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第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159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11:59:48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ppt介绍

第9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研究的意义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期,党和政府“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题。  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过去党的“三农”工作方针政策在认识论上有何区别或前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渊源和时代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论前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过去党的“三农”工作方针政策在认识论上有何区别或前进? 我们理解,就是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三农”工作,推动“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三农”工作的某一方面,而是覆盖了“三农问题”的主要方面和相互联系。 “三农问题”的性质是城乡差距过大 什么是眼下的“三农问题”及其性质?我们认为,就是城乡产业、收入和社会发展的差距过大。 农业问题——农业不稳——实质是城乡产业生产方式的差距过大; 农民问题——农民太穷——实质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差距过大; 农村问题——农村太落后——实质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过大。 可见,“三农问题”表面上是“农字号”问题,实质是我国城乡发展严重失调,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城乡二元结构凝固。 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 “三农问题”盘根错节,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针对“三农问题”的特殊性质,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既是发展的重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 解决农业问题,核心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解决农民问题,核心是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解决农村问题,核心是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领“三农”工作的“龙头”和主线  全面解决“三农问题”还必须提出纲领性的发展战略。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覆盖了“三农问题”的主要方面和相互联系,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三农”工作,可以把分散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联接进来,可以做到纲举目张。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内涵  (一)旧中国 我国的乡村建设运动兴起于20世纪20—30年代,一批富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精英认为,乡村建设是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提出“建设农村”、“复兴农村”的口号,主张从教育入手治理农民的“愚、贫、弱、私”,推行乡村综合改革。 最著名的: 梁濑溟(1893-1988)在山东省邹平县创建乡村建设研究院,办“乡学”、“村学”,对农民进行教育,使之成为有觉悟有组织的社会群体。 晏阳初(1893-1990)在河北定县开展的平民教育运动,组织博士下乡,对农民进行“文化、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治理农民的“愚、贫、弱、私”。 这一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精英对乡村建设的第一次学者式思考,但是,囿于历史和认识的局限性,收效甚微。 (二)新中国 1,计划经济时期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此后,多次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以及领导人讲话中。 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用语。 1957年中央制定《1957—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纲领”。 2,改革以来 改革初期:1982年、1983年、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多次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以及领导人讲话中。  20世纪后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提出建设小康社会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把小康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 理论界对小康社会尤其农村小康的质和量的标识进行研究,开始间接地注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但是,这一时期的研究还缺乏对农村小康社会特征的全面概括性描述。 但是,在相当长一个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内涵,它也不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中心或主线,而更多地是一个一般性的工作口号,它的内涵或许仅仅是建设一个区别于过去(旧中国封建社会或改革前计划经济)的农村。 从深层次看,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把力量集中于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农村的发展和建设落空,必然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加剧,城乡二元结构凝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的历史格局不可能改观。  进入21世纪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受到专家学者和政府人士的重新关注,并被赋予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功能和时代内涵。 新时期,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作诵者”首推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 林毅夫在《中国物资流通》1999年第10期和《今日中国》2000年第3期撰文指出,为了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使我国早日从通货紧缩的陷阱中摆脱出来,我国政府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场以实现农村自来水化、电气化、道路网化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加快农村地区和生活消费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林毅夫的新农村运动一提出,就在学术界和决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林毅夫的最初思想是有缺陷的。虽然林毅夫的“新农村运动”包含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但是,他的直接出发点是释放农村需求潜力,扩大国内需求,以解决制造业的生产过剩,他的立足点勿宁说是城市和工业的 。因此,他的主张也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和批评。  十六大以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工作和政策的延续和深化。认识发展的线索是这样的: (1)世纪之交,针对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由全面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除了受资源约束,更严重地受市场需求的制约,党中央及时提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心任务是进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成为一个新的发展用语和思维,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呼之欲出。 (2)党的十六大提出在21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3)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位于“五个统筹”之首。 (4)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党中央文件第一次使用“三农问题”这个用语,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中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5)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6)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涵和任务做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阐述。 至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从建国初期一个缺少明确内涵的政治性口号,变成具有
第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