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药doc
循经选穴配合局部刺血辨治痛风性关节疼痛67例.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药doc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431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0:16:37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循经选穴配合局部刺血辨治痛风性关节疼痛67例.doc介绍

·  针灸推拿·
循经选穴配合局部刺血辨治痛风性关节疼痛67例包克义1,黄 进1,钟祖建2  【摘要】 痛风是近年来的一种多发病,与人们现代社会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关节组织损伤的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中最为多见症状,常因饮食饮酒、劳累、受凉、精神创伤或运动过度而促使诱发。临床辨证多系水湿运化不利,瘀邪湿浊毒蕴结下焦,阻滞经络,壅塞筋骨关节而出现诸症。所采用循经取穴,具有调理脾胃,清热利尿除湿,疏经活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功效;配合局部(局灶部、阿是穴)点刺放血泻法,让其少量出血,可使“湿邪瘀热浊毒”外泄。痛风所致关节局部红肿发热、剧烈疼痛,足趾挛急等临床症状,经3~7天逐渐减轻、消失,从而收到较为满意疗效。  【关键词】 循经选穴;刺血;痛风;关节疼痛  【中图分类号】 R58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1 -2476(2006)09 -0820 -02
  痛风是一种人体内一组以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主要症状为急性关节炎发作,与饮食、肥胖、遗传、年龄、性别、过量运动有关。临床观察,痛风易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患病率随年龄而增加。但近年来,二、三十岁的青年罹患此症的也不在少数,女性病人则多为绝经后妇女。痛风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合并痛风结石,血尿酸浓度增高、关节畸形及肾脏病变等为特征,但最多见的痛风性关节炎。当血尿酸持续增高,尿酸盐在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形成沉积,因于饮酒(特别是啤酒)、动物食品过量摄入(特别是海鲜、动物内脏、蘑菇、豆制品等)、疲劳、感染、局部外伤等诱使急性发作。发病时,疼痛剧烈,数小时内症状发展达到高峰,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剧烈的红肿热痛。好发部位是足趾的趾关节,跖趾、踝、膝、指、腕、肘关节也是本病多发部位。发作时,关节局部红肿发热疼痛,最初几天痛得难以忍受,往往在夜间因剧痛而惊醒,经过1~2周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部分病人可伴有高热、头痛、乏力、厌食等,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加快,血中尿酸浓度明显增高。起初,大多经1~2天或1~2周可逐渐缓解。根据统计,70%以上的患者在2年内可第2次发作,且以后发作日趋频繁,逐渐加重,演变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关节畸形或病残。这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易伴发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症,晚期可致关节畸形、残疾,肾功能衰退、尿毒症作者单位:1610100四川成都,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2610017四川成都,成都市中医医院等。因此,在生活调理的过程中,为防治本病发生,需提示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肥胖、过食(特别是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豆制品、香菇等)、酗酒及精神紧张等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因素,并重视积极治疗以关节炎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我们从1986~2005年在针灸门诊循经选穴配合局部刺血治疗痛风性关节疼痛67例(个别临证配以服用中西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痛风性关节疼痛67例,男56例(约占83.6%),女11例(约占16.4%);年龄20~87岁(以30~60岁左右的为主);病变部位:双足12例,右足27例,左足25例,右上肢3例;病程:大多是1~7天,发病最长的1年多,最短的1天。其中,痛风急性首发47例,慢性急发20例。反复发作两次以上的34例。1.2 治疗方法 根据痛风疼痛的关节部位,结合中医经络循行线路,依据辨证,选用所属经及相应的表里经有关穴位配合治疗,每次选用4~8个穴位,并且至少有1~2穴位是发病关节局部(病灶部)或痛点处(阿是穴)。1.2.1 病变部位取穴 脚趾及跖趾部位者,取患侧大都、隐白、太冲、行间、公孙;踝部取患侧解溪、丘墟、太溪、昆仑;病位在膝,取患侧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曲泉、膝眼、血海;病位在手指,如食指,取患侧商阳、二间、三间、合谷;病位在腕,取患侧阳溪、阳池、阳谷、太渊、大陵、;病位在肘,取患侧曲池、天井、小海、尺泽、曲泽、少海;病位在上肢加取双侧曲池、孔最、合谷;病位在下肢加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1.2.2  针刺手法 穴位强刺激后,适当留针20~30min(用电针疏密波或5min催针1次),出针时不闭针孔,并点刺病变局部出血数滴(若未出血,可用三棱针局部刺血放血数滴),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2 结果一般经过1~3次治疗可使红肿、疼痛、灼热明显减轻,大多数患者经过3~7天治疗,关节部位症状可以消失,功能恢复正常。3 典型病例例1,患者,男,40岁,初诊日期1989年3月6日。自诉:素来喜食肉类、海鲜、豆制品,有痛风史,左足大趾及掌趾关节3天前晚上突然红肿热痛,日轻夜重,活动行走不能,经服药(药物不详)疗效不佳。现行走不便,关节局部红肿热痛,轻触压则痛甚,病变部位以左足太阴脾经及足厥阴肝经为主。选用患侧脾经大都、三阴交,肝经太冲、曲泉,胃经足三里,胆经丘墟,进针得气后强刺激(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5min左右催针1次,约20min左右出针,用泻法不闭针孔,令太冲、大都出血约黄豆大数滴。经治疗患者第2天自诉当晚疼痛锐减,且病变局部红肿也明显减轻。又经上法治疗2次,各种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共针2次结束治疗。例2,患者,男,60岁,就诊日期2002年5月27日。患者因右足趾掌关节前晚后半夜突然红肿热痛,今日加剧,自诉之前因帮人干活后曾饮酒,吃动物肉类,大约3年前也发生过此病,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按上法针刺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大都、隐白、太冲、行间、内庭(其中隐白、大都、太冲、行间头两次放血数滴),2次后症状明显好转,5次后症状基本消失,巩固2次而结束治疗。例3,男,37岁,就诊日期2005年11月10日。自诉:素有痛风史。此次右大趾红肿热痛月余,入夜甚,得冷稍舒,局部拒按,影响活动行走,经敷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药物不详),诊治以上法针刺,配服清热利尿,健脾除湿,通经活络止痛中药2剂,4天后症状减轻,共按上法治疗10次症状消失而结束治疗。4 讨论痛风系由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当尿酸盐在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形成沉积时,即可引起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本病属祖国医学“热痹”范畴,常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内因体质虚弱兼劳倦过度、饮食不节、酗酒偏嗜等致使脾胃功能失调,瘀湿毒邪(有害物质)蕴结下焦,阻滞经络,壅塞筋骨关节,阻滞于肌肉、关节、骨骼,使气血运行不畅。湿浊邪毒壅闭经络,流注肌肉,阻滞筋骨,痹者日久,郁而化热所致,故急发关节红肿热痛。“不通则痛”。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所选穴位多系“五输穴”(脏腑经络之气流注聚结于体表的所在),针刺治疗达到调理脾胃、行气活血、清热消瘀、除湿泄浊、解痉止痛的功效,从而调节机体多种代谢功能;刺血多选取治疗下肢肿痛,足趾挛痛作用的要穴和病灶部位,局部泻法让其少量出血,可使“湿邪浊毒”外泄,故能收到满意疗效。有资料表明,选取五输穴治疗本病,能很快地激发脏腑经气,使经脉迅速疏通,使沉积阻滞于关节的湿热之邪随之消除。适当的局部放血,可助疏通经脉及排邪之力的增强。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局部刺血出血量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尿酸的合成,促进血尿酸排泄,发挥其疗效;而且刺血疗法还具有减轻局部张力、改善血液循环障碍,促使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以及促使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很好的镇痛作用。因此,循经选穴配合局部刺血治疗痛风性关节疼痛,见效快、且无降血尿酸药物的毒副作用,是临床比较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 (编辑:张 彦)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医学:循环指压健康疗法.doc
·下一医学:循经指压.doc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循经选穴配合局部刺血辨治痛风性关节疼痛67例.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