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建筑房地产 > 建筑房地产ppt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建筑语言:简体中文
建筑类型:国产软件 - 建筑房地产ppt
授权方式:共享版
建筑大小:3.73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09:54:07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建筑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建筑真差劲!就请您
      0%(0)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ppt介绍

对策实施四       交叉吊弦和辅助吊弦的安装,关系到机车在正进侧、侧进正时能否顺利过渡。结合受电弓和道岔尺寸,经过计算并在CAD上摆放后我们规定:从岔前定位点开始,侧线接触线以自然弧垂降坡,在交叉吊弦前降至与正线导高相同;在股道间距600mm处安装交叉吊弦,交叉吊弦间距为150mm+两接触线的相对位移值。      检查                 作业人员作业完毕后,QC小组成员都对交叉吊弦位置进行了检查,全部符合要求。             在随后进行的铁道部检测中,侧线80km/h顺利通过。 (一)在15个封闭点(75小时)内,完成了整个道岔无交叉布置方式的调整,在随后的冷滑、热滑、铁道部联合检测试验中,无不良反映,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且该项目从2007年2月以250km/h运行至今,没有接到因道岔引起的事故报告。 (二)通过此次QC小组活动,掌握了大号道岔无交叉布置的施工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为今后此类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在经济方面,避免了因工序不合格造成的返工、材料浪费、反复调整等工作,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十一、效果检查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QC小组把18号可动心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方式的调整工艺进行了整理、编制。联合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计划在全电气化局集团公司推广。 十二.标准化 附:工艺简介  施工工艺简述如下:  (1)道岔定位柱的布置 岔前定位柱B(E)距理论岔心10~15m,岔后定位柱C(F)距理论岔心25~30m,B-C、E-F跨距不大于45m。  (2)道岔定位各点拉出值 见《无交叉线岔平面布置示意图》  (3)各支柱处腕臂抬高情况:    A、D支柱--侧线腕臂比正线腕臂抬高300mm;    B、C支柱――正线腕臂比侧线腕臂抬高300mm;    E、F支柱――侧线腕臂比正线腕臂抬高300mm;  (4)各点线间距:    A(D)支柱――已出道岔区,腕臂计算按一般非绝缘转换柱处理。    B(E)支柱――正、侧线外轨间距相差150mm,计算远轨腕臂时,CX=邻轨限界+150mm。    C(F)支柱――正、侧线外轨间距相差1380mm,计算远轨腕臂时,CX=邻轨限界+1380mm。 如道岔已经到位,应按支柱实际位置的线间距进行腕臂计算。   无交叉线岔平面布置示意图  (5)在B、C、E、F处正线、侧线接触线高差及距离要求: ①在B(E)道岔定位柱处,侧线(B2或E2)接触线高出正线(B1或E1)接触线120mm。 ②在C(F)道岔定位柱处,侧线接触线高出正线接触线50mm。 ③在C2(F2)点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1245mm。 100 975 725 1245 1445 270 200 正线线路中心 侧线线路中心 正线接触线 侧线接触线 CX=3.10m 68 50 定位柱在直股侧的岔后定位柱分析 ——  岔后定位柱距理论岔心25m 150 150 100 120 CX=3.10m 正线接触线 侧线接触线 正线线路中心 侧线线路中心 定位柱在直股侧的岔前定位柱分析 ——  岔前定位柱距理论岔心15m  (6)C1(F1)处正线定位器坡度按定位器最佳工作状态的最小ANG1=14°调整,困难情况下不允许超过18°,定位器限位间隙应满足接触线动态抬升300 mm时限位的要求(L-1250定位器限位间隙为21.6mm,定位管角度ANG2=0°)。  (7)在C2(F2)点侧线弯刀定位器的直管部分的安装角度为不大于4°,定位底座底部距导线悬挂点高度不小于400mm,第一吊弦距定位点距离约9m,距C2定位点4m处在第一吊弦与定位点间增加辅助不悬挂吊弦。第一吊弦、交叉吊弦处导高与正线导高等高,误差-10mm/+20mm。  (8)侧线腕臂定位(即A2,B2,C2,D2,E2,F2腕臂)相对支柱的安装方向应在道岔开口侧。  (9)从B2(E2)点开始,侧线接触线以自然弧垂降坡,在交叉吊弦前降至与正线导高相同;在股道间距600mm处安装交叉吊弦,交叉吊弦间距为150mm+两接触线的相对位移值。     (10)吊弦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50 mm,吊弦应垂直安装,施工允   许偏差      为±20 mm 。吊弦应顺直,不应有松股现象。  (11)电连接线应顺直,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或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应预留满足温度变化的伸缩量,且不应有散股现象与线索连接面应涂电力复合脂。  (12)调整结束后用包络线检查尺进行检查,保证支持装置各部位均在包络线以外。  (13)模拟冷滑时,沿正侧线正反方向在岔区范围内各滑两遍,正线通过时,受电弓在正线、侧线等高区域外应不接触侧线接触线,进出侧线应转换平稳不得有脱钻弓及硬点现象。  (14)模拟冷滑时,在受电弓上示意出600半宽及1050半宽的始触区范围内,沿上述任何方向滑动时,始触区范围内的正侧线导线应在受电弓中心线的同侧。 十三.总结及今后打算            在QC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不但实现了预期目标,提高了施工质量,而且使公司掌握了一项先进施工工艺。使小组成员的创新意识、质量管理意识、参与意识、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以QC小组活动为载体,解决高速铁路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 谢 QC成果发布会    热  烈  祝   贺   胜利召开!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小组名称:              成立日期:2006年11月01日 课题名称: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注册登记号:DHGS-07-01 活动时间:2006年11月10日~2007年01月20日               课题类型:攻关型 序号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      称 文化程度 组内职务 受QC教育时间 1 男 33 工程师 本科 组长 72小时 2 男 46 高级工程师 本科 副组长 72小时 3 男 26 助理工程师 本科 副组长 72小时 4 男 48 工程师 本科 副组长 72小时 5 男 37 高级工程师 本科 组员 72小时 6 男 46 高级工程师 本科 组员 72小时 7 男 46 工程师 本科 组员 72小时 8 男 49 工程师 大专 组员 72小时 9 男 38 助理工程师 大专 组员 72小时 10 男 52 工程师 大专 组员 72小时 11 男 36 技师 本科 组员 72小时 12 男 39 技师 中技 组员 72小时 13 女 39 工程师 本科 组员 72小时 14 女 23 工程师 本科 组员 72小时 一. 小组概况 二. 术语解释           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     道岔                           在道岔上空,在两组接触悬挂相交处设置的限制器或限制管叫线岔。线岔的作用是,当一组接触悬挂的接触线被受电弓抬高时,另一组接触悬挂的接触线也能同时抬高,以使接触线不致发生刮弓现象。 侧线接触线 正线接触线 限制管    线岔                      布置就是在道岔处,正线和侧线两组接触悬挂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