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药doc
口腔助理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药doc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72.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0:15:36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口腔助理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介绍

2010年口腔组织病理辅导:牙骨质结构的临床意义 牙骨质的矿化基质呈层板状排列,在其陷窝内有牙骨质细胞,与骨相似。但牙骨质内没有血管,牙骨质细胞的分布不如骨细胞规则。在生理情况下,骨组织是不断地既有吸收又有新生现象,而牙骨质只有新生。正常情况下,牙骨质是不被吸收的。因为牙骨质有不断新生的特点,因此牙周膜纤维可因牙齿功能的需要发生改变和更替,新形成的牙周膜纤维由于新的牙骨质增生而得以附着至牙齿,代替老的纤维。同时由于牙骨质不断新生,所以具有修复和补偿功能。如牙齿的切缘和面受到磨损时,可以由于根尖部牙骨质的继续沉积而得到补偿。此外,当牙根表面有小范围的吸收或牙骨质折裂时,均可由新的牙骨质的沉积而修复;还有在牙髓和根尖病治疗后,牙骨质能新生并覆盖根尖孔,重建牙体与牙周的连接关系,在新形成的牙骨质与原有吸收区的牙体组织之间有一深染的分界线。在修复中形成的牙骨质可以是细胞性或无细胞性,或两者均有。发育过程腭部主要由两个前腭突和两个侧腭突发育而来。前腭突来自中鼻突的球状突,侧腭突来自上颌突。至胎儿第9周时,左右侧腭突与前腭突自外向内、向后方逐渐联合。两个前腭突和两个侧腭突联合的中心处,留下切牙管(incisive canal)或鼻腭管(ms,o-palatal canal),为鼻腭神经的通道。切牙管的口腔开口即为切牙孔,其外表面有较厚的黏膜覆盖,即为切牙乳头。  同时左右侧腭突在中缝处自前向后逐渐融合,并与向下生长的鼻中隔发生融合。这是口腔颌面部发育中唯一发生融合的部位。侧腭突的融合,形成硬腭之大部分、软腭和悬雍垂约在胚胎第3个月,腭部发育完成,口腔与鼻腔完全隔开。常见发育异常(1)腭裂:是口腔较常见的一种畸形,为侧腭突和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腭裂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约80%的腭裂患者伴有单侧或双侧唇裂。(2)颌裂:颌裂可发生于上颌,也可发生于下颌,但上颌裂常见。上颌裂为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唇裂或腭裂。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罕见。在腭突的融合缝隙中,有时有上皮残留,可发生囊肿。如鼻腭囊肿、正中囊肿。1.发育过程面部发育的早期阶段可以分为两步:一是面部各突起的生长分化;二是各突起的联合(merge)和融合(fuse)。面部的发育始于胚胎第3周。此时,在前脑的下端,出现额鼻突。额鼻突的下方是第l鳃弓,即下颌突。下颌突的发育特别迅速,由两侧向前,向中线生长,并在中缝处联合。大约第24天时,在下颌突两端的上缘,又长出两个圆形隆起,此即上颌突。这时上以额鼻突,下以下颌突、两侧以上颌突为界,围成一个凹陷,称为口凹(stomadeum),就是未来的口腔。口凹与前肠之间有口咽膜相隔。第4周口咽膜破裂,口腔与前肠相通。胚胎第4周末,额鼻突的末端被两个凹陷分成三个突起,中间的成为中鼻突,两侧的称为侧鼻突。上述两个凹陷为鼻的始基,称嗅窝。至第5周,中鼻突生长迅速,其末端出现两个起,称为球状突。面部是由上述下颌突、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包括球状突)联合而形成的。随着胚胎发育,约在第6周,已形成的突起一方面继续生长,一方面又与相邻的或对侧的突起联合。两个球状突中央部分联合,形成人中。球状突与同侧的上颌突联合形成上唇。侧鼻突与上颌突联合,形成鼻梁的侧面、鼻翼和部分面颊。上颌突与下颌突由后向前联合,形成面颊部,同时使口凹缩小至正常口裂的大小。口角即两侧两个突起联合的终点。下颌突将形成下颌的软、硬组织;中鼻突形成鼻梁、鼻尖、鼻中隔,中鼻突末端的球状突除形成部分上唇外,还形成前颌骨及上颌切牙;侧鼻突形成鼻侧面、鼻翼、部分面颊、上颌骨额突和泪骨;上颌突形成大部分上颌软组织、上颌骨及其上颌尖牙和磨牙。至第8周面部各突起联合完毕。发育异常在胚胎第6周至第7周时,面部各突起如未能正常联合,则形成面部发育异常。  (1)唇裂:唇裂多见于上唇,由一侧或两侧的球状突与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唇裂还常伴有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颌裂与腭裂。两侧球状突在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则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未联合则形成下唇唇裂,此两种唇裂罕见。  (2)面裂:上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如为部分联合则形成大口畸形;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则形成斜面裂。裂隙由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 1.发育过程胎儿发育到第4周时,下颌弓的内表面因下方的间充质增生,长出三个膨隆的突起,两旁两个对称的突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两个侧舌隆突之间,有一个三角形的小突起,位置稍低,称奇结节。在胚胎第6周时,侧舌隆突迅速增大,相互联合,并与奇结节联合发育成舌体。因奇结节较小,联合后被两个侧舌隆突所掩盖,结果只能看到很小的一部分,或完全消失。同时第2、3、4鳃弓中线处的间充质增生,在背侧面形成一个联合突发育成舌根。舌体和舌根也在第6周时联合,相连于界沟。舌体表面覆盖着外胚层上皮,舌根表面覆盖内胚层上皮,界沟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原来口咽膜所在的位置。  界沟的中央是一个浅凹,称为盲孔,它是奇结节发育的遗迹。奇结节被侧舌隆突掩盖后,上皮向深部凹陷,形成一个盲管,称甲状舌管。其盲端向下延伸,在达到甲状软骨下时迅速发育,形成甲状腺。在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逐渐退化消失。  2.发育异常甲状腺从咽底部开始发生,和舌的奇结节相邻,然后下降至甲状软骨处。因此在舌根部附近的组织中,偶尔可见到错位发生的甲状腺组织,称舌甲状腺。甲状腺形成后,甲状舌管即逐渐退化,如有上皮残留,可发生甲状舌管囊肿。在舌肓孔前方,有时见到小块菱形或椭圆形的红色区域,舌乳头呈不同程度的萎缩,称菱形舌。以前认为这是奇结节遗留所形成的,对健康无害,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菱形舌与局限性真菌感染,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如侧舌隆突未联合,则形成分叉舌。牙本质和牙髓的关系密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在病理性刺激存在的情况下,牙本质的结构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修复性牙本质:也称反应性牙本质或第三期牙本质。当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病等而遭受破坏时,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及胞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受损的成牙本质细胞部分发生变性,部分细胞可继续形成牙本质。发生变性的细胞可由牙髓中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取代,形成新的成牙本质细胞,在受损处相对的髓腔壁处形成牙本质以保护牙髓,此种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中牙本质小管的数目少而弯曲,有些区域仅有少数小管或不含小管。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时,成牙本质细胞常常被包埋在形成很快的间质中,此后这些细胞变性,遗留一个空隙,很像骨组织,此时称为骨样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与原发性牙本质之间常有一条着色较深的线所分隔。2.透明牙本质:也称硬化性牙本质。当牙本质受到外界刺激后,除形成上述的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变性,然后有矿物盐沉着而封闭小管,这样可阻止外界刺激传人牙髓。此部分矿化的牙本质中,小管和周围的间质的折光性差别不大,在磨片上呈透明状,称为透明牙本质。3.死区:是牙齿因磨损、酸蚀或龋导致的牙本质小管暴露,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在显微镜透射光下观察时,这部分牙本质呈黑色,称死区。此区的敏感度较低。这种改变常见于狭窄的髓角。因该处成牙本质细胞拥挤。死区的近髓端常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体。牙本质色淡黄,稍有弹性,硬度比釉质低,比骨组织略高。成熟牙本质重量的70%为无机物,有机物为20%,水为l0%。如按体积计算,无机物、有机物和水分的含量约为50%、30%和20%。牙本质的无机物主要也为磷灰石晶体,但其晶体比牙釉质中的小,与骨和牙骨质中的相似。微量元素有碳酸钙、氟化物、镁、锌、金属磷酸盐和硫酸盐。有机物中胶原蛋白约占l8%,为所有有机物的85%~90%。主要为I型胶原,还有少量V型和型胶原。在发育中的前期牙本质中可见型胶原。牙本质中非胶原大分子物质有几大类:磷蛋白、含7羧基谷氨酸蛋白(Gla)、混合性酸性糖蛋白、生长因子、血清源性蛋白、脂类和蛋白多糖。其中最主要的是牙本质磷蛋白(dentin phosphoproteins,DPP或phosphophoryn),约占所有非胶原有机成分的50%,在牙本质矿化前沿分布,与胶原纤维关系密切,可结合钙,有利于牙本质的矿化。牙本质中的生长因子有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牙本质中还有一种由成纤维细胞形成的特殊的骨形成蛋白,有人称之为牙本质骨形成蛋白或牙本质基质蛋白。这些生长因子可能在诱导新的成牙本质细胞形成、创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牙本质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及细胞间质构成。1.牙本质小管(dentinal tubule)贯通整个牙本质,自牙髓表面向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排列,在牙尖部及根尖部小管较直,而在牙颈部则弯曲呈"~"形,近牙髓端的凸弯向着根尖方向。小管近牙髓一端较粗,其直径约为3~4μm,越向表面越细;近表面处约为lμm,且排列稀疏。因此牙本质在近髓端和近表面每单位面积内小管数目之比约为4:1.牙本质小管自牙髓端伸向表面,沿途分出许多侧支,并与邻近小管的侧支互相吻合。牙根部牙本质小管的分支数目比冠部者多。牙本质小管的内壁衬有一层薄的有机膜,矿化差,称为限制板(1amina limitans),它含有较高的氨基多糖(glycosaminoglycans),可调节和阻止牙本质小管矿化。2.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质突,该细胞体位于髓腔近牙本质内侧,排列呈一排。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伸人牙本质小管内,在其整个行程中分出细的小支伸入小管的分支内,并与邻近的突起分支相联系。成牙本质细胞突和牙本质小管之间有一小的空隙,称为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periodontoblastic space)。间隙内含组织液和少量有机物,为牙本质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3.细胞间质牙本质的间质为矿化的间质,其中有很细的胶原纤维,主要为型胶原。纤维的排列大部分与牙表面平行而与牙本质小管垂直,彼此交织成网状。在冠部靠近釉质和根部靠近牙骨质最先形成的牙本质,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且与表面垂直,矿化均匀,镜下呈现不同的外观,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口腔助理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