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穿插了许多孩子在“当家”过程中的小情趣、小幽默,十分有新意。全文有这样三个特点: ①角色转换巧。作者朴朴实实地写出了两个人——“我”和妈妈,在角色装化以后表现出来的陌生感,巧点中心“理解”。 ②伏笔设的巧。“我”通过“当家”实践,体会到家务劳动的不易,由此对平时默默操劳的父母加深了理解,这是一般学生都能写的。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作者不是直白地说出这些体会,而是让读者与作者一起走进故事,一起对妈妈的行为反常而生疑惑,最后再讲清原因,点出主题。 ③详略安排得当,各有侧重,抓住了“点”,有分寸地展开,较好地叙述故事。 一、指导如何将一个句子写具体 二、指导如何写细节 方法(一)以一个具体事物作为突破口,角度要选 的小,以此为线索,反映较大的主题。 方法(二)叙事中要关注每一环节主人公的心理活 动,从细微处显精神,揭示主题。 方法(三)抓住精彩的细节,配合心理活动,突出 主题思想。 三、指导如何选材 一指导如何将一个句子写具体 天气真冷啊! 一指导如何将一个句子写具体 “西北风呼啸着,枯树枝发出咔啦咔啦的响声” “人们将领子竖起来起来,头缩在里面”, “人们呼出来的气一下子就结成了一层雾气” “人们纷纷将手缩进袖管里,还不停的跺着脚”, “我刚喝了一碗热豆浆,可只一会肚子里又凉了” “是……也是”“于是……”“虽然……可是” “天气真冷啊!西北风呼啸着,枯树枝发出咔啦咔啦的响声,此时,站台前的人躲在角落里避风,人们将领子竖起来,头缩在里面;有的人将手缩进袖管里,还不停的跺着脚。人们呼出来的气一下子就结成了一层雾气”。 我面对着老师,羞愧极了。 我面对着老师,羞愧极了。 我面对着老师,耷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两只手下意识地搓着衣角,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我懊恼极了,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中队干部,我却干出这种令人失望的事。我的目光在地上搜索着,如果地上有一道裂缝的话,我一定会钻进去。 二指导如何写细节。 一个精彩的细节抵得上大量笔墨的铺陈,抓住人物的细微动作,人物的外貌特征,一个时段中特殊的环境,真实展现故事中情境,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今天餐桌上又有一盘喜蛋。这可是爸爸最喜欢吃的。你看,爸爸吃得那么津津有味,还发出“啧啧”的声音呢!喜蛋真有那么好吃吗?我疑惑地问爸爸。“那当然,不信,你尝尝!”爸爸边吃边说。我小心地拿起喜蛋剥了起来。咦!喜蛋里的小鸡真难看啊!小鸡头歪歪地搭在一旁。这能吃吗?我又抬起头看爸爸。我觉得奇怪,这么倒胃口的东西竟能让爸爸吃得这么有滋有味:他有时把手指头放进嘴里一吮一吮的。爸爸终于看出我的心思,笑着说:“小丫头,不敢吃吧?呵呵!”“谁说不敢?你能吃难道我就不能?”我不服气。但这玩意儿到处是毛,叫我从何下口呢?头?太恶心了,还有眼珠子呢!尾巴?不行不行,这地方可是排泄用的;背脊?对,就吃这里!我酝酿了一下勇气,就闭上眼睛咬了一口,小心翼翼地咬着咬着,我突然觉得小鸡的毛在我的嘴巴了一撮一撮地竖了起来,它的五脏六腑也好象在我的舌尖上翻动。这种感觉差点让我的血脉停跳。“哇!”我将嘴里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连舌头也不敢缩回去,生怕还留着什么。 这段文字生动真切地再现了吃喜蛋的独特感受,尽管没有什么抒情的内容,但字里行间流露了这次经历在作者心里留下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并决心再也不吃“喜蛋”了;尽管没有什么高深的思想内涵,但极富有生活情趣,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 方法(一)以一个具体事物作为突破口,角度要选的小,以此为线索,反映较大的主题。 原来是个极瘦小的女人。她脸上挂满了汗珠,一只手死死撑着车壁,面前却留着一块小小的空隙。奇怪!我低头看去,哦,是个小家伙。他很矮,正从母亲留下的空隙中往上看,眼睛里隐约有一丝惊恐,紧紧地抓住妈妈的另一只手。这样颠了一站又一站。我分明看见那只手在颤抖,她累坏了!突然,一个急刹车,小孩的头猛地撞向车壁。天啊!……却见那只手极快地插进孩子的头与车壁之间。孩子的脑袋撞在了母亲温柔的手里。那只手还极轻柔地抚摸了他一下。 这段文字中“一只死死撑着车壁”的手,在急刹车时“极快地插进孩子的头与车壁之间”。作者以敏锐的眼睛捕捉了这一动人的细节,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悄悄将伟大的母爱流入读者心中。 我哼着歌,轻快的上了楼。当钥匙插入锁孔时,习惯的停滞了唱歌。进了家门,一看妈妈不在,高兴得跳进屋里,飞快地打开录音机,让理查德的钢琴曲充溢全屋,我静静的躺在沙发里如痴如醉地欣赏着……突然,听到钥匙声,我本能地、反射性地跳起来,敏感的神经告诉我妈妈回来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录音机,飞快地取出钢琴曲、塞进了英语磁带,并慌忙抓起英语书,“有声有色”的读起来,妈妈推开门一看,不便打扰我,退了出去。不看也知道他脸上肯定堆着满意的笑。我苦笑着,把英语书一下扔得老远,接着便发起呆来…… 文章中家长望子成龙当然无可厚非,但要求过高,管制过严却往往事倍功半。作者只选取了一个生活小片段,反映的现实问题却让人深思。 方法(二)叙事中要关注每一环节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从细微处显精神,揭示主题。 车锁终于打开了,可我的脚却迈不动。一想到回家后要面对爸爸妈妈喋喋不休的追问便头皮发麻,心头发怵。唉,还是面对现实吧,弄明白自己究竟考得如何,不仅可以向父母交待清楚,自己心里也踏实,周末才能过得太平。即便这次没考好,也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啊!想到这儿,我下了决心,按逆时针方向转了几圈钥匙——车被我麻利地锁上了。 这段描写真实地表现了考试之后的心理:从害怕面对父母到决心面对现实。开车、锁车的动作从侧面表现了心理活动的变化。 再如:雨中接妈妈、独自做卫生等。 方法(三)抓住精彩的细节,配合心理活动,突出主题思想。 例如:我校学生黄维怡同学在文章《真情畅想曲》中这样写道:突然,一条客船驶来了,我上了船,才知道这是穿梭于时间隧道中的“真情号”客船。于是,我唱着真情畅想曲,回到了从前。 这是三年级。“啊,黄维怡,你的饭盒丢了?”“来,和我一块儿吃吧,你看还有肉呢!”“吃我的包子吧!”“吃我的米饭吧!”“……”在我的身旁吹过一阵温暖的风,但这风不会把那强有力的声音吹散,而是将它们送入我的心库中,储藏其间。我又来到了五年级,“你怎么这样做?你不觉得太过分了吗?”“我……”不容我辩解,她已经扬长而去。很快,我便步入了寂寞编织的梦幻世界。我决定去逛逛,街上的行人都没有同伴,他们有的只是悲哀和痛苦。走着,走到了一个诱惑的岔道口上,我遇到了她,一种莫名的勇气让我将手伸向她,她也将手伸向了我。我们挽着手一起逃开了寂寞。 好像这是几天前,卷子发下了——77分,我咀嚼着这成绩的苦涩。耳边传来两个考得不错的同学假模假样地进行自我批评的声音。我用力捂住耳朵,不让这令人恶心的想吐的声音传入耳畔。改卷子的时候,数学老师抬头看了看我无奈地说:“你一会儿好,一会儿不好,我真不知道你会了没有……”我一边一边地告诉自己:“记住,她是好老师。”我无奈地奔出教室,无力地站在体操台旁,好友走过来:“嗨,干嘛呢……”我摇摇头,她一拍我的肩膀,又说:“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我鼓起勇气,走向教室。 小作者抓住了一个个小情节,展现自己不同时段的心境,真实可信。 三、指导如何选材立意: 在一次和小伙伴玩捉谜藏的游戏时,由于自己急于隐藏,快速跑进院子用力关大门。可我忽视了正在门边修门锁的父亲,正是我这一用力,门在重重合上的一刹那,随着‘哎呀’一声,父亲的手被掩得血流不止,惊讶之余,我呆立在那里。”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已完全置身于故事的情景之中。我继续讲下去,“晚上,父亲看病归来手上缠着厚厚的纱布,听母亲说,父亲两个指甲盖被掀翻了,流了很多血。一连数日,我见父亲总是怯生生的,每当看到夜里父亲因伤痛睡不着觉不停吸烟时,我的心里就难受极了。我一直在等待着父亲对我的责罚,可父亲依旧如往常一样关心我,没有责罚,没有批评。事隔好久,一次我问父亲这是为什么?父亲慈祥地笑着说:‘孩子,从你的行动中,爸爸已看出你已知道错了,又何必责罚呢?’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宽容?’ 例如:让学生习作“童年趣事”一文前,教师先讲述了一个自己儿时做过的一件馋事,生动、有趣、真实。 效果:学生们纷纷争先恐后讲自己的童年趣事。于是“儿时斗蟋蟀的热闹场景”“童年在乡下吃葱包芝麻卷儿被辣得齿此牙咧嘴的憨相”“夏日捉迷藏抱住爷爷的光脑壳的窘态”……一个个充满个性特点,各不相同的小故事便诞生了,再让学生习作《童年趣事》他们再也不感觉难了,觉得好写、愿意写。 例如位同学这样写自己:家中别无他人,对着镜子自我欣赏一番之后,我就兴趣盎然地拿起笔,画起自己来了。男孩式的头发,短短地,干净而利落。额头很扁,那是我小时候磕的。有人说这是“笨”的标志,但我从不在乎。我将用事实证明我的机智与聪明。眼睛长得还挺令我满意,画起来也惬意、痛快。眼神天真,顽皮带着几分深邃。唉,我那可怜的鼻子扁扁的。真是不好意思,不过嘴边的一对酒窝笑起来让我显得很阳光。人们喜欢看我笑,我也十分爱笑,生活本应这样无忧无虑,你说是吗? 一段文字写出了女孩乐观、开朗、阳光的性格特点,很有个性。 当家的一天 1风肆虐地吹着,树叶沙沙作响。我紧裹着被子,却驱不走心底的那丝凉意。起床了,被子一掀,我立刻坐了起来,——今天我当家! 2手中捏着早饭钱便飞奔下了楼。当家?不就是一日三餐,外加劳动一天吗?我轻松地想。风卷残叶四起,清晨的感觉祥和幽静,也有些孤独。偶尔一两个提着篮子的妇人匆匆而过,忽地想到了母亲,她这样已是无数个春秋呀!冷,一路小跑着。 3一进家门,暖意簇拥着有些麻
李虹校长作文讲座.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