类为了生存繁衍,为了有更多的成员与大自然进行抗争,就需要多生多育,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神灵来达到这种愿望。《维伦堡母神》是一个没有面部五官和臂部的、以突出与生育有关部位的女性雕像。雕像上高耸的乳房与凸起的腹部,浑圆的大腿与硕大的臀部,还有那极写实的阴部,无一不突出“繁衍”这一主题。作品充分体现了母神旺盛的生育力以及原始人类对这种生殖力的崇拜与赞美。▲维伦堡母神 约公元前3万年 旧石器时代《罗塞尔的维纳斯》是一件手持角杯的女性浮雕。作者为了突出女性的生殖器官,同样简化了面部和手臂的刻画,在形体上与《维伦堡母神》相比较,其胸廓、骨盆、腰际线、会阴三角区等部位的造型,更加接近于女性身体的真实结构,表明了作者对人体外部形态有了一定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维伦堡母神》和《罗塞尔的维纳斯》这一类史前女性裸体雕像无疑是原始艺术家们运用人类自身结构的形象语言赞美人类自身肉体的一次有益的尝试。▲罗塞尔的维纳斯▲书吏凯伊坐像古埃及“正面律”的人物造型程式一直被古埃及人遵循了数千年,其中不乏造型精巧、解剖结构都很准确的人体雕刻艺术作品。如《书吏凯伊坐像》,这是古埃及雕像中的一件杰出的作品,雕像结构刻画以巨细靡遗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而激动人心。在胸部与腹部肥胖松软的肌肉和手指的塑造上,都十分符合书吏静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与职业特征。书吏面部全神贯注的表情,手臂随时准备记录的动势,全身准确的比例与结构,都充分显示了古埃及艺术家高超的写实技巧和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精确的理解。到了古希腊时期,艺术开始挣脱了东方墨守成规的程式化造型的影响,希腊人为自己的身体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他们赞美裸体,用来征服起着抑制和压迫作用的各种清规戒律。他们认为精神和肉体同属一类,神就像人自己。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希腊人把神、肉体、结构与比例这一切融为一体,在人体作品中赋予了高度匀称、典雅、完美的美学思想。这些理想化的雕像作品,具有规范明确的几何学形态。人体各部位之间和谐的比例关系与严谨的形体结构,都毫无疑问来自艺术家们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准确观察力和对人体解剖知识的深刻理解。米隆的《掷铁饼者》,是希腊艺术过渡时期古典雕刻中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品。米隆创造出了表现竞技者充满勃勃生机的典型范例。作者抓住了运动员在掷铁饼时的一个瞬间动作,把人物身体永久地固定在柔美的造型之中。在人体解剖结构上,作者有选择地夸张和概括了人体的自然形态和运动幅度,从而增强了雕像的运动感和整体感。雕像胸廓和骨盆之间的扭转关系,臂部的摆动动势,以及肌肉适度地紧张与松弛,都使人体蕴含着强盛的爆发力,而这一切又都融入到高度的平衡姿态之中,使这一瞬间动作成为永恒。米隆通过《掷铁饼者》,创造出了希腊人体理想化的标准造型,并一直成为人体造型艺术的典范。▲掷铁饼者 米隆
人体造型解剖学(修订版).pdf下载链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17/5004010122003043.shtm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