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 语文教案 (人教版) 教师:韩世国 教学计划 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任教的班级是四(1)班,本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1人。有的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欠佳。作文能力薄弱。本学期将在字词方面多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为进一步学好语文打好基础。 全册教学内容。 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本册要求学会180个字,会认75个字。 第一单元:趵突泉 长城 古诗两首 西湖的“绿” 积累?运用一 第二单元:古井 峨眉道上 尊严 父亲的菜园 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积累?运用二 第三单元:麻雀 猫 雪猴 鸟情 积累?运用三 第四单元:倔强的小红军 登山 西门豹 猎人海力布 积累?运用四 第五单元:落花生 丑菊 记金华的双龙洞 山雨 分清文章的主次 积累?运用五 第六单元:圆明园的毁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黄河魂 镜泊湖奇观 积累?运用六 第七单元:古诗三首 桂花雨 她是我的朋友 争吵 积累?运用七 第八单元:太阳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地球万岁 积累?运用八 全册教学要求。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学会18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7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动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能把握课文的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 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整个学年课外阅读不少于30万字。 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好习惯。能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 全册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关键) 学会18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7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动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整个学年课外阅读不少于30万字。 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好习惯。能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 全册教时安排 本学期共有20个周,其中教学周16周(除去复习、放假),共计112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12—14学时,其中看图学文和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第二单元:12—14学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读写例话1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第三单元:11—13学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第四单元:14学时,其中精读课文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第五单元:12—14学时,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读写例话1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第六单元:12--14学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第七单元:12--14学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积累?运用6课时,机动2课时。 第八单元:11--13学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教学方法措施。 重视字的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中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加强定字的指导,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课,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继续加强词句的训练。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一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是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积累;三是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加强朗读、默读训练。课上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的朗读层次;指导学生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好习惯。能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 1、趵突泉 一、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词。 观察图画与学习课文相结合,按游览的顺序理清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大小泉的特点,能用生动的词语和比喻进行口述。 体会作者优美的词句,感受趵突泉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理清条理,理解内容。 体会好词好句,用之描绘大、小泉的特点。 注意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小黑板、图片等。 四、课时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趵突泉,了解作者。 2、掌握生字,理清文章思路。 3、学习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4、能较通顺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趵突泉,学习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反思 一、揭题导入。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祖国名胜的资料,今天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内容呢? 出示地图,了解趵突泉。 师:大家见闻真广,现在我们就到祖国物山东省去看看,它拥有哪些名胜古迹? 那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趵突泉呢? 泉水有怎样的特点?让我们来看看图画,请大家说说你看了之后的感受。 学生自由讲述自己看到的黄山、华山、西湖等山水风景。 学生说说山东省的名胜古迹。 (泰山、孔子庙、趵突泉。) 学生自由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趵突泉的资料。 (泉水很美,很神奇。) 通过学生搜集有关祖国名胜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进而更深入地了解趵突泉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学生对趵突泉还是十分了解的,解决了老师一味地讲的方式。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要求: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并多读几遍。 检查自学情况。指多名学生朗读课文。 看来,同学们读得真不错,那么,课文中,你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呢? 学生按要求自己读课文。 多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对于读课文时所碰到的困难一一提出来。 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读,这样学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就得到了充分的读的训练。 在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读课文,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说每个自然段都说了什么? 全文可分几部分? 全文共4 个自然段。 一:讲济南有三大名胜,文中只讲趵突泉。 二:讲一溪活水的来源是趵突泉,趵突泉的美地济南占着重要地位。 三:讲大泉眼神奇、伟大、美丽的特点。 四:讲小泉眼的水泡美丽、有趣。 2、全文分成三部分:一(1)、二(2)、三(3-4) 帮助学生理清本课文章思路。学会分段,并能概括段意。 四、教学生字、新词。 (出示小黑板)读词语,教重点生字。 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生字新词。 重点说说难写字及易错字。 学生自己读,自己说,牢记本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让学生自己学生字,学生十分乐学。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上所学。 板书设计: 大泉 趵突泉 小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大小泉的特点,能用生动的词语和比喻进行口述。 2、体会作者优美的词句,感受趵突泉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大小泉的特点,能用生动的词语和比喻进行口述。 2、体会作者优美的词句,感受趵突泉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94页).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