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工件的定位和夹紧 一、零件的基准及其分类 什么是基准? 基准就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一、零件的基准及其分类 1. 设计基准 在零件设计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点、线、面),称为设计基准。 一、零件的基准及其分类 2. 工艺基准 零件在加工、检验和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2. 工艺基准 (1)定位基准 加工时,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正确位置所用的基准。 2. 工艺基准 (2)工序基准 在工艺文件上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基准。 2. 工艺基准 (3)测量基准 检验零件时,用以测量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位置等误差所依据的基准。 2. 工艺基准 (4)装配基准 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组件和部件相对于其他零件、组件和部件的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基准重合 在实际生产中,应尽量使以上各种基准重合,以消除基准不重合误差。 1)设计零件时应尽量以装配基准作为设计基准,以便保证装配技术要求; 2)在制定加工工艺路线时,应尽量以设计基准作工序基准,以保证零件加工精度; 3)在加工和测量零件时,要尽量使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工序基准重合,以减少加工误差和测量误差。 二、工件在工艺系统内的安装 定位:加工前,使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上占有正确的加工位置的过程,称为定位。 二、工件在工艺系统内的安装 夹紧:用施加外力的形式,把工件已确定的定位位置固定下来的过程,称为夹紧。这个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或安装。 例:在墙上贴画 例:看电影 二、工件在工艺系统内的安装 装夹或安装:工件定位、夹紧的全过程,称为装夹或安装。 小结: 定位在前,夹紧在后 定位是首要的 二、工件在工艺系统内的安装 机床夹具:在机床上用来完成工件定位、夹紧任务的装置,称为机床夹具。 二、工件在工艺系统内的安装 1.工件的找正安装 直接找正法:是用百分表、划针或用目测,在机床上直接找正工件,使工件获得正确位置的方法。 二、工件在工艺系统内的安装 1.工件的找正安装 划线找正法:当零件形状很复杂时,可先用划针在工件上画出中心线、对称线或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位置,然后再按划好的线来找正工件在机床上的位置的方法。 二、工件在工艺系统内的安装 2.使用夹具安装工件 二、工件在工艺系统内的安装 2.使用夹具安装工件 优点: 1)易于保证加工精度; 2)能大大地提高生产率,缩短辅助时间; 3)装夹方便,能大大地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三、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1.六点定位原理 三、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1.六点定位原理 三、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1.六点定位原理 在机械加工中,要完全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必须用六个相应的支承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三、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2. 常见定位分析 2. 常见定位分析 2. 常见定位分析 2. 常见定位分析 2. 常见定位分析 2. 常见定位分析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 工件以平面定位 主要支承 辅助支承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 工件以平面定位 支承钉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 工件以平面定位 支承板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 工件以平面定位 可调支承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 工件以平面定位 自位支承:在定位时,其支承点的位置可随工件定位基准面位置的变化而自动与之协调,虽然自位支承与工件有两三个接触点,但只起到一个支承点的作用。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 工件以平面定位 辅助支承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2) 工件以圆孔定位 定位销 定位心轴 定心夹紧装置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2) 工件以圆孔定位 定位销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2) 工件以圆孔定位 定位心轴 锥度心轴 圆柱心轴 过盈配合心轴 间隙配合心轴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2) 工件以圆孔定位 锥度心轴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2) 工件以圆孔定位 过盈配合心轴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2) 工件以圆孔定位 间隙配合心轴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3) 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 V形块 半圆环 定位套 支承定位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3) 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 V形块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3) 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 V形块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3) 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 定位套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4) 工件以组合表面定位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4) 工件以组合表面定位 3.常见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P63 表2-14 四、工件的夹紧方式 1. 夹紧装置及其组成 什么是夹紧装置? 将工件在夹具中夹紧、压牢的装置,就是夹紧装置。 动力装置 夹紧装置 夹紧元件 中间递力机构 四、工件的夹紧方式 2. 对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 1)夹紧应有利于工件的定位而不能破坏工件在定位时所获得的正确位置; 2)夹紧力大小应适当,使夹紧作用可靠,而且能够自锁。 3) 夹紧后工件的变形应尽可能小,不能因夹紧变形而影响加工精度。 4)夹紧机构的操作要方便、迅速、省力、安全。 3. 夹紧力的确定 1)确定夹紧力方向的两个原则: a.夹紧力作用方向应垂直于工件的主定位面。 3. 夹紧力的确定 1)确定夹紧力方向的两个原则: b. 夹紧力的方向应有利于减少所需要的夹紧力。 3. 夹紧力的确定 1)确定夹紧力方向的两个原则: b. 夹紧力的方向应有利于减少所需要的夹紧力。 3. 夹紧力的确定 2)夹紧力作用点的选择: a. 夹紧力应作用在工件刚度最大的部位。 3. 夹紧力的确定 2)夹紧力作用点的选择: b. 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在夹具支承点所组成的面积之内。 3. 夹紧力的确定 2)夹紧力作用点的选择: c. 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尽可能靠近加工表面,以减少和防止加工时工件的振动。 3. 夹紧力的确定 3)夹紧力大小的估算: 图2-69 夹紧力方向对镗孔位置精度的影响 图2-70 夹紧力作用部位 图2-71 夹紧稳定性 2) 不完全定位: 图2-54 连杆钻孔定位方案 平面支承 侧挡销 短圆柱销 3)欠定位: 图2-51
2-4 工件的定位和夹紧.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