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快乐》 宾县宾安镇中心校 潘宇 一、教材分析: 《分享的快乐》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们共欢乐》这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一课包括“我们班的分享日”、“我们共享用”、 “活动天地”、“故事与思考”四部分,“分享”是本课的主题,教学活动设计由个体的分享,扩展到集体生活中的分享,让学生体验由分享带来的的快乐,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正处于从自我中心转向了解他人的发展阶段,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他们对自己参与生活感到好奇、充满自信,他们愿意与周围人真诚交流,但因为不会沟通而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时机,帮助儿童逐步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进一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想法,明白正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三、设计理念: 教育要回归儿童生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习做人,让儿童在活动中探究、感悟。 四、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交流、体验来自合作 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 现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学难点:学会与他人分享,明白分享 是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六、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难点,达到目标,主要采用了活动实践法,以活动为纽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享意识。 七、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课我设计了三个主题活动: 活动一:分享、感受快乐; 活动二:共享、体验快乐; 活动三:探究、感悟快乐。 导入: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老师对学生来说非常神秘,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开展师生互相提问活动,在回答完学生的问题后,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快乐吗?愿意与大家分享快乐吗?以师生互问为主线,导出课题——分享的快乐。 活动一:分享,感受快乐 1、分享才艺 2、分享物品 活动二:共享,体验快乐 联系生活,理解分享。 1、体验 2、共享 活动三:探究,感悟快乐 探究故事,分享智慧。 1、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故事与思考”。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解说词,把故事讲出来。 3、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故事中的盲人为什么在黑夜时点灯笼?这一问题。 活动三:探究,感悟快乐 探究故事,分享智慧。 1、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故事与思考”。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解说词,把故事讲出来。 3、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故事中的盲人为什么在黑夜时点灯笼?这一问题。 结束语: 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快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快乐,充分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本课教学追求的目标,整体设计还不够完善,请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导。 祝大家工作顺利 * * 我们共享用 故事与思考
分享的快乐.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