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执教人:刘云敏 1、亲历科学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按课文要求准备。 2. 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 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 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 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2、认识自己 【教学目的】 1.探究过程和方法: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而且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 ·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全家福照片、投影片、性状遗传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1.这两位同学的长相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他们长的不一样,那他们像谁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像谁”的问题。 新授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特征 (1)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这位同学是双眼皮,这位同学是单眼皮;这位同学有酒窝,但他却没有等等。你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的特征代码? (2)阅读P25图 书上是从哪几方面研究人类特征的?上面一排是编了字母的,下面的却编了数字,有什么区别吗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②对照书上的图,写出你自己的特征代码 (3)核对特征代码 请一位同学报出自己的特征代码。 有没有人发现自己的特征代码和他是一样的? 他们长的都不一样啊,特征代码却是一样的。怎么办?(选用更多的对比方法就行了) 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这一些在不同人身上表现不同的样子,这些特征我们就称为性状。就像书上的四个性状,都是两种表现形式的,这样的特征、性状,就可以作为研究人体遗传现象的素材。 2.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 经常会有人说某个同学像爸爸或者妈妈。你究竟长得像谁呢? 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全家福,也可以请周围的同学看看你长得像谁. 你长的像谁?哪些地方像?描述一下 人们就把子女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不仅面部特征可以遗传,而且连身高、音色、智力等等都可以遗传。 是不是每个子女与父母长得都一样?那不就是克隆人了吗?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某些特征既不像爸爸、又不像妈妈的? 那这种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什么呢?(变异) 所以,世界上除了克隆以外,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3.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分析P27表格,你的哪些特征是从父母那儿遗传的?哪些特征和父母是不一样的? 你还调查过其它特征吗?完成P27下张表格 对于以上的调查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巩固总结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哪种现象? “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是哪种生命现象? 2、你今天知道了什么? 课外思考 人为什么会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板书设计 2、认识自己 遗传 相似 普遍存在 变异 不相似 教学后记: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而且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人们就把子女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不仅面部特征可以遗传,而且连身高、音色、智力等等都可以遗传。进一步认识了自己。常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脊椎骨的发育以及四肢骨骼的生长。从医学角度来讲,长高关键在于骨骼的生长发育,特别是下肢骨骼的生长发育;骨骼的生长有赖于骨端骺软骨的增生,运动能够对骺软骨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所以,持久的锻炼能够使个子长高一点。从少年时代就进行体育锻炼,对身高的增长效果十分显著,通常能增长3厘米,甚至还可更高。哪些锻炼对于增高最有帮助呢?第一应该是跳跃性比较强的运动,比如跳高、跳远、篮球和排球等等。第二是游泳,腿部的蹬夹以及强力的屈伸,可以起到强筋健骨、牵伸肌肉以及韧带的作用。第三就是跳绳、跳橡皮筋,这种简便而且又被少年儿童深深喜爱的活动也能刺激骺软骨、韧带以及肌肉,使其发育良好。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植物,以及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2.向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有关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视频等并做成网页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上课调用。 学生准备:了解本地有没有珍稀动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有些是非常珍贵稀少的动植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些我国珍稀的动植物。(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或视频) ①学生查找、收集、交流以,老师巡视。 ②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广播,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③师生小结:大熊猫又叫猫熊。它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大熊猫体胖,长约1.5米,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它熊猫。大熊猫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某些小动物为食。大熊猫生长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熊猫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80年,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世界熊猫研究中心,专门对熊猫进行观察和研究。 2、让学生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朱鹮”的资料。 ①学生查找、收集、交流以,老师巡视。 ②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广播,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③师生小结: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稀少的鸟之一。雄鸟体长80厘米,雌鸟稍小些。全身羽毛白色,飞羽粉红色。头顶、额、眼周、下嘴、脚部有朱红色,故叫朱鹮。生活在沼泽、山区溪流旁,栖息于树上。以蟹、蛙、小鱼、田螺为食。在1981年5月以前,全世界仅发现有5只这种鸟,号称“国际保护鸟”。1981年5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洋县又发现了7只朱鹮。后来,又孵出了6只小朱鹮,使朱鹮的总数上升到18只。朱鹮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现在我国已在陕西建立了“朱鹮群体观察站”,观察和记录朱鹮的全部生活情况。 3、按上述方法,认识其他几种珍稀的动物——东北虎、扬子鳄、金丝猴、白鳍豚、中华鲟、丹顶鹤等。 4、认识珍稀植物“银杉” ①学生查找、收集、交流以,老师巡视。 ②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广播,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③师生小结:银杉是一种高达20米的树木,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带子”闪闪发光,所以人们称它做银杉。它是世界上珍稀的植物,仅生存在我国,目前只有2000多株,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5、认识珍稀植物“水杉” ①学生查找、收集、交流以,老师巡视。 ②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广播,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③师生小结:水杉是一种高达35米的树木,叶淡绿色,在树枝上排成羽毛状,非常好看。它也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的植物。 6、按上述方法,认识其他几种珍稀的植物——银杏、珙桐、望天树、桫椤、金花茶、鹅掌楸等。 7、提问: ①现在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稀的动物?有哪些珍稀的植物? ②为什么称它们为珍稀的动植物?(有的数量极少,有的仅在我国有。) 8、指导学生认识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①你知道这些动植物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吗? ②这些动植物所以这样稀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由于温度、湿度等变化,大片竹林死亡,熊猫的食物没有了,就会造成熊猫大量的死亡。另一方面是人的乱捕乱杀、胡乱砍伐。由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它们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有的已经濒临灭亡。 ③讨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3.指导学生认识如何保护珍稀动植物 讨论:怎样保护珍稀动植物呢? 为了保护珍稀的动植物,国家颁布了法律,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