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展开计算标准 1.目的: 统一展开计算方法, 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 2.适用范围 : 机械制造公司各相关部门 3.内容: 3.1展开计算原理: 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 内层受到压应力, 从拉到压之间有一层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 保持不变, 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2.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 折弯角度较小时, 变形程度较小, 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 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 变形程度随之增大, 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3.2 展开计算方法: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式: ①展开长度 = 料内 + 料内 + 补偿量 (内尺寸算法) 或 ② 展开长度 = 料外+ 料外 – 弯曲系数 (外尺寸算法) 一般折弯1 (R=0, θ=90°): 1.钢板(SPCC,SECC,SUS等) 2.铝板 3.铜排 一般折弯2(R=0, θ≠ 90°): 折弯为钝角时 展开长度 L=A+B+K’ 1. 当T?0.3 时, K’=0 2. 当T?0.3时, K’= (? / 90) * K 注: K为90°时的补偿量. ⑴ 对于材质为 冷轧板(SPCC),电解板(SECC)时: ①当0.3 T 1.5时, K=0.4T ② 当1.5≦T 2.5时, K=0.35T ③ 当 T≧2.5时, K=0.3T ⑵对于SUS: 当T 0.3时, K=0.25T ⑶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 (如Al﹑Cu等) : 当 T 0.3时, K=0.5T 一般折弯3 (R≠0): 展开长度 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当T 1.5时, λ=0.5T (2)当T≧1.5时, λ=0.4T 注: 当用折刀加工时 ①当内R≦1.0时, 按R=0处理; ②当1.0 内R 3.0时, 按图纸标注取R值 压台阶(段差) (1)当H?5T时, 分两次成型时, 按两个90°折弯计算. (2)当H?5T时, 一次成型, L=A+B+K K值下表中参数取值: 压死边 计算方法分两种:第一种 <如图一> 展开长度: L=A+B-K K=0.43T (T为板厚) 重点 板材加工分四种材质,料内的计算系数如下 1:铁质 每道弯按料厚的1/3倍计算系数 2:铝材 每道弯按料厚的1/2倍计算系数 3:铜材 每道弯按料厚的2/5倍计算系数 4:不锈钢 每道弯按料厚的1/5倍计算系数 弧长计算方法 圆弧折弯按照圆周长C=2Πr及弧长计算公式L=nΠr/180 n指弧长圆心角角度 计算展开尺寸文字描述 包料折弯尺寸总和-折弯尺寸所包料厚总和+系数总和 * 弯曲展开计算 一般折弯1: 按内 尺寸展开计算 注:折弯内角R≤0.5时,按R=0处理。 展开长度: L=A+B-Ka Ka 为补偿量 0.6 0.5 0.4 0.36 0.3 0.24 0.2 0.16 (不锈钢) Ka 0.9 0.75 0.6 0.54 0.45 0.4 0.33 0.24 补偿量 Ka 3.0 2.5 2.0 1.8 1.5 1.2 1.0 0.8 板厚 T 1.5 1.25 1.0 0.75 0.6 0.5 补偿量 Ka 3.0 2.5 2.0 1.5 1.2 1.0 板厚 T 4.0 3.2 2.4 2.0 1.6 1.2 1.0 0.8 补偿量 Ka 10.0 8.0 6.0 5.0 4.0 3.0 2.5 2.0 板厚 T 3.0 3.5 3.8 4.0 5.0 2.5 3.0 3.3 3.5 3.7 4.5 2.0 2.5 2.8 3.0 3.2 4.0 1.5 2.0 2.3 2.5 2.7 3.5 1.0 1.5 1.8 2.0 2.2 2.5 3.0 0.5 1.0 1.3 1.5 1.7 2.0 2.5 0.4 0.5 0.8 1.0 1.2 1.5 2.0 0.3 0.3 0.3 0.5 0.7 1.0 1.5 0.2 0.2 0.2 0.2 0.5 1.0 0.1 0.1 0.2 0.8 0.1 0.5 2.0 1.5 1.2 1.0 0.8 0.5 H T K值也可直接取不包料台阶高度 第二种 <如图二> 展开长度: L=A+B+L L为弧长,计算方法为圆周的一半按C=2ΠR再除以2求的半圆弧长 (1)压平的时候, 可视实际的情况考虑是否在折弯前压线, 压线位置为折弯变形区中部. (2)反折压平一般分两步进行: 先V折30°, 再反折压平.
钣金展开计算.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