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第六章 花生病虫害.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62.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12:00:03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六章 花生病虫害.doc介绍

第六章   花生病虫害
一、花生病害
1、花生根结线虫病
花生根结线虫病俗称地黄病、矮黄病、小秧病等。国内大部分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以山东、河北、辽宁等发病较重。病害蔓延快,为害重,根治难。病田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70~80%,甚至绝产。
症状
植株地上部矮化,茎叶发黄,叶片小,底部叶片叶缘焦枯,叶片早期脱落,开花迟。雨季到来后,病株叶片虽然转绿,但直到收获时仍比健株矮小。在田间出现一块块的病窝,病株很少死亡。
此病主要为害地下部。凡是花生能入土的部分,线虫均能为害。受害幼根尖端膨大,形成大小不规则的根结,其上可长出多条不定须根,须根受染后又形成根结,根结上又长出条条须根。这样经过反复侵染,根系形成乱发状须根团。此外,在根颈、果柄和果壳上也可形成根结。
该病地上部症状与地下害虫为害、缺肥缺水及其它病菌为害所致症状极其相似,区分的主要依据是根结的有无。诊断时要注意根结与根瘤的区别,线虫病根结一般发生在根端,使根端膨大,呈不规则状,表皮粗糙,其上生出许多细小的毛根,剖开虫瘿可见内部有乳白色粒状雌虫;而固氮根瘤则着生在主根和侧根一侧,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不生须根,剖开内部可见肉红色或绿色细菌液。
发生特点
目前国内引起该病的病原线虫主要有2种,即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Neal)Chitwood和北方根结线虫M.hapla  Chitwood,在山东主要是北方根结线虫,在广东为花生根结线虫。两种均属根结线虫属。线虫主要以卵、幼虫在根结中或遗落在土壤和粪肥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当平均地温11.3℃时,卵开始发育一龄幼虫,在卵壳内蜕皮变成二龄幼虫在土壤中活动,当平均气温达到12℃以上时,开始侵染花生。幼虫用吻针刺破刚长出的花生幼根细胞,分泌毒液破坏根部表皮细胞,头部插入寄主部伸长区中柱或未形成中柱的分生组织内,虫体大部分仍在皮层内,由于线虫的毒液作用,根组织中形成一些多核和融合的巨型细胞,体积变大而成为虫瘿。雌雄成虫交尾后 ,雄虫不久死亡,雌虫将卵产于卵囊内。线虫在田间传播途径有三:主要通过农事操作中带线虫的土壤及遗留田间的病残体随农具、人、畜携带;其次通过流水将土壤中的线虫及病残体传播扩散;再其次是使用带线虫的土杂肥及田间的其它寄主植物。线虫本身有长期耐淹能力,虫瘿在水内淹没135天仍具侵染力。虫瘿的病根或荚果干燥至含水量8~10%,线虫即全部死亡。一般寒冷和冰冻对线虫的杀伤力不大。多数线虫分布在10~30cm土层中,水平活动能力很弱,在沙性土壤中66天线虫才移动60cm。线虫的侵染活动受土壤温度、湿度、土质、耕作、播种期和寄主等影响较大。幼虫侵入花生根系所需地温适温为20~26℃,高于26℃不利侵入,高于34℃以上幼虫不能侵入 。土壤湿度20~90%以内有利于线虫侵入,最佳持水量在70%左右。7~8月份雨水充足,荚果上的虫瘿较多。通气良好、质地疏松的砂土和沙壤土病重。低洼、返碱、粘重土壤病害发生轻。连作病重,轮作病轻,连作4年,发病率可达80~90%。春花生比麦茬花生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轮作换茬  北方花生产区实行花生与禾谷类作物2~4年轮作,如有的重病地轮作4年后病指从53.6%降为14.3%,但由于其它杂草及寄主的存在,很难达到根除。
(2)清除病残体   收获时拔除病根,就地铺晒。病根、病株、病果壳要集中处理,可做燃料,但不能垫圈和沤肥。
(3)改土增肥  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使花生生长旺盛,增强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
40%甲基异柳磷乳油0.6~1kg/亩,或10%益舒丰颗粒剂2~3kg/亩,沟施或穴施。
 
2、花生茎腐病
花生茎腐病俗称倒秧病,掐脖瘟等,全国花生产区均有分布,尤以山东、江苏为害较重。据调查,山东临沂、泰安等重病区,发病面积达50%以上,一般地块发病率10~20%,严重时可达60~70%。病株常常枯死,引起缺苗断垄。除为害花生外,还能为害大豆、棉花、甘薯、菜豆、豇豆、扁豆、绿豆、甜瓜、田菁、苕子、马齿苋等20多种植物。
症状
花生自出苗至收获 均可发病,以开花前和结荚后发病最盛。病菌常从子叶或幼根侵入植株,受病子叶变黑褐色干腐状,病菌沿子叶扩展到根茎,产生黄褐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并绕茎基部一周,使病部呈黄褐色腐烂,地上部萎蔫枯死。干燥时,病部呈褐色、干腐状,中空,表面凹陷,病部常密生许多小黑粒体,即分生孢子器。病部皮层易脱落,纤维外露。苗期发病4~5天即死亡,成株期发病期多在茎基部第一侧枝处,病枝呈干腐状,病叶焦枯,半月左右全株枯死。
发生特点
病菌是半知菌亚门色二孢属真菌Diplodia  spp.。病原菌随病残体混入土壤、粪肥中及种子上越冬,并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病菌在土中分布深达30cm,以0~15cm表层土内为多。收获季节多雨时,发霉荚果壳带菌率为37%左右。果仁带菌率为65%左右。因此,种子带菌是当地病害蔓延和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最适侵染期为苗期,其次为结荚期,而花期不易于病菌的侵入。病菌在田间主要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其次是风和人畜、农具在农事活动中传播,进行初次侵染或再侵染。收获前被水淹,贮藏期发霉的种子,病情明显重于良种。重茬地发病重,瘠薄地、积水地发病重,早播比晚播发病重。一般花生在苗期雨水多、土壤湿度大就比较重;如雨量大,雨日频繁,气温较低则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土壤湿度可影响发病的迟早,5~6月份在其发病条件具备的条件情况下,5cm地温在23~25℃,相对湿度为60~70%,旬雨量10~40毫米,即可大发生。虽未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之间存在着差异。一般直立型伏花生、油花生易感病,龙生型、蔓生型品种发病轻。
防治方法
在优选良种的基础上,加强农业防治,必要时采取药剂防治
1、选用优质抗病品种  留种地切勿受水淹,收获荚果应充分晾晒,贮藏期间避免霉变,积极选用抗病品种。
2、实行合理轮作   病株率在15%以下的地块,隔年轮作,防病效果好。重病地须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另外麦套花生也能减轻为害。
3、深翻改土,加强田间管理   花生收获前,清除病株。收获后,深翻土地,减少田间越冬病菌。生长季节追施草木灰,最好不用混有病菌的土杂肥。
4、药剂防治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5%拌种;也可用该制剂0.5kg加水50~60kg,冷浸种子100kg,冷浸24小时,期间翻动2~3次,防病效果达90%以上,同时兼治根腐病等其它病害。病害发生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也有较好的防效。

3、花生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俗称死苗、发瘟、死棵子、青症等。主要发生在南方花生产区,一般地块发病率10~20%,严重时可达50%以上。近年来在北方花生产区有加重趋势,山东以鲁中南为害较重。此病寄主范围很广,最常见的寄主植物有花生、烟草、番茄、茄子、马铃薯、芝麻、向日葵、田菁等,野生寄主有野苋菜、鬼针草等。
症状
花生整个生育期 均可发病,一般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和落叶期为发病盛期。病株初期通常先在主茎顶梢第二叶表现失水萎焉,早晨延迟张开,午后提前闭合,白天呈现萎蔫,夜间尚可恢复,随病情加重不再恢复。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但叶绿素尚未破坏,因而呈“青枯状”。病株根尖呈湿腐状,根茎内部变黑褐色。潮湿条件下
第六章 花生病虫害.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六章 花生病虫害.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