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走近苏东坡.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656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4-03 10:01:41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67%(2)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33%(1)

走近苏东坡.ppt介绍

走近苏东坡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为什么? 1.讨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  提示: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莫听\\\"、\\\"何妨\\\"、\\\"谁怕\\\"是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同行皆狼狈”,其“独不觉”,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  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提示: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  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1.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  不能。这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 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世人是茫然无知了,而生者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  .“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凄哀至极的主调。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而是历时愈久思念之情就愈深、愈浓。“两茫茫”传达出诗人和九泉之下的妻子共同的心情和感受: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我日夜思念你,杳无音讯;你呢,也日夜思念我,同样音讯杳无。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  月残人残同病相怜,月圆人更残。? ???“料得年年肠断处”年年,每一年,如果说作者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走过十年,注定这辈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围城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雨后的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短松冈”?  名家朗诵 * *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千古奇才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  词与辛弃疾齐名“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max.book118.com   共称“北宋四大家”  在文艺理论中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坎坷的一生 漂泊的一生 旷达的一生 自足的一生 嘉祐二年(1057) 进士及第丧母守孝 熙宁二年(1069) 反对变法卷入党争。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密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入狱后,受尽凌辱,酷刑棒打,几致死地。历时五个月,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将苏轼贬到黄州。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他没有俸禄、生活困苦、衣食不足,而且受到监督.没有住的地方,只好暂居庙里,后来得了一块荒地,耕种,造屋。 元祐元年(1086) 重获启用官至礼部。    旧党执政。受到皇太后重用保护,苏轼被调回京都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自请外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京师,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绍圣元年 (1094) 又遭贬职惠州儋州。   皇太后驾崩,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 元符三年(1100) 渡海北返次年病逝。    66岁死于常州。       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问余平生功业, 身如不系之舟。 心似已灰之木, 探讨:引来墨客小人的诽谤围攻, 一再遭贬仕途坎坷的原因? “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这场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人充当了急先锋。”                           ——《苏 东 坡 突 围》 余秋雨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         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斥低劣小人”。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倒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                                                                   —方方《喜欢苏东坡》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一: 在黄州,躬耕东坡,竹杖芒鞋,营造雪堂。生活地像陶渊明,在自己的东坡庄园过着神仙般的隐逸生活。    二:工程与赈灾:杭州太守时:疏浚运河;设立的公立医院(安乐坊);解决居民的饮水问题;修筑西湖苏堤;开仓赈济灾民。 三.瑜珈与炼丹:寻求身体的健康和心情的宁静,虽身处不幸,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曾天真的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羽化而登仙。” 四.在海南与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随遇而安,自己表示要常做岭南人,自
走近苏东坡.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教育:走近孟子.ppt
·下一教育:组歌.ppt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走近苏东坡.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相关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