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小学
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小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606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3-01 09:25:28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doc介绍

教 学 计 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的是二(1)、二(2)班数学教学。在经过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二(1)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较差,但基本能做到积极举手,大胆发言,成绩的差异比较大,优生不但能轻松地掌握课堂内的知识,对于课外的知识也能掌握并运用,如等,也有基本较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成绩不好,如等。
二(2)班的学生成绩相对来说比较平均,上课中也能积极举手,大胆发言,优生较明显,其中等小朋友成绩较为突出,差生有等,但全班学生都有粗心的毛病,因此,考试成绩高分没有二(1)班多。
在本学期里,我会更注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的培养,并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教材说明:
一、教学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6、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7、初步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8、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
  9、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难点:
    1、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五、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单元结束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乘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六、课时安排:60课时
长度单位(4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表内乘法(一)(13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观察物体(4课时)
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统计(3课时)
数学广角(2课时)
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1	9.4-9.8	始业教育
长度单位(4)	5		2	9.11-9.15	不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
不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
机动	5		3	9.18-9.22	练习三(2)      解决问题
练习四           机动	5		4	9.25-9.29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         机动(2)	5		5	10.2-10.6	国庆放假	5		6	10.9-10.13	加减法估算       整理和复习
我长高了         机动(2)	5		7	10.16-10.20	机动
角的初步认识(3)
机动	5		8	10.23-10.27	乘法的初步认识(3)
5的乘法口诀(2)	5		9	10.30-11.3	2、3、4的乘法口诀(4)
机动	5		10	11.6-11.10	6的乘法口诀(3)
整理和复习
机动	5		11	11.13-11.17	观察物体(4)
期中考试	5		12	11.20-11.24	7的乘法口诀(5)	5		13	11.27-12.1	机动
8的乘法口诀(3)
9的乘法口诀	5		14	12.4-12.8	9的乘法口诀(3)
整理和复习(2)	5		15	12.11-12.15	看一看、摆一摆
机动(4)	5		16	12.18-12.22	统计(3)
机动(2)	5		17	12.25-12.29	数学广角(2)
机动(3)	5		18	1.1-1.5	总复习(4)
机动	5		19-22	1.8-2.2	系统复习			23	2.5-2.9	期末考试			
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1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
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