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小学数学教案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教师,备课是必然的,备课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格式?以下是边肖收集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的是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步率,是在学生知道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进行的。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步率。课本上展示了两个同样大小的立方体,一个长1分米,一个长10厘米,让学生根据图片给出的数据判断体积是否相等,然后让学生分别计算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边长为1分米的立方体体积为1立方分米,边长为10厘米的立方体经计算体积为1000立方厘米。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的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让学生根据以前探索中获得的经验独立计算。
二,课程要求
1.通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和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了解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推进率为1000。
2.将运用对比法,记忆和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度,理解和掌握高级体积单位和低级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和收敛。
3.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准确地用化学聚合的方法在单位体积之间进行计算。
第三,知识体系
1、相邻单位体积之间的推进率。
2.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推进率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推进率之差。
3.高级体积单位语言和低级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和收敛。
四.核心内容和价值观
这部分内容教的是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步率”,是学生知道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进行的。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是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其应用。学完这一部分,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不同单位的作品,用不同的体积单位来表示不同大小物体的体积,与以前的面积和长度单位有很大的不同,并利用进步率来计算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相互转换。
学习情境分析
1.从学生平时接触的单位之间的进步速度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认识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积极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让知识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网络。一节课结束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在学生计算好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自主探索体积单位之间的进步速度,并加以验证。学生最后发现,单位体积之间的进步率是1000。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3.学生在本节中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步率的认知障碍是无法区分以前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步率,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容易混淆。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单位体积之间的进度
2.了解和掌握高层次单位和低层次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变换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