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小学
如何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正稿.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小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401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2-28 09:00:16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如何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正稿.ppt介绍

如何提高心理辅导课的实效性 钟志农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效性的15个操作性问题     1、气氛沉闷  1     2、秩序混乱  2     3、不知道上什么内容  3     4、需要那么多活动吗? 4     5、会不会侵犯学生隐私?  5     6、与学科教学内容冲突   6     7、课堂调控与氛围创设失当  7     8、多次重复失去激情   8     9、与班主任的角色产生冲突   9    10、内容与形式单调,如何多元化  10         11、心理辅导课能保持价值中立吗?  11    12、调侃成风好不好?   12    13、心理辅导课有一定的设计程序吗?13    14、热身活动一定要用游戏吗?14     15、操作技术上存在的的六个不等式  15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效性的10个理论性问题   1、心理辅导课与思品课有何区别?   2、心理辅导课与主题班会课有何区别?    3、心理辅导课与小组团体辅导有何区别?    4、心理辅导课与“实话实说”有何区别?    5、如何看待心理辅导课的预设与生成?   6、如何看待心理辅导课的“聚焦”现象?    7、如何看待心理辅导课的理论取向?    8、如何看待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   9、如何看待上心理辅导课出现的自我挫败感?   10、如何促进班级心理辅导课教师的自我成长?  1、心理辅导课与思品课有何区别? (1)课程功能不同。 (2)课程内容不同。 (3)思品课更强调认知成分一些,心理辅导课更强 调体验成分。 (4)思品课更注重主流社会的价值标准,思品课教 师不能保持价值中立,思品课不能有错话。 (5)思品课也在学心理辅导课的技巧,但心理 辅导课的技巧性要求更高一些(更注重倾听、尊重 、同感等辅导技巧)。 (6)思品课允许有更多的灌输色彩,课程性质 决定了学生可能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缺少安 全感。       学校里搞心理健康教育,在注意到德育和心育 各有其内在规律、不能混为一谈的同时,也没有 必要非得把心育和德育这两件事搞得“泾渭分明”。 我们不是说可以不顾两者的区别,也不是不主张 要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专业化水平;而是说, 在中小学现实教育环境中,要接纳心育和德育从 内容到形式都有交叉这一事实。  2、心理辅导课与主题班会课有何区别?    (1)可以采用同样的大团体活动形式,但承 载的内容不同;   (2)教师角色不同:权威?导演?朋友?   (3)学生心态不同:有防卫?无防卫?   (4)价值判断标准不同:主流?非主流?   (5)技术含量不同,是简单训导,还是自觉 地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和各种辅导技巧? 3、心理辅导课与小组团体辅导有何区别?   (1)团体规模不同:8-12人?50-60人?   (2)团体成员的组合结构不同 :可筛选?不 可筛选?   (3)团体原有的基础不同 :新?旧?/短程? 长程?/凝聚力高?一盘散沙?/相互信任?关系 错综复杂?    (4)时空条件不同:受限?不受限?有弹性?无弹性?   (5)辅导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 :每个成员态度行为的改变?全体成员共同的发展性主题? 4、心理辅导课与“实话实说”活动有何区别?    (1)内容不同: 社会热点焦点?成长发展?   (2)成员组成不同:三教九流?同龄人?旁 观者讨论?深入内心的分享?   (3)交流渠道不同:主持人——嘉宾?/同龄 人——同龄人?/纵向?横向?多向?   (4)主持人的角色不同:中心人物、明星?/ 配角、辅助者?   (5)氛围不同:幽默、调侃?/真诚、理解?  5、如何看待心理辅导课的预设与生成?       心理辅导活动课不能作秀,心理辅导活动 课不能复制,同一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不能 在一个班里重复上两次。     心理辅导活动课面对的是充满动感的学生 个体和交互影响的班级群体,辅导现场的团体 心态千变万化,教师必须灵活把握辅导活动的 发展势头,不可刻板依照原定设计行事。      传统的文化课是非常重视教案设计的操作程序 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 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的预定设 计,而不是突发的“节外生枝”。一些教师最希望学 生回答问题时能达到教案预想的水平,如果不是这 样,就会循循善诱,努力引导,直到让教师满意为 止。应该说,这种重视和落实预定的教学设计方案 是一种好的教学作风和习惯,但是心理辅导活动课 却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使我们难以完全做到这一 点。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施过程是充满动感的,它的发展和推进往往是随机的、高度动态的。在师生双边多向和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下,学生的潜在能力会随时随地被激发出来,各种奇思妙想、各种生动的生活经历,会在瞬间奔涌而出,学生往往会妙语连珠、才思横溢,整个现场会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挑战、充满童稚与青春的生命活力,每个学生都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时,辅导者也将被辅导,教育者也将受到教育。这样的活动过程是任何周密的设计都难以预料的。 6、如何看待心理辅导课的“聚焦”现象?     (1)任何心理辅导课必须聚焦于中心问题:     “聚焦中心——辅导教师必须明确辅导主题及其 理念,在活动中将辅导的焦点集中在中心问题上, 防止因界定不清、似是而非而出现辅导理念的错位 或辅导主题的偏移。”                 (2)心理辅导课上的“聚焦”与个别辅导或“团 体咨询”中的“聚焦”是有区别的。       约翰指出:“咨询”,这个词用来定义正在 进行的助人过程,而且该过程具有以下特点:隐秘 的本质,帮助人们聚焦当下遇到的问题;为强调特 殊问题计划对策,以及用这些对策评估自己的成功 。咨询服务的形式有个别咨询、小组咨询,服务对 象以学生为主。      这就告诉我们:个别辅导或小组团体辅导中 的“聚焦”是因为其关注点在个人,而发展性的心 理辅导课则应以“共性问题为中心” 。 7、如何看待心理辅导课的理论取向?    (1)四个基本观点——    a、无论从事个别辅导、小组团体辅导、或是 班级心理辅导课,都有一个理论取向的问题。    b、每一个学派各有其解释心理问题的现象与成 因的说法,也各有一套辅导、矫治的方法。很多理 论是相互抵触的。    c、“一个学派治百病”,你信什么就做什么。       d、一般都采取折衷的理论取向。 (2)小组团体辅导(治疗)的理论取向    ① 心理分析式团体治疗学派    ② 行为主义团体治疗学派    ③ 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学派    ④ 个人中心团体治疗学派    ⑤ 阿德勒式团体治疗学派(强调人性观、整体 论、社会发展,重视家庭)    ⑥ 存在主义团体治疗学派(强调自我觉察、自 我决定与个人责任,寻求真实的生活)        ⑦ 完形团体治疗学派(强调此时此地、觉察与 责任、未完成事件)    ⑧ 现实治疗学派(强调需求与目的性行为、统 合行为、成功认同)    ⑨ 沟通分析式团体治疗学派(强调自我觉察、 自主负责,进行结构分析、沟通分析、游戏分析和 生活脚本分析)    ⑩ 心理剧团体治疗学派(强调借助心理冲突情 境下的自发表演,暴露内心冲突和情绪,鼓励新行 为的出现) (3)心理辅导课的理论取向——    ① 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强调团体辅导是 发展性和预防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强调不同发 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强调艾里克森的人 格发展理论)    ② 以团体动力学为理论依据(强调团体动力“ 场”的构建、强调共同目标、团体气氛、成员的正 向互动、信息的多元回馈)    ③ 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强调班级社会小环 境、同伴团体、师生关系和朋辈心理互助)    ④ 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强调课堂生态系统 与调控、强调归属感与内聚力)   (4)我们不反对具有专业水平的心理辅导教师 运用自己熟悉的辅导理论取向来处理心理辅导课上 的某些具体问题,但应该注意到心理辅导课在时间 、空间条件上的特殊性与局限性,注意到大团体自 身运作的内在规律,防止习惯于关注小组团体辅导 或个别辅导的理论取向,而忽略了心理辅导活动课 自身的“大团体辅导”的理论取向。 8、如何看待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     (1)多年来我们主张对心理辅导课的评价重在 做过程评价,也就是“不论成败、只讲得失”。因为 我们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心理辅导课定量评价和定 性评价相结合的测评工具。即 使现在有了一些过渡 性的工具,在操作上也得  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认真 的对待,操作上有很多难度。    (2)一般说来,现在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 暂时是根据课堂观察以及多数学生、开课教师和听 课人员的现场感受来作判断的。如果没有一个客观 的测评,那么学生的感受、听课人员的感受与开课 教师自己的感受之间就可能出现矛盾。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现场学生的内心感受和 多数听课教师的感受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因此,建 议今后开设心理辅导公开课时,要搜集必要的问卷 资料,作为信息反馈。 9、如何看待有的老师上心理辅导课的自我挫败感?  (1)辅导教师们在实施心理辅导活动课中, 遇到的挫败体验,其主要根源不在于我们自己的素质适合不适合做这项工作,而在于我们在这一领域内的实践经验的积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量限。 (2)只要是课堂,就需要课堂管理;而课堂管理 是要有能力和技巧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辅导 教师”首先是一个“教师”。在学校里做心理辅导教师 ,首先要过好“教师关”,然后才可能当好一个“会上 心理辅导课”的心理辅导教师。         (3)如果辅导教师事先没有明确的辅导动机, 没有一种通过自己设计的辅导活动来解决班级多 数成员在成长中遭遇的实际问题的强烈冲动,没 有一种为某个活动环节的设计朝思暮想、茶饭不 思、
如何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正稿.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如何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正稿.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