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贯彻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认知活动规律、学校场地条件等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体现从实际出发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特点以讲解示范法、分解法、完整练习法、合作练习法、评价法、竞赛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学生由浅至深、由简到繁掌握动作方法,来保证课堂实效性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密切配合练习的指导,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反复合作练习中逐渐形成技能;力图达成社会适应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行进间双手传接球动作”的乐趣与成就感,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 1.小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材版本:《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第五册 2.游戏:运球接力 (三)单元课次 本单元分为5课次,本课为第2课次。 第一课次 接球时,做到能迎球跨步接球。 第二课次 重点:能结合接球人位置,在行进间传球时,中枢脚在离地后,落地前 将球传出。 难点:手脚协调配合。 第三课次 提高行进中传、接球动作 第四课次 巩固行进中传、接球动作 第五课次 考核:技术评定 (四)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这项教材在五年级小篮球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四年级初步学习持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原地胸前传、接球基础上组合运用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学生今后进行篮球比赛的主要进攻手段。它对提高学生运球、传球、接球等综合运用的能力,对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和协调配合的灵敏性以及密切配合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好的锻炼价值。这项动作技术包括行进中持球、传球和 行进中接球、运球两个部分。然而这项动作技术必须在一定规则要求下完成,所以动作复杂,难度大。因此在此项教材单元教学中采用先分解教授再整合教授。既第一课次重点为接球时,能迎球跨步接球后运球行进;第二课次重点为行进间传球时,中枢脚离地后,落地前将球传出;第三、四次课将行进间传、接球进行整合教学,改进提高在行进间传、接球过程中尽量做到传球快、方向准、接球牢、持球稳、不犯规。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 通过辅助教材游戏“运球接力”让学生在竞争中运用行进间传、接球技术,既起到学生对自身掌握动作的评价作用又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同时进一步激发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2.学生情况分析 (1)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骨骼生长发育迅速,肌肉力量发育仍存在不平衡状态,男女生差异日益明显。这阶段的学生能够比较积极地、独立地集中注意去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 (2)五年级学生通过在第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了接球时能迎球跨步接球后运球行进,男生掌握动作情况好于女生。 (3)通过了解虽然五年级学生课余参与篮球活动的不多,但对学习篮球运动兴趣浓厚。通过平时培养,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分析技术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小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第二课次课时教学计划 教师:闫海权 授课年级:五年级 人数:32人 教学内容 1.小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2.游戏:运球接力 教学 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知道行进间传接球时脚步动作要领和篮球走步违例规则知识。 2.技能目标: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使学生初步掌在中枢脚离地后又未落地前将球传出的动作技术和改进接球时迎球跨步接球动作。 3.发展目标: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和协调配合的能力,提高传、接球的能力。 4.情感目标:树立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 结构 教学内容 时间 次数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组织 与场地 开 始 部 分 (3) 分 钟 一、了解学生出勤和身体情况。 二、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 三、队列练习: 跑步走—立定 1' 2' 1 3 一、教师了解学生出勤情况。 二、教师提示学生检查身上是否有锐器物。 三、教师提示队列动作要领。通过口令指导练习。 要求:学生精神集中,认真听讲。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一、体育队长整队。 二、学生自我检查身上是否携带尖锐器物。 三、学生听口令指挥,成四列横队队进行队列练习。 组织队形 准 备 部 分 ( 7 ) 分 钟 双人活动 1.背向拨球 2.胸前推球 3.转体传接球 4.上下传接球 5.胯下传接球 6.听信号接反弹球 二、专项练习 1.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2.、胸前传球、跨步接球、行进间运球组合 4' 5' 各4至 5次 8 4 一、 教师提示各项双人活动动作要领。 要求:指、腕用力拨球;八字持球;密切配合练习。 二、 1.教师示范并提示传球直线与胸前、力量适中和迎球接球时机。 2.师生示范动作组合,提示动作要领。 要求:认真听讲、专心练习。 一、 学生两人持一球按要求进行合作练习。 二、 1、学生认真听讲,领会动作要领。 2.学生两人一组间隔4—5米合作练习。 组织队形 基 本 部 分 (27) 分 钟 一、小篮球:行进间传接球双手胸前 动作要点: 传球时中枢脚在离地后,落地前,根据接球人的位置、跑动速度准确将球传出。接球时,能迎球跨步接球。 重点:中枢脚在离地后,落地前,根据接球人的位置将球传出。 难点:手脚协调配合。 二、游戏:运球接力 方法:将学生分成每四人为一组若干队,排头持球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运球行进绕过标志杆返回传给下一个学生,依次进行。最后以排头最先接住球为胜利。 18' 8' 2 2 3 3 3 3 1 2 2 一、 1、通过运球接力导入行进间传球学习。 2、教师讲解行进间传球时在中枢脚离地后,落地前将球传出。 3、师生讲解示范行进间传球练习。 4、复习行进间接球。 5、师生示范,教师讲解行进间传、接球练习方法,提示动作要领。 6、找好学生示范,教师评价。 二、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1)运球或传接球失误必须将球捡回原处进行比赛。 2)比赛中两人之间只许一次传接球。 3)比赛中不得两次运球。 2、组织学生练习和比赛。 一、 1、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运球接力。 2、学生分组体验运球行进中持球两步内抛、接球练习。 3、学生四人一组,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传、接球练习。 4、学生四人一组听信号传接球练习。 5、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练习。 6、学生分组进一步完整动作练习。 二、 1、学生认真听讲,牢记规则。 2、学生分组练习。 3、学生分组比赛。 结 束 部 分 ( 3 ) 分 钟 放松整理 “下雨”情境拍打放松 二、小结 三、收拾器材 3' 1 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拍打放松练习。 二、教师总结 1.教师总结学生掌握动作情况。 2、教师总结学生参与态度和纪律情况。 三、与学生共同收器材。 一、学生间相互进行拍打放松练习 二、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评,回忆自己本节课的表现。 三、收拾器材。 组织队形 预计生理负荷曲线: 预计练习密度:30%左右 场地器材: 篮球:20个 标志物:10个 安全措施: 1、课前检查篮球充气要适量。 2、教学中提示学生精神集中。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以教师口头评价。 2.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和习惯,动作练习效果,游戏评比。 3.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能评价标准: 好—传球时,能够结合接球人位置将球准确传出;接球时,能迎球跨步接球。 较好—传球时基本准确,能够做到手脚协调配合;接球时,能迎球跨步接球。 继续努力—传球时手脚配合不够连贯;接球时,不能准确做出迎球跨步接球。 4.游戏评价:根据学生参与态度、组织纪律性及比赛结果进行评价。 (六)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由于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这项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所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动作形成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先分解教学再整合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和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这项动作技术具有在2个以上学生合作完成的特点。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密切配合的程度是决定学生掌握动作的条件之一,所以本节课将合作学习方式贯穿与教学各环节。指导学生从简单的合作学习到复杂的合作学习,来逐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使他们知道合理的合作昰互利的、是共同促进掌握动作的基础、是完成学习目标的保障。 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小篮球行进间传、接球。 授课年级:五年级 单位: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 姓名:闫海权 联系方式:13552375471 5
闫海权朝阳杯教学设计.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