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报告 演习背景信息(事故、地点、时间、气象条件等); 演习任务; 参与演习的应急组织; 演习情景与演习方案; 应急情况的全面评价,包括对上次演习不足项在本次演习中表现的描述; 有关建议 演习发现的问题与纠正措施建议; 对应急预案和有关程序的改进建议; 对应急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方面的建议; 对应急组织、应急响应人员能力与培训方面的建议; 1、03年2月18日大邱地铁惨案 1079起火 综合控制室 1080列车 火灾通报 行动指示 乘客被困 逃生拔走机车主控钥匙 24个车门仅有4个被打开 死亡198人超过92%是1080 典型案例1 自动断电 珠海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 1994年6月16日 棉仓安装作业 拉动电线短路 棉堆起火 工人不会用灭火器 调本市4台消防车 厂区无消防栓 3公里外取水 调邻近城市28台消防车 11小时后大火扑灭 清理阴燃棉包 现场4百多名工人 厂房倒塌 死亡93人 爆破剩余厂房 火蔓延氧气瓶爆炸 调本市4个中队24台消防车 典型案例2 应急演习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也是训练的最高形式,演习应该在培训和训练后进行。演习是在模拟事故的条件下实施的,是更加逼近实际的训练和检验训练效果的手段。事故应急演习也是检查应急准备周密程度的重要方法,是评价应急预案准确性的关键措施,演习的过程,也是参演和参观人员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 * 演习的目的是:验证应急预案的整体或关键性局部是否可能有效的付诸实施;验证预案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方面所具备的适应性;找出预案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确保建立和保持可靠的通信联络渠道;检查所有有关组织是否已经熟悉并履行了他们的职责;检查并提高应急救援的启动能力。 * * 谢谢 * * (一)公安消防 (二)核事故 (三)森林火灾 (四) 海上搜救 (五)矿山事故 (六)化学事故 (七) 铁路事故 (八) 民航 我国现有重大事故专业救援体系 以开展人员医疗救治工作为主 依托于化工企业职业病防院的八个区域抢救中心(吉林、沈阳、大连、济南、青岛、上海、株洲、天津等城市),约150多人。 (一)公安消防 (二)核事故 (三)森林火灾 (四) 海上搜救 (五)矿山事故 (六)化学事故 (七) 铁路事故 (八) 民航 我国已有重大事故救援体系 由各铁路局应急救援机构承担 救援人员约4千多人,救援列车170余列,轨道起重机约200台。 (一)公安消防 (二)核事故 (三)森林火灾 (四) 海上搜救 (五)矿山事故 (六)化学事故 (七) 铁路事故 (八) 民航 我国已有重大事故救援体系 主要集中在各民用机场,多以消防队形式存在 公安警察2500多人,空中警察和消防人员各约2000人,医务人员1400多人,机场专用消防车120多辆,机场辅助消防车60多辆。 第三部分 应急演习 应急演习的必要性 演习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 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 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 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增强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提高社会应急意识。 应急演习类型 桌面演习 功能演习 全面演习 1、桌面演习 目的:没有时间压力情况下 明确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问题,锻炼演习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和解决预案和程序中的问题,取得一些有建设性的讨论结果; 功能性演习和全面演习的基础。 形式 通常在会议室举行; 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 按照应急预案和标准行动程序,讨论所应急采取的应急行动; 讨论问题不受时间限制; 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并形成书面总结和改进建议。 主要特点:是口头“走一遍”应急响应的场景,成本低 图片 模型 文字说明 桌面演习场景与道具 2、功能演习 功能演习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 分为单项演习和组合演习。 目的:是为了熟练和检验某些基本操作或 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需的技术和实战能力。 单项演习:通讯联络、通知、报告程序;资源调配,人员、装备及物资器材(装车)到位;化学监测与侦察;现场警戒;人群疏散;医疗救护;洗消去污;消防行动;公共信息传播等。 组合演习:可将具有较紧密联系的多个应急功能或任务组合在一起进行演习,以加强各应急救援组织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性。 如:化学监测、侦察与消毒去污之间的配合; 警报、紧急公告、公众疏散与医疗、药品发放; 扑灭火灾、堵漏、工艺处理的相互配合等。 全面演习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开展演练。 全面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来开展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总体反应和应急能力。 3、全面演习 参与部门多 使用道具齐全 全面演习 象真实事故一样 应急预案、程序的制定及有关应急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 所面临的风险性质和大小。 演习成本及资金筹措状况。 关键部门对应急演习工作的态度。 应急组织投入的资源状况。 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应急演习的规定。 选择演练类型应考虑的因素 无论选择何种演练方法,应急演练方案必须与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需求和资源条件相适应。 循环往复 桌 面 功能 全面 参演人员 演习人员 控制人员 模拟人员 评价人员 观摩人员 根据模拟场景和紧急情况作出反应 执行具体应急任务 如抢救伤员或被困人员 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 获取或管理资源 与其他应急人员共同控制事态 尽可能按真实事件一样决策或响应 应熟悉应急响应体系和所承担的任务及行动程序 参演人员 演习人员 控制人员 模拟人员 评价人员 观摩人员 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习情景,控制应急演习进展的人员。 确保演习充分和演习进度; 确保演习既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又富有一定的挑战性; 解答演习人员的疑问,解决演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保障演习过程的安全。 参演人员 演习人员 控制人员 模拟人员 评价人员 观摩人员 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气象条件、模拟泄漏等。 模拟受害或受影响人员。 扮演、替代某些未能参加演习的部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机构或部门并不参与此次演习; 参演人员 演习人员 控制人员 模拟人员 评价人员 观摩人员 观察重点演习要素并收集资料 记录事件、时间、地点详细演习经过 观察行动人员的表现并记录 在不干扰参演人员工作的情况下,协助控制人员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 根据观察,总结演习结果并出具演习报告 参演人员 演习人员 控制人员 模拟人员 评价人员 观摩人员 有关部门 外部机构 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 应急演习过程 策划与准备 演习实施 演习总结 成立演习策划小组 确定演习日期 确定演习任务和参与范围 编写演习方案 确定演习现场规则 准备分发工作文件 指定和培训评价人员 安排后勤工作 讲解演习方案与演习活动 1、策划与准备 确定演习任务与范围 需求分析——确定应急演习的一组重点内容; 确定参与部门范围,进行职责分配(签定协议) A类 1:应急动员 2:指挥和控制 3:事态评估 4:资源管理 5:通讯 6:应急设施、装备与显装置 7:警报与紧急公告 8:公共信息
事故应急预案.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