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 control test station 静电控制测试站 * 第四章 工业生产中的静电起电4 放射源式消电器的结构: 放射源式消电器由放射源、屏蔽框和保护网等部分组成。结构如图 9-39所示。放射源一般厚度为0.3~0.5mm的片状元件,用紧固件固定在屏蔽框的底部;屏蔽框应有足够的厚度,以防止射线危害; 为了防止操作者不慎直接触及放射源,消电器前面装有保护网。针对带电体的表面形状不同,可将放射源式消电器设计成条型、环形、盘形和送风型等。 * 第四章 工业生产中的静电起电4 放射源式消电器的工作原理 放射源式消电器是利用射线电离空气形成正负离子对来消除静电。射线电离空气产生的离子对是有一定的存活寿命的,即一方面正负电荷分离,另一方面正负电荷又吸引复合。当电离和复合这两个相反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就在射线的作用范围内维持着一定浓度的正负离子云。当接地的放射源消电器靠近带电体时(设带有正电荷,如图 9-41 所示) 在电场力作用下,负离子就会向带电体表面趋近并发生电中和作用。由于部分负离子消耗于中和作用,所以消电器附近正离子相对增多,形成对地电位差,并向接地表面迁移,通过消电器接地通道向大地泄漏。这样就使带电体的静电得到了消除。 * 由于目前消电器的放射源大多采用α射线源,它的有效范围一般为10-20mm,最大不超过40-50mm,作用距离较小,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改善消电器的性能,吸收上述各种消电器的优点,可以将无源自感应式消电器和放射源式消电器及离子风式消电器等综合组成一个“综合性”消电器,取得更好的消电性能。 * 第六章 静电防护原理与技术4 放射源式消电器特点及注意事项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不需要外接电源,工作时不会产生电火花,适用于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危险场所; (3)电离电流较小,有效作用距离短。由于目前消电器的放射源大多采用α射线源,它的有效范围一般为10~20mm,最大不超过40~50mm。 (4)使用中应注意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和对周围物质的放射性污染。因此,要严格防范放射源外逸和操作者直接接触放射源。 (5)因为放射源受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的限制,消电器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应按说明书要求及时更换消电器的放射源。 * 第六章 静电防护原理与技术4 六、消电器的比较与选择 主要考虑它的消电效果和现场使用的安全问题。消电器的消电效果可用电晕电流与带电体上的电压之间的关系表示(对自感应式消电器还应注意其临界电压)。图9-42给出了各类消电器的特性曲线。图中a、b、c、d、e分别代表直流高压消电器、工频高压消电器、自感应式消电器、高频高压消电器和放射源式消电器的消电性能曲线。 由图9-42可见,从电晕电流和临界电压角度全面考虑,消电效果最好的是直流高压消电器,其次是工频高压消电器、无源自感应式消电器、高频高压消电器稍差,消电效果最差的是放射源式消电器。 * 第六章 静电防护原理与技术4 不同场合消电器的选择: 带电体的状况也是选择消电器时应该考的因素。 ①对于板材、膜、织物和纸张等表面带电的物体只要消电能力满足要求,任何一种消电器都可选用。 ②对于悬浮或堆积的带电物体,即属于空间或容积带电的物体,宜选用离子风型消电器; ③当带电体电荷极性一定时或带电量较大、带电体移动速度很大时,应选择直流高压消电器; ④在造纸、薄板卷曲和橡胶混合工序中的移动带电体,如允许残留部分静电荷,应选择自感应式消电器或离子风消电器; ⑤对于静止不动的带电体,空间位置允许消电器靠近,可选用放射源式消电器。 由上述讨论可知,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选择“综合性”消电器,可以克服各种单一工作原理的消电器存在的缺点,达到更好的消电效果,且使用范围广。 * 消电器的安装: 消电器的恰当安装是非常重要的。安装不妥,不仅会降低消电效果,有时还会使带电加剧,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 (1)一般来说,消电器应尽量安装在带电体的最高电位附近,使消电器安装的位置消电效率最高。 (2)消电器的安装位置和环境原则上应避开以下位置或场所:物体的背面有接地体,或邻近接地体,或有其他消电器的那些位置;有静电源的位置;易于污染消电器或温度在150℃以上和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环境。 (3)消电器的安装角度应垂直于带电体表面。 (4)消电器应固定在支撑体或固定不动的机械设备上,并要求可靠接地。 实际工艺上,根据上述原则,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装消电器。 * §6-5 人体静电的防护 人体作为一种特殊的静电导体,在静电防护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专门介绍。人体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同时人体静电也是静电危险场所中的主要危害源之一。 实际上,人体静电防护是个系统工程,只有防护措施完善配套,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人体静电的防护系统包括穿着防静电工作服的人、穿防静电鞋袜、设置防静电地面,必要时还要设置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坐椅,并配上防静电腕带。另外,在静电危险场所,不准脱换衣服,不准跑跳等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人体静电的危害。 第六章 静电防护原理与技术5 * 第六章 静电防护原理与技术5 一、防静电鞋和导电鞋 在人体静电防护中最主要措施是保证人体始终静电接地,而鞋就是人体静电接地的关键制品之一。只有使鞋(包括袜子和鞋垫)对地电阻小,才能保证人体上一旦积聚有静电时,能够通过鞋和导电性地面顺畅地泄漏到大地。换句话说,只要人体通过鞋和地面与大地构成良好的电气联接,人体上也就不会积聚有静电。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4385—84《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防静电鞋的鞋底电阻值为 5×104~1×108Ω;导电鞋的鞋底电阻值规定不大于 1.5×105Ω。 对于防静电鞋来说,使用的场所可能既有危险静电源,又有工频交流电,为了使人体能及时消除静电积累,又防止人体一旦触及工频交流电时发生强电击事故,对防静电鞋的电阻值不仅有上限要求,而且有下限要求。导电鞋只能用于没有工频电源等强电击危险的场所,因此,导电鞋的电阻值仅有上限规定。 * 第六章 静电防护原理与技术5 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 日本《静电安全指南》中规定防静电鞋的电阻值应为1×105~1×108Ω范围。 德国《静电危害性评价和控制》中提到:“对于爆炸性危险场所来说,如果测试时放于鞋外部的电极和放于鞋内部的电极间的电阻小于108Ω,则认为鞋是有导电性的。这个条件也适用于防护手套”。 前苏联《工业中的静电及防护》中说“抗静电鞋能有效地将人体静电导走,鞋的泄漏电阻必须在104~1×107Ω范围内,此时必须有导电良好的地面”。 英国国家标准 BS5859 中规定,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性粉尘时,抗静电鞋袜或导电鞋袜,当其电阻值上升到 108Ω 时,就应报废。 各国标准,虽然语言表述不同,但是对于防护人体静电危害所规定的鞋底电阻值基本相同。对于不同性质和不同等级的危险场所,防静电(或导电)鞋的电阻值有所不同。 * 第六章 静电防护原理与技术5 二、防静电(或导电) 地面 为了有效地控制人体静电,采用防静电(或导电) 鞋的同时还要使用防静电(或导电) 地面,并且只有
6_静电防护原理与技术.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