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59.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23:21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doc介绍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包宗顺
内容提要:该文重点回顾了中国30年农村改革取得的四个方面重大突破、成就及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在四大突破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均体现了中国农民的伟大智慧。而农村税费改革与免征农业税、统筹城乡发展二项重大政策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与学者们长期的鼓与呼密不可分。作者认为,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财政分配体制改革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农村改革当务之急,文中对推进上述改革的意义、目标等做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农村改革  成就  发展制约  未来展望
一、30年农村改革的重大突破与成效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走过的历程,我国改革开放最初从农村改革中取得重大突破。农村改革初战告捷,增强了改革决策者的信心,鼓舞了改革实践者斗志,从而使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辉煌的一页。概括起来说,我国三十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全国。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随着整体改革的深入、社会条件的变迁,如农基础荒废;农组织化程度农民增产不增收;大量农民外出打工、中青年劳力不足而导致土地抛荒、弃耕。1978年,也即新中国成立后经过30年的发展和工业增长,中国十亿人口中仍有75%的人居住在农村并以农耕为生。而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对农村经济和整个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国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从种植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划时代的改变。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非农产业成为中国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如从1978年到1987年,乡镇工业产值由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0%提高到23%以上。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比重已提高到50%以上。非农业收入早已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乡镇企业的发展在经历了1970年代的“离土不离乡”、1980年代的村村点火,处处冒烟、1990年代的产权制度改革和近十年来的以开发区建设为标志的工业集中布局,使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大中城市周边农村地区,基本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村就业领域大为拓宽。农村人力资源实现跨地区充分的自由流动。乡镇工业大发展所带来的最大负作用,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农村税费改革与免征农业税
经过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同志多年的研究与争论,探讨和酝酿,农村税费改革大幕,终于本世纪初拉开。继2000年安徽在全国率先试点后,2001年江苏等数省市便跟进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据江苏省税费改革办公室填报的“江苏省农村税费改革前后农民负担调查测算表”数据,税改前(1999年)农民人均税收及合同内外负担157.21元, 2001年改革后的农民人均负担额为77.41元,第一年的减负率即达50.76%。当时的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税费负担存在着显著的“马太效应”。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农村地区而言,越是贫困地区,农户的农业税费负担越重;在同一农村社区内部,越是收入水平低的弱势群体家庭,农业税费负担越重。因此,农业税费改革政策受惠最大的是贫困农村地区和普通农户。2002年苏南部分地区基层政府,主动出台政策减免农户的农业税附加负担。2003年苏州市及其所属县市在全省、全国率先实行农村税费的“自费深化改革”——全额免除全市范围内所有农户的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负担,其原负担额改由市、镇财政各承担50%。考虑到农业税为全国统一的法定税种,苏州市采取了变通的操作方式,由乡镇财政所统一给每个农户家庭开列两张通知单:一张为农业税及其附加的纳税通知单,另一张为相同数额的财政补贴通知单,两帐单相互冲抵,农户不再需交纳一分钱的农业税费。市财政承担的50%补贴款,直接与各乡镇财政所结账。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率先在苏州地区历史性地、完全彻底地终结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及其附加.0%,1997年4.6%,1998年4.3%,1999年3.8%,2000年2.1%,2001年4.2%。农民人均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也呈逐年下降趋势。1997—2002年间,各级政府虽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经济改革措施: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延长土地承包期、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村税费改革等。但客观地说,因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始终局限于农村内部。出台的这些改革措施无法从根本上缓解长期积淀的深刻矛盾。
重大理论上的突破,产生于2003年党的十六大上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观。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摒弃现实中的一切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不合理制度设计,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要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使得不同社会群体共享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成果。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内容,则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财政支出结构中的支农比重。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更令九亿农民欢欣鼓舞。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理念在文件中得到高度体现,文件“含金量”之高是空前的,并对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产生了强大冲击。文件强调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
二、目前主要制约因素与未来改革展望
尽管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格局,早已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所冲破。但在社会其他许许多多的领域,城乡区别对待的政策仍无时不在地继续演绎着诸多社会不公平现象,束缚着农民的手脚,损害着农民的权益,阻碍着农村的进步。城乡统筹发展,如今已成为各级政府出台各项社会与经济政策的基点,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未来改革方向和政策选择,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是加快推进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第二是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第三是促进和引导各类农业生产合作社健康发展。
(一)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从农村起步,但现在市场化改革滞后的仍是农村。尤其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土地、资金等资源的市场化程度都很低。本文这里集中篇幅深入讨论土地要素市场化问题。
推进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绕不过去的坎。我们不该忘记:乡村集体企业的产权不清晰,形成一系列阻碍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难以克服的体制性障碍,而最终不得不于九十年代中、后期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产权的不清晰与乡村集体企业产权不清晰是同样的道理。土地产权不清晰是农村土地市场无法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模糊不清,不仅成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因素,而且也给过去、现在和未来农村基层工作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成为农村社会不安定的最重要因素。建立土地市场是迟早的事,早建早主动,早受益。
目前正处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大好时机。理由有四:其一,发展公益性事业的土地征用高峰期已经过去。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需要大量征用土地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公益事业发展影响不会很大;其二,不必过分夸大土地对农户的生活保障作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会导致农村居民两极分化的担忧是不切实际的。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已不是来源于农业生产;其三,事实表明,我国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与土地私有制相比,更不利于耕地的保护。印度24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