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思考题(远离违法犯罪) 1.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每一种行为都会导致一定的后果,而且一种行为往往会有多种结果。每个人都应该考虑到行为的后果,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善于分辨是非善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要自省自律,避免自己做错事。一旦做错了事,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2.违法与犯罪 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包括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等。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首要特征和本质特征。②触犯刑法,是法律标志。③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区别:相对犯罪而言,对社会危害较小的违法行为,称为一般违法行为。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性,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 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其本质是相同的。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条件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我们要勇敢而坚定地抵制、拒绝“黄、赌、毒”和“法轮功”等邪教的不良诱惑。 思考题:1.列举未成年人常见的不良行为 ⑴旷课、夜不归宿;⑵携带管制刀具;⑶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⑷强行索要他人财物;⑸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⑹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⑺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⑻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2.如何培育自己的责任感? 首先,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那就要从小养成自强自立的习惯。例如,让自己尽可能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自觉完成家庭作业,信守自己的承诺,到一定年龄时打工挣自己的零花钱等等,从小培养自己的自我独立意识。 其次,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把自己当作家庭所需要的,且应该对家庭做出贡献的一名成员看待。自己和父母一样有责任和义务分担家庭的所有事物和困难,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还要帮助家里做家务。要从小培养自己对家庭、对亲人的爱和责任感。 第三,对自己所属的小团体负责,从小学习各类社会角色的扮演,培养团队精神。 第四,对社会负责,从小树立公民意识。要懂得以讴歌对社会有责任感并为之做出贡献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哟偶成就的人,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参加各类有益的志愿工作、义务募捐活动等,为更广泛的社会团体做出贡献,开拓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3.怎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⑴提高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于行为的正确认识。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⑵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无巨细,都要对自己提出明确、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并且认真依照去做,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习惯了。 ⑶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的人很难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⑷建立督导机制。良好行为的建立除了靠自身努力还要靠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就更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建立。 4.结合身边的具体事实,谈谈“黄、赌、毒”的危害。 青少年好玩、好奇、社会阅历浅,容易受到“黄、赌、毒”的引诱。“黄、赌、毒”害人不浅,使无数的人走向不归路,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使无数青少年走向罪恶的深渊。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筑起坚固的心灵防线,坚决抵制他们的入侵。 5.2000年1月23日下午,19岁的女大学生因受到“法轮功”的诱惑,走向自焚之路,罪魁祸首是谁?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重演? 罪魁祸首是“法轮功”。我们广大青少年要自觉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蛊惑,筑起坚固的防线,抵制不良诱惑;加大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们要宣传科学、相信科学,珍爱生命。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思考题.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