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3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 二、硫酸的工业制法 一、工业合成氨 一、合成氨工业简介 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成功建立了第一套合成氨的实验装置,产量80g/小时。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化学工程专家波施建立了第一个工业规模的合成氨工厂,产量为7000吨/年,所以合成氨的方法又叫做哈伯-波施法。 目前,全球氨产量约为650万吨/年。近年来,合成氨装置大型化是世界合成氨发展的主流趋势。现世界最大单系列合成氨装置为阿根廷Profertil公司的2050吨/天装置;而3000吨/天(约100万吨/年)的单系列合成氨装置将于2005年投产,4000吨/天规模的装置也已完成初步设计。 目前我国合成氨年产量已居世界第1位,但是,单系列装置规模较小,已经无法适应世界合成氨的发展趋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合成氨平均规模为5万吨/年。而俄罗斯的平均规模为40万吨/年;美国为30万吨/年以上。 假如你自己就是一个合成氨工厂的厂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对整个生产过程会有怎样的要求? 提高单位工作时间内产品的产量 产品生产周期短 (生产的快) 产品的产率高 (生产的多) 好的经济效益 【问题】 1、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分析该反应的特点。 一个正反应为放热、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 2、针对反应特点,分别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方面思考,讨论并完成下表。 温度 催化剂 压强 浓度 使氨生成的多 (化学平衡) 使氨生成的快 (反应速率) 高压 高温 使用 无影响 高压 低温 增大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 是一个正反应为放热、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 合成氨反应 N2+3H2 2NH3 (1)既然增大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和氨的产量,那是否工业上采用的压强越大越好? (3)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并没有影响,那为何工业上还要使用催化剂? (2)降低温度有利于生成氨,那是否温度越低越好? 【讨论题】 使用催化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二、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1.压强: 3.催化剂: 2.温度: 4.浓度: 20MPa~50MPa(受动力、材料、设备等实际条件的影响) 500℃左右(温度过低,速率慢,不经济;还应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要求) N2、H2的再循环并及时补充N2和H2 ——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及时将氨冷却并从平衡气体中分离——降低生成物的浓度 铁触媒(加快反应速率,大大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 合成氨生产示意图 【小结】 合成氨的方程式(补充条件): N2+3H2 2NH3 Fe、500℃ 20MPa~50MPa 合成氨工厂 N2+3H2 2NH3 高温、高压 催化剂 3.既要注意--------上的要求,又要注意--------操作中的可能性。 三、选择适宜化工生产条件的原则: 1.既要考虑外界条件对
25.合成氨条件的选择.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