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机械化滑道 机械化滑道的分类及组成 纵向机械化滑道的型式 横向机械化滑道的型式 机械化滑道的主要尺度 机械化滑道的基础结构及计算要点 Ⅰ、机械化滑道的分类及组成 1、 分类 按船纵轴线与滑道轴心线的相对位置划分为:纵向机械化滑道 和横向机械化滑道。 2、组成 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机械化滑道均由三部分组成: 下水滑道区:为船舶上下水的通道,倾斜状态; 横移区:是船舶从滑道区至船台区的过渡区,常为水平; 船台区:是船舶修造船的场地,设有多个船位,常为水平。 3、上墩、下水过程 上墩:船至滑道附近——水上定位——坐落在滑道的小车上 ——载船小车沿滑道向上移船——移至横移区——移至船台—— 落墩;下水:相反过程。 1、 船排滑道 特点:船体在船排小车上修造,滑道在水上部分即为船 台,船体修造处为倾斜状态。船排小车车架高度前后一致。 ⑴整体式船排:船排小车为刚性连接; ⑵分节式船排:小车间用一般链索连接,可调整间距, 重则密,轻则梳;并可根据船长来确定小车数量。 优点:结构和设备简单,投资省 缺点:船体倾斜,尾浮是船首压力大,不能斜转平;船 底修理不便;滑道的利用率不高,两侧不便多设平台。 适用:小船的修造。 2、 双支点滑道 特点:只用两台小车支撑船舶;船体可斜转平,修船处于水 平状态。 根据经验:船长20~35m,小车中心间距8~12m;船长50m, 小车中心间距30m 3、 摇架式滑道 特点:滑道顶端设一摇架,使船体从倾斜转为水平。 上墩工艺:水上定位——船上船排小车——拉船至摇架—— 摇平——移船至横移车——船台——落墩。 优点:滑道利用率高,用于多船台;船体处于水平状态,维 修方便。 缺点:船道压力大;环节增加,机械多,造价高;摇架对船 重有要求200~900t。 适用:纵向刚度大的中小船舶(200~900t) 4、 转盘式滑道 特点:在滑道顶端坡面上设一转盘装置,使船体斜转 平。 工艺:转盘旋转时,下支点边旋转边上升,下支点边 旋转边下降,斜转平。 优点:滑道利用率高;船体处于水平状态,维修方便。 缺点:船首压力大;转盘区构造复杂,机械设备多, 造价高;施工困难(旋转轨道时要求高精度);对船重有 限制。 适用:有合适地形,地质条件好,船重250~600t。 5、 自摇式滑道(变坡在横移区) 特点:船体斜转平在横移区的变坡过渡中进行。 工艺过程:水上定位(利用定位墩上的系船柱和岸上 电动绞盘,将船移至滑道上,利用船上岸上的标杆,对中 固定,船排小车放下)——沿滑道移动船(绞车拦截船排 小车,至横移轴心处,横移车仍处于倾斜)——横移摇车 ——移至船台——船台上修造。 优点:滑道利用率高;斜转平,省去接架转盘,环节 少;船体处于水平状态,维修方便;对船重限制小,可达 1000t。 缺点:变坡施工,精度要求高;对不均匀沉降,要求 严格施工,麻烦;船首压力大。 6、 斜架车滑道 特点:船排在双层斜架车上;船体始终处于水平;无船 首压力大。 工艺:水上定位——船上双层车——双层车移至滑道顶 端——船排小车带船舶上横移车——横移车至船台位置—— 船排小车带船上船台。 优点:滑道利用率高;船体处于水平状态,维修方便; 无船首压力;对船的适应能力较强。 缺点:要求滑道末端水深大,滑道长;工程量增加,造 价增加。 适用:大型船舶的上墩下水作业,能适应不同类型的船 舶。 7、 纵向机械化的一般特点 ⑴下水滑道一般垂直于岸线布置,占用岸线短;但要求 滑道长且末端水深较深。船舶手水流影响较大; ⑵在沿下水滑道上的斜轨移船过程中,由于牵引力与船 轴平行,船体不易侧扭,特别是采用整体式下水车时, 船体更为稳定。 ⑶当采用船排小车沿下水滑道向上移船时,在船艏已经 出水而船艉仍浮在水上的时刻,船体受弯,对纵向强度低的 船只不利。 ⑷下水滑道总长度和下水滑道区所占面积均比横向滑道 小,造价低于横向滑道。 ⑸滑道末端水深比横向滑道大,末端容易受淤积影响。 1、 横向高低轨(或高低轮)滑道 组成:滑道区、横移区、船台区 特点:横移区就是滑道的水平区,并在滑道斜坡区和水平区 间有一曲线过度段。 ⑴高低轨:所用的上墩下水移船小车与自摇式纵向滑道中的 横移车相同,前后车轮在同一高度,但车架后端有一对附加轮。 滑道上高轨和低轨与横移区上的相应轨道相,都应用相同半径的 圆弧连接起来,以确保过度段上相同高程处高低轨道之间的距离 恰好与下水小车上两车轴的间距相等。 高低轨道有六种设置方式。 ⑵高低轮:所有轨道都在同一高程上,而移船车中的 附加轮和主要行走轮布置不同高度上,斜坡而行驶,斜轮 承要水平行驶,水平轮承重。 在上述六种布置形式中,近来多采用后面四种,即高 低轮滑道。目的是避免在滑道的斜坡段造高低轨道,以便 于施工。同时,将高低轨道或凹槽铺设在水平段横移区, 在陆上进行结构处理比较方便,降低工程造价。 高低轨(轮)横向滑道的载重量在200~3000t。 ⑶高低轨(轮)特点 ①下水车兼做横移车,斜转平不需换车,转向环节少 ②上墩下水船体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同斜架车滑道) ③在下水轨道与横移区轨道衔接处,用曲线高低轨连 接(同一半径,不同圆心画圆弧,分别与斜坡轨道和水平 轨道相切) ⑷高低轨(轮)缺点 高低轨轨道基础结构复杂施工麻烦高低轮临水侧的下 水架,要求滑道末端水深大,在横移区轨道下,要流出下 水车外侧高腿的回槽,施工麻烦 。 2、 梳式滑道 ⑴组成:斜坡滑道区、横移区、船台区; ⑵工艺:水上定位——斜架车载船移至横移轨搭接处 ——船台车移至船底——斜架车下行,船体移至船台车上 ——船台车载船移至船台——落出墩,船台车退出。 ⑶特点: ⑷适用:船重小于3000t的平底河船 4、 横向机械化滑道的共同特点 ⑴插横向上墩,不便于水上定位; ⑵因移船方向与船体纵轴线垂直,船体容易受扭; ⑶因船上墩下水无艉浮现象,船体不受弯,所以适合纵 向强度低的船舶。 ⑷下水轨道总长度大于纵向滑道,造价较高; ⑸占用岸线长,但所需水域宽度小; ⑹船舶上墩下水手水流影响小; ⑺滑道末端水深比纵向滑道小。 一、滑道设计水位的确定 滑道设计水位是确定船台地面和滑道末端工程的主要因素。 1、设计高水位:以保证船厂陆域不被淹没为原则,与港口码 头相同。 2、设计低水位:与港口码头不相同,主要是使用要求上的不同。 ⑴港口码头:船舶停靠经常,连续时间长,以全年大部分时 间能保证通航停靠为目的确定设计低水位(如海港,历时累计频 率达到98%的潮位,河港历时保证率92~98%的水位)。 ⑵滑道:作业10多次/月,间歇不连续,时间短(1~2h/次)以在一定时间内(如一个月内,枯水期或一年内)某水位可能出现的次数(即为生产所需的次数)且每次持续时间1~2小
机械化滑道.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