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教皇奶牛”的解放 路德根据圣经中的说教,提出人对 上帝的信仰全在于人的心灵中对上 帝的虔诚,并在心灵中深刻忏悔,祈求上帝的恩赦。进而提出,人的得救是人们自己的事情,一切外在的东西,诸如宗教律法、宗教礼仪以及各级神职人员都是多余的,根本无需这些中介。人们只要有效地运用圣经,就可以使灵魂得救。 路德的宗教改革纲领,表达了市民阶 级的社会、政治和宗教的要求,也反映出德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路德的上述主张的意义在于它对宗教礼仪和宗教律法的否定,在于它对教皇和教会的无尚权威的否定,并为世俗权力插手教会事务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路德的全国性的宣传之下,仅过了短短三年,路德就在德国各阶层人民中获得很高威望,以致教皇的特使在其报告中不得不承认,德国的十分之九的人在呐喊着路德,高喊消灭罗马教廷。在路德影响下1524年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但后来路德并不支持这一起义,农民起义到1525年被武力镇压了下去。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过程与方式的对比 对比点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各作品 中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宗教色彩减淡。 1530年,马丁·路德相继发表的三篇文章中概述了他的政治和宗教纲领,希望恢复早期基督教的精神。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过程与方式的对比 对比点二: 文艺复兴是以文学、艺术这些思想方面的改革为主。如达·芬奇 宗教改革则以政治斗争、战争及宗教争执为主。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过程与方式的对比 总结:宗教改革失败了。作为它的一面旗帜,路德教也会在历史潮流中倒下。它解救了罗马天主教统治下的信仰危机,却无法像文艺复兴那样,明确告诉世界:人才是最宝贵的!正如人文主义的奠基者彼德拉克所说的:“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可见,作为文艺复兴的基础的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强调现实生活的精神,更是一种为创造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正是它激励着人们发现了新大陆,正是它超越了宗教改革,为将要兴起的资产阶级点亮了前进的道路。 * * “教皇奶牛”是指谁? 他们为什么要反抗? 谁是他们这次反抗行动的领导人? 自学要求: P11-P12 出售免罪符 德意志受罗马教会剥削最严重,各区省反对教会的呼声日益强烈 马丁路德反对免罪符,引发宗教改革 “ 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他相信上帝就可以丰丰厚厚地得到这些礼物。”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所说的“无须做任何事情”是指什么事情? 假如你是马丁路德,听了教皇的话,你会怎样反驳他? 路德的主张与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有什么相通之处? ○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 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 教会;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寻找经典依据。 从表达思想的形式看,人文主义者通过“ 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宣传人文精神,而路德也从基督教的经典中 寻找理论支持。 看图5-15 《1650年欧洲的宗教形势图》 了解天主教与东正教各自的势力范围; 分析新教分布的区域特征及影响。 ·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全国,各地的教会 纷纷独立。这一时期,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 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相继摆脱 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教皇奶牛”的解放1.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