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第七章 杂食性害虫.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89.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11:59:48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七章 杂食性害虫.doc介绍

第七章  杂食性害虫

一、土蝗
土蝗是非迁飞性蝗虫的统称。土蝗在我国的发生种类甚多,我省的土蝗约有60多种,其中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lvan)、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vss笨蝗Haplotropis brunneriana Sauss可为害玉米、高粱、谷子、水稻、小麦、大豆、苜蓿及多种杂草,尤以笨蝗除取食上述作物外,尚嗜食薯类、豆类、瓜类、蔬菜、向日葵等,并喜食阔叶植物的叶片。
大垫尖翅蝗成虫体黄褐或暗褐色,雌虫体长23~29毫米,雄虫略小。前翅发达,可达或超过后足胫节的中部,是附节爪间的中垫较长,超过爪的中部。卵卵块略呈圆柱形,上部稍细,长30~37毫米,卵粒并列3-4行有规则的排列其中。若虫 共5龄。1龄体黄褐色,翅芽小;3龄翅芽明显超过后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有明显的x状纹;5龄翅芽尖端延伸到第4腹节背板后缘。  黄胫小车蝗成虫雌体长 20~39毫米,雄体略小,头顶宽短,前胸背板中部略缩狭,雌虫后足股节的底侧及后足胫节均为黄褐色,雄虫后足股节的底侧红色,后足胫节基部黄红色混杂。卵 卵囊细长,弯曲,无卵囊盖,内有4行整齐排列的卵粒,卵粒28~29个。  笨蝗成虫体形粗大,具有粗密的颗粒和隆线,黄褐色或暗褐色,雌虫体长34~49毫米,雄虫略小,头较短,复眼红褐色,前胸背板前、后缘绿色,中线隆起明显,前翅长卵形,前缘之半暗褐色,后缘较淡,后足胫节上侧有3个暗色斑,内侧及底侧黄色。卵 卵块粗筒形,长12~ 15毫米,无胶质部,卵粒呈干行直立排列,每块卵8~15粒。若虫龄,1-3龄无翅芽,4龄方长出小翅芽,4龄后雌、雄体出现明显差异,雌虫1龄蝻8毫米左右到5龄为32~40毫米,雄性小于雌性。
:大垫尖翅蝗在新疆及黑龙江等地一年发生一代,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一年2代,均以卵越冬。在山西二代区,越冬卵5月上旬孵化,蝻期约47天,5月下至6月中旬羽化出第一代成虫,7月下至日月上旬羽化出第二代成虫,9月下旬产卵越冬。一般一代成虫生殖力较强,每头雌虫约产卵5~9块,二代产卵2-4块。春季刚孵化后的鳇蝻多在麦田或道边、田埂、荒草地上活动取食、夏季小麦收获后t蝗虫逐渐向谷子、玉米等大秋作物田迁移,当秋季作物收获后,则迁移到田边杂草上,当杂草枯干后又转移至麦田为害麦苗,一般白天吃麦苗,晚上又回到荒草地栖息。成虫具短距离飞翔能力,高龄蝗蝻在缺乏食料时2小时可迁移24米左右.成虫产卵选择性很强,在植被覆盖度5~50%,土壤含盐量0.25~1.2%含水量沙土在l0~ 12%,壤土在15~18%,粘上在18-20%的环境中产卵较多,地势低洼的盐碱地较适生存,干旱年份对其发生有利。  黄胫小车蝗在河北北部和山西中北部,一年发生一代;河北南部、山东、河南、晋南、陕西关中地区,汉水流域一年发生二代,均以卵越冬。一代区越冬卵6月上中旬孵化,蝗蝻盛发期在5月下至7月上旬,成虫盛发在8月中旬,9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10月中下旬陆续死亡。二代区越冬卵5月中旬孵化,7月上中旬羽化出第一代成虫,7月中下旬产卵,7月下至8月上旬陆续孵化出第二代蝗蝻,9月中下旬羽化出第二代成虫,产卵后10月下至11月上旬死亡。黄胫小车蝗在16-37℃范围内,温度越高,取食量越多,1头成虫一天能吃掉5~7千方厘米麦叶,具有群居性并有一定迁移能力。2龄蝗蝻2小时可迁移l0米,成虫每次飞翔也可达10米。春季蝗蝻先在杂草上取食,然后迁到附近农田为害,夏季小麦或早春作物收获后,迁到谷田或其它禾本科作物田继续为害,到秋季,田间食料大减,待冬小麦出苗后,白天迁到麦田为害,晚上迁回杂草地栖息,直至霜降前后死亡。一般土质比较坚实偏粘,微带碱性,植被稀疏,土壤含水量8~22%之间的环境适宜产卵,蝻及成虫的发育适温为25-40。在蝗卵孵化期雨水偏多或雨量集中时,不利孵化。雨量越大,越不利蝗虫的发育,低温多雨发育迟缓且死亡率高。在高温干旱年,蝗虫发育快,存活率高,发生程度较重对土蝗的防治策略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土蝗优势种,选择主攻对象,掌握防治关键期,因地制宜做好春季挑治保春苗夏季普治保夏苗和秋季扫残保苗,尽可能将土蝗控制在发生基地和扩散之前。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25%来福灵乳油,或40%敌马合剂乳油等,采用机动弥雾机进行地面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每亩用75~100毫升;也可用40%敌马粉剂,或2%除虫精粉剂,或5%甲敌粉喷粉,每亩用5~2公斤粮、油、棉、麻、蔬菜、果树、林木的幼苗、幼根、幼茎及刚播的种子等       为害状
蝼蛄是最活跃的地下害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咬食各种作物种子和幼苗,特别喜食刚发芽的种子,造成严重缺苗断垄;也咬食幼根和嫩茎,扒成乱麻状或丝状,使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特别是蝼蛄在土壤表层善爬行,往来乱窜,隧道纵横,造成种子架空,幼苗吊根,导致种子不能发芽,幼苗失水而死。“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跑”就是这个道理。谷苗、麦苗最怕蝼蛄窜,一窜就是一片,损失非常严重。
形态特征
华北蝼蛄 成虫 体长39一45毫米,黄褐色全身密生黄褐色细毛,前胸背板筒形,背中央有1深红色斑,前足特别发达,适于挖土行进。卵 椭圆形,初产粒小黄白色,孵前2~3毫米探褐色。若虫 形似成虫,翅不发达,仅有翅芽。  非洲蝼蛄 成虫体略小于华北蝼蛄,长为30~35毫米,形态相似,淡黄色,密生细毛。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刺3~4个。卵 椭圆形,初为白色,后变暗紫色,老熟若虫25毫米,暗褐色 。华北蝼蛄生活历期较长,北方大部地区需三年完成代,以成虫及若虫在地下150厘米处越冬。春季土温回升至8时上升活动,在地表常留有10厘米左右长的隧道。4一5月进入为害盛期,为害返青的冬小麦及春播作物。6月中旬以后天气炎热时潜入地下越夏产卵,每头雌虫可产卵80~800余粒,卵期10一25天,8月上至9月中旬为害秋菜和冬麦,其后以8.9龄若虫越冬,第二年以12、13龄若虫越冬,第三年若虫羽化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第4年5月产卵。华北蝼蛄喜潮湿土壤,含水量22-27%时最适生存。因此在原区的轻盐碱地带,沿河、沿海及湖边等低湿地区最易发生。砂壤土及腐植质多的地方发生也重  非洲蝼蛄在江西、四川等地一年发生一代,黄淮及东北南部两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和若虫越冬。年生一代区,越冬成虫4、5间产卵,越冬若虫5、6月羽化成虫。在两年一代区,越冬成虫5月份开始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若虫发育至4~7龄,在40一60厘米深土中越冬,次年春羽化为成虫,4月上中旬产卵,每头雌虫可产卵60余粒,若虫8~9龄,个别l5龄,成虫寿命114~251天。成虫趋光性较强,行动也较华北蝼蛄灵敏,还趋牛马粪堆和末腐熟的有机物堆积多的地方。一年中从4月至10月春、夏、秋播作物均可遭受为害。2代,3—4代,江苏5代,福州6代。北方地区春季虫源系迁飞而来;在长江流域能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越冬;在广东、广西、云南则全年繁殖为害,无越冬现象。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产在5cm以下矮小杂草上,尤其在贴近地面的叶背或嫩茎上,如小旋花、小蓟、藜、猪毛菜等,卵散产或成堆产,每雌平均产卵800—1000粒。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等趋性较强。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食,为害不大;3龄后昼间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为害,动作敏捷,性残暴,能自相残杀。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
第七章 杂食性害虫.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七章 杂食性害虫.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