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第七章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视频资料: 三大外交决策 “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中苏两国积极谋求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当中国政府派出志愿军入朝作战时,苏联向中国提供了武器装备。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5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成为盟国,全面友好合作。但是两国两党间仍存在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以及苏共的大党主义,给两国两党关系蒙上了阴影,为以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先后有20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争取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外交成就。 (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1. 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2. 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3. 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 (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1.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3.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 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支持越南人民,把反对美国侵略者的斗争进行到底。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调整中美关系,实现了中美建交 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改善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视频资料: 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关系的不正常状态,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揭开中日关系新的一页。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视频资料: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在1971年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时,以压倒多数票通过由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和对外关系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确立了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 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视频资料: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于1982年9月提出并于1984年5月由六届人大二次会议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科学构想。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一国两制的实现 (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得巨大的发展 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 多边外交日益活跃 与一些国家建立新型伙伴关系 (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 1992年中国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并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不结盟首脑会议; 中国同七十七国集团的友好合作关系获得了建设性的发展。 (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2002年各国外汇储备比较示意图 (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1. 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2. 中国具有21世纪的地缘战略优势; 3. 中国属于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具有后发展优势; 4. 中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增长迅速,民族团结,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二)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 冷战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壮大,国际安全环境相对稳定。但是在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单极化和多极化的矛盾、全球化和发展问题、民族冲突和宗教矛盾,这些都深深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安全环境。 (二)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 中国的周边地区大致可从地理上分为北(俄罗斯和蒙古)、东(东北亚和东南亚)和西(中亚和南亚)三个部分。 北部总体而言形势良好,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平稳局面的可能性非常大。 东部则是中国的地缘政治大患,形势复杂多变,尤其台湾问题和南沙问题。 中国的西部的安全环境,近期以来也出现了恶化的趋势。 (二)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 (三)中国的国家利益 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意义 (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意义 (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意义 (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意义 (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意义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三)中国国际战略的大思路 (三)中国国际战略的大思路 中欧关系 江泽民主席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 胡锦涛主席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 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得巨大的发展 中国同朝鲜、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孟加拉、尼泊尔、巴基斯坦等邻国的传统友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和这些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会见来访的韩国总统金大中。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 1999年2月,胡锦涛副主席访问南非。图为南非总统曼德拉在总统官邸会见胡锦涛副主席。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总理会晤 返回本章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 中国的多边外交 (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二)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 (三)中国的国家利益 返回本章 中国的经济增长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外汇储备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社会主义大国 联合国 常任理事国 发展中国家 核大国 贸易大国 中国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返 回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问题 返 回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国家利益,即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 安全利益 文化利益 经济利益 政治利益 返回本章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意义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三)中国国际战略的大思路 返回本章 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 1.时代观 “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 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 2.外交定位 明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判断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坐标和国际格局中的位置 坦率地说,我们这一角力量是很单薄的。我们算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国又是小国。 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 3.外交目标 跨世纪中国外交 战略的经济目标 跨世纪中国外交 战略总目标 跨世纪中国外交 战略的国际目标 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 4. 外交政策和策略 不与大国结盟和建立战略关系; 探索新时期解决国内外争端的新途径; 以国家利益而不是以意识形态来决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建立国际新秩序;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返 回 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对外开放 加强合作 两手抓 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发展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实现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项根本保证; “平等互利”是各国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和平共处”则是上述四项原则的目标和结果。 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 * 结束 放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主讲人:冯雪芹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大发展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返回本章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40年经验和共产党的28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40年和28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
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提供资料丰富]ppt.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