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小学
华数五上第七讲 行程问题.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小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158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1-12-30 15:24:33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华数五上第七讲 行程问题.doc介绍

第七讲 行程问题
在这一讲中,我们将要研究的是行程问题中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为此,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已学过的基本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总路程=速度和×时间
路程差=速度差×追击时间
例1:小华在8点到9点之间开始解一道题,当时时针、分针正好成一直线,解完题时两针正好第一次重合。问:小华解这道题用了多长时间?
分析:这道题实际上是一个行程问题。开始时两针成一直线,最后两针第一次重合。因此,在我们所考察的这段时间内,两针的路程差为30分格,又因为时针每小时走5分格,即它的速度为分格/分钟,而分针的速度为1分格/分钟,所以,当它们第一次重合时,一定是分针从后面追上时针。这是一个追击问题追及时间就是小明的解题时间。
解:30÷(1-)=30÷=32(分钟)
例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画图如下:
分析:结合上图,如果我们设甲、乙在点C相遇时,丙在D点,则因为过15分钟后甲、丙在点E相遇,所以C、D之间的距离就等于(40+60)×15=1500米。
又因为乙和丙是同时从点B出发的,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走到C点,丙才走到D点,即在相同的时间内乙比丙多走了1500米,而乙与丙的速度差为50-40=10(米/分),这样可求出乙从B到C的时间为1500÷10=150分钟,也就是甲、乙二人分别从A、B出发到C点相遇的时间是150分钟,因此,可求出A、B的距离。
解:(1)甲和乙15分钟的相遇路程:
        (40+60)×15=1500米
   (2)乙和丙的速度差:
        50-40=10(米/分)
   (3)甲和乙的相遇时间:
        1500÷10=150分钟
   (4)A、B两地间的距离:
        (50+60)×150=16500米=16.5千米。
答:A、B两地间的距离是16.5千米。
例3:甲、乙、丙是一条路上的三个车站,乙站到甲、丙两站的距离相等。小强和小明同时分别从甲、丙两站出发相向而行,小强经过乙站100米时与小明相遇,然后两人又继续前进,小强走到丙站立即返回,经过乙站300米时又追上小明。问: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米?
先画图如下:
分析:结合上图,我们可以把上述运动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
第一阶段:从出发到二人相遇;
小强走的路程= 一个甲、乙距离+100米
小明走的路程= 一个甲、乙距离-100米
第二阶段:从他们相遇到小强追上小明;
小强走的路程= 2个甲、乙距离-100米+300米
= 2个甲、乙距离+200米
小明走的路程= 100+300=400米
从小强在两个阶段所走的路程可以看出:小强在第二阶段所走的路程是第一阶段的2倍,所以,小明第二阶段所走的路程也是第一阶段的2倍,即第一阶段应走400÷2=200米,从而可求出甲、乙之间的距离为200+100=300米。
例4:甲、乙、丙三人进行200米赛跑,当甲到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20米,丙离终点还有25米;如果甲、乙、丙赛跑的速度都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分析: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行了(200-20)=180米,丙行了200-25=175米,则丙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75÷180=,那么,在乙走20米的时间内,丙只能走:20×=米,因此,当乙到达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25-=米。
例5: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两人同向而行,甲26分钟赶上乙;如果两人相向而行,6分钟可相遇。又已知乙每分钟行50米,求A、B两地的距离。
先画图如下:
分析:若设甲、乙二人相遇地点为C,甲追及乙的地点为D,则由题意可知甲从A到C用6分钟,而从A到D则用26分钟。因此,甲走C到D之间的路程时,所用时间应为:26-6=20分。
同时,由上图可知,C、D之间的路程等于BC加BD,即等于B在6分钟钟内所走的路程与在26分钟内所走的路程之和,为50×(26+6)=1600米,所以甲的速度为1600÷20=80(米/分),由此可求出A、B间的距离。
例6:一条公路上,有一个骑车人和一个步行人,骑车人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3倍,每隔6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步行人,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骑车人。如果公共汽车始发车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那么间隔几分钟发一辆公共汽车?
分析:要求汽车的发车时间间隔,只要求出汽车的速度和相邻两汽车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但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两个条件,如何求出这两个量呢?
由题可知:相邻两汽车之间的距离(以下简称间隔距离)是不变的,当一辆公共汽车超过步行人时,紧接着下一辆公共汽车与步行人之间的距离就是间隔距离,每隔6分钟就有一辆汽车超过步行人,这就是说:当一辆汽车超过步行人时,下一辆汽车要用6分钟才能追上步行人,汽车与行人的路程差就是相邻两汽车的间隔距离。
对于骑车人可作同样的分析。因此,如果我们把汽车的速度记作V汽,骑车人的速度为V自,步行人的速度为V人(单位都是米/分钟),则:
间隔距离=(V汽-V人)×6(米)
间隔距离=(V汽-V自)×10(米)
V自=3 V人
综合上面的三个式子,可得:V汽=6 V人,即V人= V汽,则:
    间隔距离=(V汽- V汽)×6=5 V汽(米)
所以,汽车的发车时间间隔就等于:
    间隔距离÷V汽=5 V汽(米)÷V汽(米/分钟)=5(分钟)
例7:甲、乙二人沿铁路相向而行,速度相同,一列火车从甲身边开过用了8秒钟,离甲后5分钟又遇乙,从乙身边开过,只用了7秒钟。问从乙与火车相遇开始再过几分钟甲乙二人相遇?
分析:要求过几分钟甲、乙二人相遇,就必须求出甲、乙二人这时的距离与他们速度的关系,而与此相关联的是火车的运动,只有通过火车的运动才能求出甲、乙二人的距离。火车的运行时间是乙知的,因此必须求出其速度,至少应求出它和甲、乙二人的速度的比例关系。由于本问题较难,故分步详解如下:
出火车速度V车与甲、乙二人速度V人的关系,设火车车长为l,则:
火车开过甲身边用8秒钟,这个过程为追及问题,故:
l=(V车-V人)×8;
火车开过乙身边用7秒钟,这个过程为相遇问题,故:
l=(V车+V人)×7
由(1)、(2)可得:8(V车-V人)=7(V车+V人)
所以,V车=15 V人
火车头遇到甲处与火车头遇到乙处之间的距离是:
(8+5×60)×V车=308 V车=308×15 V人=4620 V人
求火车头遇到乙时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
火车头遇甲后,又经过(8+5×60)秒后,火车头才遇乙,所以,火车头遇到乙时,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为:
4620 V人-2(8+5×60)V人=4004 V人
求甲、乙二人过几分钟相遇?
4004 V人÷2 V人=2002秒=分钟
答:再过分钟甲、乙二人相遇。
习题七
晶晶每天早上步行上学,如果每分钟走60米,则要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75米,则可提前2分钟到校。求晶晶到校的路程。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A、B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两车第一次在距甲站32公里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各自到达乙、甲两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在距甲站64公里处相遇。甲、乙两站间相距多少公里?
周长为400米的圆形跑道上,有相距100米的A、B两点,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相背而跑,两人相遇后,乙即转身与甲同向而跑,当甲跑到A时,乙恰好跑到B。如果以后甲、乙跑的速度和方向都不变,那么追上乙时,甲共跑了多少米(从出发时算起)?
老王从甲城骑自行车到乙城去办事,每小时骑15千米,回来时改骑摩托车,每小时骑33千米,骑摩托车比骑自行车少用1.8小时。求甲、乙两城的距离。
速度为快、中、慢的三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追赶前面一个骑车人,这三辆车分别用6分钟、10分钟、12分钟追上骑车人,现在知道快车每小时行24公里,中车每小时行20公里,那么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公里?
在环形跑道上,两人都按顺时针方向跑时,每1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两人速度不变,其中一人改成按逆时针方向跑,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问两人各跑一圈需要几分钟?

华数五上第七讲 行程问题.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华数五上第七讲 行程问题.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