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投稿、充值登录入口  |  用户注册 |  退出登录
首 页文章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文章最新电子书推荐

言中绘事.pdf 作者-后素 主编269页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21-02-07 14:40:56
 内容简介:
      文中言作品,一直在尝试将手绘与丝网版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创作出了许多别具一格的作品。这些作品使用多种复合技术,具有版画特制的复杂的手工制作感。从作品表面看,绘画的基础,被丝网版画印刷出来的的错综纵横的电路板线条所覆盖。透视被平面化,笔触显得更加致密,色形也更加单纯,隐喻在作品内部徐徐延展。十几年来,文中言一直居住在北京的老城区,他见证了一个古老城市的变迁。这座城市不仅在表面、同样在内核已发生了巨大转变。真实与虚拟、表象与实质,交错重叠。像是对贪婪的好奇心的
 目录菜单:
      封面,扉页,总序,其他,方圆两公里,地安门内大街41号,角楼,景山,北海,什刹海,钟鼓楼,电路板城市,绘事,隆福寺街,校尉胡同、万红西街,固安学区,光华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评论,教学中继承,简历
 文本摘要:
      井行系列    言中绘事  文中言 著    后素 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总序不管哪朝哪代,“文化”总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对待的问题。传统的中国精英阶层喜欢用“史”的方式记述和评判一个时代的文化状况;西方则“发明”出人类学的各种“科学办法”,介入到各个领域展开对文化的观察和分析。无论哪种方式,对文化的呈现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碎片”完成“对他者的理解”,以达到“绕道来理解自我”的目的。这也正是“并行”系列书的缘起。“并行”的关注对象是作为文化重要“生产者”的艺术。在面对这个话题时,我们注意到,除了专业的“艺术家”,还有一个群体也在从事着艺术创造类的活动——民间的“艺人”或“匠人”。“匠人”们的艺术活动好像更有群众基础,而“艺术家”们却占有更多的学术资源和话语权;前者的创作有更浓的实用气息,杂糅了生存所迫和日常需求,后者则更倾向于进行纯粹的对艺术本身的探索,虽然这常常伴随陷入“亚历山大主义”的危险。一个是“原始”的、民间的,一个是“现代”的、学院的,哪一个才是当下中国的主导文化?两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社会中的其他方面,诸如政治、经济,又对这些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并行”里,我们把民间的艺术与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并置,因此系列书涵盖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以对民间艺术大量的田野考察为基础的资料,有对“匠人”们深入访谈所得来的关于他们自己生存状态的口述集结,也有对民间艺术活动产物进行的图像和功能的探究,以此来呈现大众日常生活中构建发展起来的关于某个特定时代或是某个区域的视觉特征和审美趣味;另一部分是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呈现艺术家完整的创作经历。我们希望通过对民间艺术活动和职业艺术家创作活动的并置、对照,能够找到关于上述问题的答案的线索。对艺术领域进行人类学式的研究有很多,艺术人类学的学科也已建立,其中大量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于艺术人类学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做的反思更是难以超越。我们仅希望能在“并行”中对我们所关注的内容进行最大程度上客观的记录和呈现,以此作为未来对艺术与文化分析、讨论的基础。“我所描绘的是完美的经典,失之毫厘就会差之千里。我知道自己没有那么智慧,所以用最原始也是最保险的办法——手工真实描绘。每次面对它们,我都像一个虔诚的建筑测绘员,用制图的方式严格按照描绘对象进行着制作,每一个形状、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结构都要认真地描绘下来。景物的真实,细节的真实,色彩的真实,面对它们我不需要做出任何改变,只需要做好一个忠诚记录者的本分工作。每次的描绘都好像在和这些景物对话,在听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各自的过去、现在、将来,我忠实地记录着北京老城区这些地标式建筑的身世、典故。这是我与北京老城区的一次对话。”     《171601282008故宫角楼》丝网版画 108cmx55cm 2014年   方圆两公里地安门内大街41号角楼景山北海什刹海钟鼓楼以地安门内大街41号为圆心画一个圆,直径不会超过2000米,这里是我这几年作品所表现的详细景物的范围。我是一个不愿意远走到一个陌生地方寻找内容的人,我只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内容感兴趣,愿意仔细地观察、不停地表现。我的作品大部分内容所表现的都是自己生活周边很近的景物,这或许和我的性格有关,我不善言谈,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知道和不认识的人说些什么,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完全放不开,距离感始终是存在的。而对于生活周边的景物,我认识它们、了解它们,每天零距离接触,没有任何的隔阂,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和它们对话、交谈。地安门内大街41号2004年我结婚后,因为爱人在城里上班又有住房,我就从四环外一下子搬回了地安门内大街41号,和景山一街之隔,位于北京老城区的中央。二十多年,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曾经很认识却变得越来越模糊的地方。现在想想这或许就是生活吧,总有些不可预知的事情在等着你,或近或远。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内大街41号在北京老城区的中央,住在这里每天都和老北京亲密接触着,游走在文物之中,仿佛在历史长河中荡漾,还真有点穿越的感觉。白天这里是全世界游客的聚集地,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英语、法语、德语还有汉语的各种方言,熙熙攘攘、纷繁嘈杂,很热闹,有时候都觉得乱糟糟的。夜里游客们走了,旅游大巴也开走了,这里立刻变得安静了,清静了,只有各色灯光映衬着那些精美绝伦的建筑,显得神秘而美妙。我喜欢在北京老城区里漫无目的地溜达,走街串巷。春天刚刚吐绿的柳叶在红墙碧瓦的映衬下是那么得恬淡,胡同里有蝉鸣、蛐蛐声的盛夏是那么得悠扬和漫长,秋天银杏树的黄叶是那么得饱满和耀眼,皑皑白雪下的北京老城区真有回到千年前的穿越感。这是一种享受,看看轮廓或分明或模糊的美好景象,看看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的灯光,看看安静、真实的老北京,面对这些,我悄悄地欣赏着、倾听着。当初住在北京老城区的时候因为岁数小,嘻嘻哈哈地成长、快乐地玩耍是主要的事情,所以对身边的东西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再搬回来之后,可能是长大了加上又学了画画,我对什么事情都观察得仔细了,开始敏感了,徐徐地喜欢上了北京老城区的这些景物。从2007年年底开始,我的作品的主体内容就没有离开过我居住的北京老城区。我所描绘的是完美的经典,失之毫厘就会差之千里,我知道自己没有那么智慧,所以用最原始也是最保险的办法——手工真实描绘。每次面对它们,我都是像一个虔诚的建筑测绘员,用制图的方式严格按照描绘对象进行着制作,每一个形状、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结构都要认真地描绘下来。景物的真实,细节的真实,色彩的真实,面对它们我不需要做出任何改变,只需要做好一个忠诚记录者的工作。每次的描绘都好像在和这些景物对话,在听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各自的过去、现在、将来,我忠实地记录着北京老城区这些地标式建筑的身世、典故。这是我与北京老城区的一次对话。从2008年开始,我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描绘北京老城区的夜景,缘由很多,但现在想想是因为只有在夜晚,没有了白天繁闹的人流、车流,才能真正体会到老北京的美好。北京老城区经过这几十年的大拆大建之后早已找不到当年梁思成、陈占祥先生为保卫古城而奔走呼号的北京规划史上著名的“梁陈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央区位置的建议》中所设计描绘的城市景象了。2001年为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而出版的《城记》一书中所记述的梁先生描绘老北京城所独有的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没有了,城市血管一样的胡同、四合院也所剩无几了,自然舒畅的完美天涯线不见了。到处是比例关系完全不搭调的火柴盒样式的所谓现代化建筑,强硬地挤占着本来就有限的空间,绝大部分还贴着耀眼的白瓷砖,在阳光下肆无忌惮地把强光反射给你,它们无时无刻地抢在那些老建筑的前面进入你的视野,提醒着你这里是新北京,现代化的北京。白天在北京的老城区里面除了故宫,几乎已经找不到一块可以让眼睛很惬意、很放松的地方,而故宫可是要买票才能看到的地方。
 
      言中绘事.pdf下载链接:点此立刻下载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