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数学教案 诗钟中心小学 程琳 新课程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等。 教学内容:数铅笔(P、2)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 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 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体会基数、序数的意义以及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课前准备:铅笔、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你为图上的小朋友估计一下:桌上有多少支铅笔? 3、如果让你数出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数呢?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想一想:你会怎么数? 2、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四人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 4、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5、圈一圈,数一数。 先让学生操作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圈的? 6、小结:应选择又快又简便的方法。 7、拨一拨。建立数位的概念。 (1)、出示43和计数器,说说43该怎么拨? (2)、说一说43的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2题:先让学生自由数出各数的后面五个数,再指名数,着重指导满十进一时的数。 2、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数,再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哪一种数法最好?为什么? 3、第4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注重引导发现一列数的规律,再进行接力赛(师生接力,同桌接力,随意找小伙伴接力)。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你在生活中见过比20大的数吗?说给同学或家人听一听。 教学内容:数豆子(P、4) 教学目标: 1、 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 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会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培养估计意识。 课前准备:豆子、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估计豆子 1、估一估:师抓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豆子? 2、说一说:你估计的结果。 3、比一比:谁估计得更准确些? 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 1、 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28该怎么拨,怎么写?” 2、 同桌之间讨论讨论。 3、 交流28的拨法与写法。 4、 说一说28的2和8各表示什么意思? 5、 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6、 尝试练习: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 7、 学习“百位”:从一个数的右边起第三位就是百位,百位上是几就表示几百。 8、 小结写数的方法。(哪一位上没有就用0占位,要防止漏写0)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 第1题:学生摆小棒,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摆的?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 第2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这个事物有多少?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数的各部分 表示什么意思?最后请学生填写。 3、 第3题:学生独立写数,再集中交流,说说各数的含义。 4、 第4题:看懂题意,发现规律,按数的顺序帮小熊写门牌号。进一步体会序数的意义。 5、 猜数游戏。 (1)、( )个十和( )个一是( )。 (2)、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2,这个数是( )。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与家人做一个游戏:抓一把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看谁估计得更准确些?在具体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内容:动物餐厅(P、6)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课前准备:主题图、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说说图上画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手中各有多少盘子? 2、提出问题:小狗和小猴,谁拿得多?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小狗和小猴,谁拿得多? 2、想一想:你是怎么比的?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4、小组代表发言。 5、小结比的方法,选择好的方法运用在以后的学习中。 6、用符号表示数之间的大小。 7、尝试练习。(填一填) (1)、指导方法:先写数再比较。 (2)、学生独立完成。 (3)、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三、巩固练习,提升知识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最后两小题。 2、第2题: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第3题:在老师适当的指导下完成。 4、第4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后独立画下去。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课后小调查:我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几个人?哪个班的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感受调查的乐趣,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小小养殖场(P、8)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能在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正确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课前准备: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多少? 2、看着这幅美丽的图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说一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2、说一说谁多谁少? 3、我们可以说:“鸡比鹅多得多。鸭比鹅多一些。”理解“多得多”和“多一些”的含义。 4、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小组代表发言。理解“少得多”和“少一些”的含义,弄清两者的异同之处。 6、尝试练习(想一想),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 (1)、读题后自个儿估计一下跳远的和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 (2)、说一说,选一选。 7、小结。 三、巩固练习,掌握知识 1、第1题:先独立选择,再请学生说说你是选几的?为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85比38( ),42比38( )。 2、第2题:先引导学生理解“差不多”的含义是“多一点或少一点,但不能相差太多”;再让他们自由选择;最后说一说50与37差不多吗?为什么? 3、第3题:先理解“大约”;再看图估计;最后选择打勾。 4、数学游戏:猜数。 (1)、师生之间进行: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再集中交流。 (2)、生生之间进行(同桌之间或随意找小伙伴进行),相互评价。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课余时间和同学或家人进行猜数游戏。 教学内容:练习一(P、10)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 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 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 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较 课前准备: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二、观察与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 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实物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 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