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 南京市教研室 高 朋 讨论四个问题: 为什么教? 教什么? 怎么教? 怎样评? 一、为什么教 五、六十年代起:学苏联,重技术; 文革十年:劳动、军事代替体育; 八、九十年代:增强体质 (一)21世纪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健康的定义(WHO): 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的三维观: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是三个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现在: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 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有目的的承担者。 客体——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A、教师中心论 教师主体 学生客体说 主体 中介 客体 教师 教材 学生 B、学生主体说 学生中心论 主体 中介 客体 学生 教师 教材 C、双主体说 主体 客体 教师 教材 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主观性。自主性是主体性的本质特征。 自主性——是指活动的自我决定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活动者自己确定目标,为实现目标而进行活动。 自己选择活动的方式方法和进程。 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 身体健康目标 心理健康目标 社会适应目标 二、教什么 1、教材资源的开发 l????延用 对锻炼身体效果好,学生有兴趣,简单易行的原省编《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的教学内容(含竞技体育项目)进行选择,使教学内容教材化。 l????改造 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竞技体育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符合学生的实际,有锻炼价值的教材内容,实现竞技项目教材化。 l继承 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传统体育,充实到体育教材内容之中。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综观世界各国,无不把自己民族文化特征的体育活动项目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加以继承和宏扬。实现民间活动教材化,体现教材的区域性特点。 l??创新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体育教学也同样要求教师和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新兴体育项目”;南通的三门球、巧固球等)。 2、教材的约束力与灵活性 教材的约束力: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注意教材内容的实效性 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如:前滚翻) 教材的灵活性 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1、开始、中间、结束的变化 2、原地方位的变化:上下、左右、前后 3、时间的变化:速度、节奏 4、空间的变化 :高低 5、动作组合的变化:两个动作组合、多个动作组合 6、人数的变化:多和少 7、与项目相关的游戏连接 教材内容的联想 1、联想动作变化 2、联想动物形态 3、联想生活实际 4、联想相关知识 5、联想现实中没有的 三、怎样教 1、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组织形式,灵活机动安排:有集体练习、分散练习、小组练习,也可按性别分组、技能分组、体能分组、按问题类别分组、按兴趣分组、按友情分组或综合分组。学生自主练习也可采用自找练习伙伴,自由选择小组等方法。 “收”与“放”相结合 的教学组织形式。放不是过去的“放羊式”,而是一种有目的,有要求的自主锻炼。“收”与“放”相结合的基础是“收”,必须在课堂教学常规养成的基础上,或者有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基础上才能实施。 2、教学模式多样化 (1)什么是教学模式 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 (2)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主要运用“传习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一切活动都在教师的主导安排下有步骤地进行。 传统教学模式的程序一般为:讲解、示范,学习动作,分解练习、完整练习,纠错、强化。 (3)几种体育教学模式简介 A、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 :经常被称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系统的运动技能传授,主张遵循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性来安排教学过程 。 结构特征:多采用中大型单元,单元内的排列主要以技术的难易度和顺序。教学课的设计以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为主线,注重对技能掌握效果的评价。 具体案例: B、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 :被称为“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 结构特征 :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具体案例:初二男生的跨栏跑,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后半部分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 C、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 :称为“小集团教学模式”,试图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的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 。 结构特征 :首先进行“异质”分组,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后,进行分组学练,最后进行小组比赛。 具体案例 :初二的跨栏跑 ,教师按学生情况分成6个“异质”的学习小组,先向学生讲解学习过程,让各小组讨论一下本组的练习目标,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目标和组内同学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练习,互相帮助、共同思考、教师在一旁进行观察,给予指点,最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和小组总结。 D、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常被称为“课课练教学模式”,重视通过体育教学进行身体锻炼,强调按人体活动和机能变化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 结构特征:要求锻炼的内容与运动学习的练习相对应,追求身体的全面锻炼,多采用循环练习法等。 具体案例:初一的跨栏课,前半部分安排跨栏跑练习,后半部分安排了以上肢运动为主的一套练习(因理解跨栏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如俯卧撑、哑铃、引体向上、推小车等。有时还配成循环练习,练习后进行放松和总结、下课。 E、情景体育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常被称为“情景教学模式” ,是一种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 结构特征:在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有一个“情景设定”,如:“夏令营”、“猴子运动会”、“小八路送情报”等,让学生学习和练习用情景串联起来的各种运动,多采用讲故事、情景诱导的方法。 具体案例:小学二年级通过各种障碍的练习,教师通过“红军长征”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进行通过各种障碍的练习,最后用小歌舞欢庆胜利,下课。 F、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被称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 结构特征:先将教材中有关原理和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组成“课题串”和“问题串”,通过问题提出、验证学习、练习、讨论、归纳,得出结论的几个学习阶段,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具体案例:高一的跨栏跑 ,单元按课题“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什么要攻栏”,“攻栏的要素”,“如何练习攻栏的动作”等问题让学生体验,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攻栏与速度、身体柔韧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学习的过
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