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 【评析】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 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看到贤德能够尊重而肃然起敬;侍奉父母,能够竭尽自己和全力;为人做事,能够竭尽自己的身心力量;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人信,说了就做。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是有学识的。” 【评析】 真正的学习在于对德的体验和自觉实践,文化知识是锦上添花。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不自信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可以开阔思路。要以忠信为主,在做人处事中,以忠信为根本。没有人不如自己。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更不要掩盖、文过饰非。”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欲有好的结果,就需要有良好的开端,如果大家都按照这个去实践,则社会的道德风尚会日趋淳厚了。” 【评析】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你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是由自己决定的,自信、诚实、友爱、学而时习之,依照这样的原则努力就会善始善终。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打听这个国家的政事,有时还参与其中,提供些意见。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 【评析】 在当时,孔子的思想虽然不能被剥削各国的统治者完全采纳,但也受到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孔子的学识和人格品质是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因。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论语(第二部分).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