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拓展应用 1、 4千克 =( )克 3吨 =( )千克 50000克 =( )千克 ( )t = 2000 kg 18 t =( )kg ( )kg = 6 t 2、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500 50 250 5 3、连一连。 2克 2千克 200千克 400克 4、在○里填上“ ”“ ”或“=” 500 kg ○ 3 kg 1 kg ○ 300 g 9 kg ○ 9000g 800 g ○ 10 kg 3 kg ○ 3 t 4000 g ○ 4 t 8000千克 ○ 8吨 4500克 ○ 4千克 3 t ○ 3600 kg 5 t ○ 5000 g 课后反思: 购物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挂图! 二、探索新知: 213元 42元 12元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12 × 4 = 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12+12+12+12=48 (2) 1 2 (3) 1 2 1 2 × 4 1 2 × 1 2 4 8 4 8 三、拓展应用 1、试一试: 买两个书柜需要多少钱? 213×2=( )(元) 2 1 3 × 2 答: 2、 1 4 3 1 1 2 3 2 1 4 × 2 × 3 × 3 × 2 3、7×3+4 8×6+3 5+2×8 2×6+5 4×9+6 3+6×7 4、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羊毛衫132元 5、填表。 2辆 3辆 4辆 5辆 6辆 7辆 8辆 大车乘客数 60 小车乘客数 24 课后反思: 去游乐场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 × 4 = 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三、拓展应用 1、连一连。 2 × 32 15 × 4 16 × 5 26 × 8 5 × 12 19 × 5 60 × 7 4 × 30 3 × 16 24 × 2 52 × 4 15 × 6 17 × 5 4 × 16 3 × 40 84 × 5 2、 2 3 1 6 4 8 7 2 × 2 × 5 × 2 × 4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 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4、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课后反思: 乘火车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火车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 × 5 = (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70 × 5 = 350, (2) 1 2 2 × 5 = 10, × 4 350 + 10 = 360。 4 8 答: 三、拓展应用 1、 4 × 6 + 3 7 × 5 + 4 8 × 6 + 3 9 × 7 + 5 3 × 6 + 6 9 × 2 + 7 2、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5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同学有91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3、谁的年龄大? 4、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先乘5时的火车,有乘2时的 汽车。 小明家 汽车每时行45千米 姥姥家 火车每时行120千米 (1)在图中标出,出发后3时火车的大概位置。 (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课后反思: 0 × 5 = ?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下.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