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第二章 小麦病虫害.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123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11:59:48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二章 小麦病虫害.doc介绍

   小麦病虫害
一、小麦病害
1、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可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症状
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抽穗以后发病较重。小麦感病后,初期叶片或茎秆上出现褪绿的斑点,然后长出鲜黄色、红褐色或赤褐色的粉疱状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铁锈状粉末,故称锈病。发病后期,病部长出黑色疱状冬孢子堆。群众形象地将三种锈病总结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三种锈病症状区别见表2—1。

表2—1 小麦三种锈病的症状区别

种   类项  目	
条锈病
	
叶锈病	
秆锈病		
为害部位	以叶片为主,也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	以叶片为主,叶鞘和茎秆上很少见	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		 
                                          
夏
孢
子
堆	相对大小
形   状
颜   色
排   列


表皮开裂程度	最   小
狭小至长椭圆形
鲜黄色
成株上排列成行,虚线状;幼苗叶片上则不成行,以侵入点为中心,呈多重轮状排列
轻微破裂	居   中
圆形至长椭圆形
桔红色
不规则散生


破裂明显,寄主表皮开裂一圈	最   大
长椭圆形至长方形
深褐色或咖啡色
不规则散生


表皮很早破裂翻起		
冬
孢
子
堆
	发生部位
形   状
颜   色
排   列
表皮开裂情况	叶鞘,叶片背面
狭长形
黑  色
基本成行
不破裂	叶片背面
圆形至长椭圆形
黑  色
散生,叶鞘上略成行
不破裂	叶鞘、茎秆
长椭圆形至狭长形
黑  色
散乱无规则
破裂,表皮卷起		                  
发生特点
小麦三种锈病的病菌都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同科同属但不同种。
小麦条锈病菌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 sp. tritici  Erikss  et  Henn.
小麦叶锈病菌  Puccinia  recondita  Rob. ex  Desm.f. sp  tritici  Erikss et 
Henn
小麦秆锈病菌   Puccinia  graminis  Pers.  var.  tritici  Erikss  et  Henn.
三种锈病均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其周年病害循环,冬孢子不起侵染作用。
条锈病:条锈病菌不耐高温,当温度达到30℃以上时很快死亡,旬平均气温达到23℃时,即不能越夏。山东省7月份旬平均气温超过23℃,因此,小麦条锈病菌在山东不能越夏。小麦收获后,条锈病菌随气流传播到西北高寒地区,在那里为害晚熟冬小麦、春小麦和自生麦苗,度过夏季。秋季,病菌再随气流传至山东,侵染为害秋播麦苗。小麦播种越早,秋苗发病越早、越重。条锈病菌在德州、石家庄、介休一线以南的地区,可以菌丝体在病叶里越冬。翌年气温上升时,菌丝形成新的夏孢子,侵染新叶,并可进行再侵染,条件适宜时,导致病害流行。
叶锈病:叶锈病菌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在山东省可在自生麦苗上越夏存活,成为当地秋苗发病的主要来源。秋苗上的病菌以菌丝体在麦叶中越冬。越冬后的病菌在春季继续为害小麦。由于叶锈病发生要求较高的温度,所以发生期较条锈病为迟。
秆锈病:秆锈病菌耐高温不耐低温,在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冷凉麦区晚熟春小麦及自生麦苗上越夏,也可在山东省胶东麦区的自生麦苗上越夏。冬季在福建、广东和云南南部麦区越冬。夏孢子借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从气孔侵入寄主进行为害。
三种锈病发生的轻重与品种抗病性、菌源数量、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等密切相关。如果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病菌数量充足,气候条件适宜,锈病就会流行。当感病品种栽培面积已定的情况下,锈病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和菌源数量的多少。如果早春气温偏高,4月份又多雨,条锈病有可能在山东省发生流行。叶锈病的发生与4月中旬到5月上旬的降雨量、气温关系密切,如果降雨量偏多,气温适宜,发病重。小麦抽穗前后,气温比常年高,降雨量偏多,外来菌源数量较大时,秆锈病有可能流行。在适于锈病发生的时期,如果多雨、高湿、露日偏多,有利于锈病的发生。在栽培上,氮肥用量过大,造成小麦徒长,病害发生严重。适当增施磷、钾肥可以减轻锈病的发生为害。
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的病菌繁殖力强,借气流传播,流行范围广,因此,在防治上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防病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是决定锈病流行的基础条件。小麦不同品种对锈病的抗病性有显著的差异。因此,种植抗锈病高产良种,是最经济、有效、易行的方法。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是相对的,病菌新的生理小种的出现,小麦品种抗病性的变异,往往导致病害发生严重。因此,注意多品种搭配,防止品种单一化。对三种锈病,既要分清主次,又要全面考虑。在山东省主要发生条锈病和叶锈病,所以应以抗条锈为主,兼抗叶锈。在注意品种抗锈病的同时,还须重视品质和丰产性状,也要兼顾对小麦白粉病等病害的抗性。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选育和引进抗病丰产良种,并搞好种子的提纯复壮,防止混杂。种植时合理布局,以免锈病流行,造成极大损失。
2、加强栽培管理。(1)适期播种:以条锈病、叶锈病为主的地区,可适当晚播。在秆锈病流行的地区,则适期早播,促进早熟,可避开秆锈病的发生,降低危害。(2)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搞好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3)科学用水:雨多水大时,注意开沟排水,降低湿度,锈病发生严重时,要适时浇水,可减轻病害的发生。(4)消灭自生麦苗:   自生麦苗是锈病主要的越夏寄主,因此要结合田间管理,铲除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控制小麦锈病发生的重要辅助措施。(1)药剂拌种:用20%粉锈宁乳剂50毫升,兑水2~3公斤,拌麦种50公斤。(2)春季叶面喷雾:当春季外来菌源使田间锈病普遍率达到1%或当地越冬菌源形成发病中心时,应立即防治。每亩可用20%粉锈宁乳剂80毫升,或15%羟锈宁可湿粉剂50克,兑水60~80公斤喷施。
2、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在山东沿海、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发生较为普遍,近年来在华北、西北、东北麦区有上升趋势,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症状
小麦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发病严重时麦穗也可受害。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小霉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长椭圆形的白色霉斑,严重时许多霉斑相互联合形成一个较大的霉斑,甚至可覆盖大部或全部叶片。霉斑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灰色,最后呈灰褐色,病斑上面散生许多黑色小粒,即病菌的闭囊壳。一般情况下,叶片正面症状最为明显。霉斑下的寄主组织初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可褪绿、枯黄甚至枯死。叶片受害后容易早枯,茎和叶鞘发病可导致植株倒伏。
发生特点
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c. f. sp. tritici  E. Marshal,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只能在寄生的活组织上生长发育,是一种表面寄生菌。小麦白粉病是气流传播的病害。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小麦叶片上,如果温湿度条件适宜,病菌萌发长出芽管,芽管前端膨大形成附着胞和侵入丝,穿透叶片角质层,侵入表皮细胞,形成初生吸器,并向寄主体外长出菌丝,以后
第二章 小麦病虫害.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二章 小麦病虫害.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