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动力固结 “制造”硬壳层 地基处理试验研究 2010年8月 报告人:周虎鑫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 冲压动力固结 “制造”硬壳层地基处理试验研究 1.硬壳层的工程特性 2.冲压动力固结原理 3.试验工程设计与实施 4.孔隙水压力监测 5.“制造”硬壳层效果分析 6.结论 1.硬壳层的工程特性 硬壳层:是指软弱土地基由于荷载迁 移、蒸发和风化等因素长期作用,在 地表形成的一定厚度的硬层。 胶结结构性强,呈中等压缩性; 与土基密切联结; 具有很好的承载作用。 1.硬壳层的工程特性 封闭作用 壳体效应 2.冲压动力固结原理 冲压作用兼具揉、挤、冲击等作用, 使土体中产生大量的微裂隙,加速 孔隙水的排出形成土体固结硬层。 固结过程由表层至深层逐渐发生的, 低能量的强夯进行浅层固结, 是有效的。 3.试验工程设计与实施 清除场地表层植物土→铺设滤水土工布 →回填20~30cm砂砾石→冲击压实施工。 冲压施工参数 孔隙水压力动态监测、表面沉降观测、 地基土体原位测试、物理力学指标试验。 3.试验工程设计与实施 清除表层植物土 铺设土工布 3.试验工程设计与实施 铺设砂砾石垫层 3.试验工程设计与实施 埋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 3.试验工程设计与实施 3.试验工程设计与实施 冲击压实施工 冲击压实施工 3.试验工程设计与实施 4.孔隙水压力监测 通过对冲压施工中地基土体的 孔隙水压力监测,得出: 最佳超孔压范围; 最佳超孔压与冲压遍数的关系; 确定冲压施工合理间歇周期。 4.孔隙水压力监测 每冲压四遍后的读取孔压值; 冲压先进行20遍; 待孔压消散一定程度,又进行了 20~32遍的冲压施工。 4.孔隙水压力监测 4.孔隙水压力监测 一次性冲压遍数不宜大于16遍; 间歇后冲压遍数不宜大于12遍 ; 第一次冲压完成后的间歇周期不宜少于4天。 5.“制造”硬壳层效果分析 标准贯入试验(SPT) 3.5m以上的标贯击数有大幅提高遍。 5.“制造”硬壳层效果分析 干密度指标 冲压处理后干密度值明显增加,特别是3.0m以上的地基土体。 5.“制造”硬壳层效果分析 压缩模量指标 冲压处理后土基的压缩模量普遍提高,特别是4m以上地层提高尤为明显 。 5.“制造”硬壳层效果分析 前期固结压力试验 经冲压处理后,4.0m以上地层土均处于超固结状态,随深度增加而固结程度逐渐降低。 6.结论 硬壳层具有的特殊工程特性和利用价值, 可采用冲压动力固结“制造”一定厚度的 硬壳层来满足工程需要。 6.结论 25KJ冲压机的行驶速度10~12km/h ; 一次性冲压遍数不宜大于16遍; 间歇后冲压遍数不宜大于12遍 ; 第一次冲压完成后的间歇周期不宜少于4天。 6.结论 根据冲压处理后的试验检测: 冲压处理在地基浅层“制造”了3~4m的 超固结硬壳层,达到了预期的处理效果. 6.结论 冲压法动力固结具有的特点,在饱和软弱地基上“制造”硬壳层具有很好的优势,对本工程程的适宜性很好。 冲击法动力固结适用于:机场工程、公路一般低路堤路段(填方高度小于3m),稳定性满足要求。
会议报告文稿.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