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 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糖类 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单糖类: 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低聚糖: 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多糖类: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无甜味。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淀粉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600C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除去方法:a.沉醇法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氨基酸——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a-- 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即由一个氨基酸的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的链状结构。性质:①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等有机溶剂。②变性作用——其水溶液加热至沸能使之凝固而沉淀析出。 ③盐析——其水溶液中加入硫酸盐,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用于蛋白质的提取与提纯。 蛋白质多视为无效成分,且易使提取液腐败和产生沉淀,应尽量除去。 除去蛋白质的方法:先醇沉,再水沉。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①如蛋白酶可促使蛋白质水解 ②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 中药提取时一般都要破坏酶的活性。如: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水提时,应先将水煮沸,将水中的酶破坏后,再煎煮。酶的性质:能溶于水,加热或用强酸、强碱、乙醇等处理时则变性凝固而失去活性。三、有机酸概念:是植物中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即将成熟的果实中较多,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外,多与金属离子钾和钠结合成盐,或与甘油结合成脂肪酸,与生物碱结合成盐。分类:脂肪族有机酸——为带羧基的脂肪族化合物:分为高级脂肪酸和低级脂肪酸。如:巴豆酸、乌头酸、草酸等。 芳香族有机酸——为含芳香环的羧基化合物:如:水杨酸、苯甲酸、桂皮酸等。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