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机械化工 > 机械化工ppt
第3章反渗透.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机械化工 - 机械化工ppt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8.83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17:10:16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3章反渗透.ppt介绍

第3章  反  渗  透  3-1 反渗透技术的发展概况  3-2 渗透和反渗透现象  3-3 反渗透膜的分离原理  3-4 反渗透膜  3-5 反渗透装置及其流程 3-6 反渗透法的经济效益  3-7 反渗透技术的应用  3-1 反渗透技术的发展概况       所谓反渗透(Revers Osmosis简称 RO)技术,是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或小分子物质的选择透过性,以膜两侧压差为推动力,而实现的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膜过程。     人们对反渗透(RO)技术的相关研究虽然起源较早,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Loeb和Sourirajan制备出第1张不对称反渗透膜之后,反渗透膜技术才逐步进入工业化阶段。      1748年  Nonet首次发现渗透现象。     1887年  Van’t Hoff以Preffer的结论出发,建立了完整的稀溶液理论,给出了计算渗透压的关联式。     1905年 Einstein进一步进行了渗透压的理论研究。     1930年  Sollner进行了反渗透的初步研究,当时人们称之为“反常渗透”。     1953年  美国的C.E Reid教授发现醋酸纤维素类具有良好的半透性。     1962年  Loeb和Sourirajan以醋酸纤维素(CA)为原料,采用氯酸镁水溶液为添加剂,制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高脱盐率(98.6%)、高水通量、在操作压力为10.1 MPa下,纯水通量为259L/(d·m2)]的不对称反渗透膜。    该膜由一层很薄的致密层(厚度约15~25 nm)和一个多孔性支撑层( 100μm)组成。不对称膜的制备成功,成为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1963年  Manjikion对CA膜进行了改性。    1968年  Saltonstall研制了CA-CTA(三醋酸纤维素)共混膜,Du Pont公司开发了α-PA反渗透膜。     1969年  美国General Electrie公司开发了α-PA (聚酰胺)膜,将其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1970年  Du Pont公司推出α-PA中空纤维膜,并将其用于苦咸水脱盐;同年,CTA的优良脱盐性能被美国的Dow Chemical公司发现;美、德、中国和前苏联也相继开发出了自己的聚酰亚胺RO膜和聚砜酰胺RO膜。    1970年  聚乙烯亚胺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在聚苯乙烯(PS)基膜上复合成NS-100复合膜,成为膜技术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随后,人们大多进行膜材料的开发,以便不断提高膜性能和满足特殊应用的要求,在膜的形态结构上并没有大的革新。      1971年 美国Celanese Research公司以PBI(聚苯并咪唑)为材质开发出了不对称耐热膜。     1972年 法国Phone-Poulence,S.A公司开发出了S-PS不对称耐热反渗透膜;意大利Credali公司以聚哌嗪酰胺为膜材料制备了不对称耐氯膜。     1975年 乙二胺改性聚环氧氯丙烷与间苯二甲酰氯界面聚合成了PA-300复合膜。     1980年 间苯二胺与均苯三甲酰氯界面聚合成了FT-30膜。     1983年 均苯三胺与TMC和IPC界面聚合成了UTC-70膜。     1986年 FT-30SW膜制备成功,比FT-30系列膜表面更加致密。 目前,反渗透已成为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最经济的技术。据统计,反渗透技术自1969年进入淡水化市场后,到1995年已占当年世界淡水化市场的88%;年销售额也不断增长,下图表述了1990~1995年8种主要分离膜的年销售额的增长情况。       我国膜分离技术的开发是从1958年研究离子交换膜开始的,对反渗透技术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5年  对CA膜进行了改性。      1967年  展开了全国海水淡化大会战。     1968年  CA不对称膜研制成功。     20世纪70~80年代  卷式和中空纤维组器研制成功。     20世纪90年代  试制了反渗透~纳滤复合膜,开始开发低压的CA-CTA膜。       在我国,反渗透膜的应用领域主要在苦咸水淡化、水溶液脱水浓缩和废水再利用等方面,是继美、法、日、以色列等国之后研究和开发海水淡化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 。例如: 在浙江省舟山市的嵊山岛建成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工程,于1997年正式投入使用,至今运转良好,产水量为500 t/d; 于1999年在大连场海县建成并投产了日产淡水量1000t的海水淡化站; 日前,我国最大的日产18000t苦咸水淡化工程在河北沧州建成投产。     鉴于国际淡化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加强反渗透淡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  解决水危机海水淡化已经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据报道:21世纪将是水的世纪。 20世纪初,国际上就有“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争水”的说法。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盖,可谓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97%是咸水(包括海水和苦咸水),在余下的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实际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7%,而且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的枯竭性地下水。  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约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全球目前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饮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近1/3的人口(23亿)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中国是其中之一。 中国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名列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目前我国有300个城市缺水,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和沿海地区,水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有专家估计,2030年前中国的缺水量将达到600亿立方米。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淡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解决水危机的途径——海水淡化  我国海岸线的总长为32647公里,被列为海洋大国,而且沿海和中西部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地下苦咸水资源,在地下取水和跨区域调水受到越来越多的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水和苦咸水资源,进行海水(苦咸水)淡化就成为开源节流、解决我国淡水紧缺的一条有效的重要战略途径。 而且,发展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向大海要淡水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海水淡化技术及发展  1. 海水淡化方法   海水淡化,亦称海水脱盐,是通过装置和设备除去海水中盐分并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海水淡化的方法可分为蒸馏法和膜法。  海水淡化的蒸馏法主要有: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LT-MED)和压汽蒸馏(MVC)三种技术。前两种技术主要采用蒸汽作热源,多与电厂结合、抽取透平的乏汽制造蒸馏水。压汽蒸馏技术是利用热泵蒸发技术,它仅使用电能,应用对象主要是没有热源的岛屿地区。 膜法主要指反渗透(RO)技术,它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下允许水透过而使盐分和杂质截留的技术。   海水淡化是当今世界竞相研究的高新技术,美、法、日、以色列等国的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而且已形成海水淡化产业。 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5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海水淡化专门人才,组建了一些专门科研开发机
第3章反渗透.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3章反渗透.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相关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