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社会科学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精神分析.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社科语言:简体中文
社科类型:国产软件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社科大小:576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19:03:52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社科真真棒!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此社科真差劲!就请您
      0%(0)

精神分析.ppt介绍

精神分析.ppt
 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sis 心理治疗的涵义 心理治疗与一般意义上的治疗的异同同 : 异 : 心理治疗的涵义 心理治疗的取向 精神分析在心理治疗中的位置及作用 现代意义心理治疗的奠基和引发作用 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质疑和再思考 与其他学派、方法的关系及作用 弗洛伊德( S. Freud,1856-1939 ) 1856 年5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 1873 - 81 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1886 年结婚( 56 年) 著作 1895 年	关于癔症的研究 1900 年 梦的分析 1901 年	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分析 1905 年	性学三论 1905 年	笑话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 1914 年	论自恋-导言 1917 年	精神分析引论 1923 年	自我与本我 1939 年死于喉和颌癌 精神分析理论 驱力理论等	弗洛伊德 自我( EGO )心理学	安娜 弗洛伊德等 客体关系心理学	玛格丽特 玛勒等 自己( SELF )心理学	科胡特 两个基本假设 1 、心理决定论原则(因果原则):心理现象与物理(生理)现象一样,不会是偶然或碰巧发生的,每一心理事件的产生都是先前的事件所决定的。 2 、存在一种不为个人所了解的心理过程(历程)—潜意识的存在及意义。驱力理论Drive Theory 弗洛伊德 驱力和本能 生本能( Eros ) 自我保存驱力:呼吸、吃喝、排泄 种族保存驱力:性—利比多( LIBIDO ) 死本能( Thanotos ) 攻击驱力 无意识理论 Unconsciousness 无意识:人们对自己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 潜意识: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不为人们所意识到,但“严重地”影响着人的外部行为。 动力(动机、欲望和压抑)的无意识精神划区论意识( consciousness ):表层,清醒状态下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前意识( pre-consciousness ):浅层,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无(潜)意识( unconsciousness ): 深层,被压抑着,很难觉察到。 通过分析可揭示。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ID 自我 EGO 超我 SUPEREGO 本我( id ) 人格中的原始成分,不易把握。“能量库”、“火山下的岩浆”。 在无意识中表现,寻求本能欲望的释放和满足。 遵循“快感原则”。 遵循初级思考方式( primary thinking process ):幼儿水平的思维。 初级思考方式的特征: 对事物的评价以欲望为标准(常好幻 想),不考虑逻辑关系; 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 常直接用行为动作来表示需求及情绪情感; 情感水平分化低,非好即坏,非爱即恨。 自我( ego ) 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 儿童能够区分自身和外界时出现。 功用:对外适应环境要求;对内调节本我驱力及宣泄。“泄洪闸”。延迟作用。 控制与调节的能力与防御机制有关(心理成熟水平)。 活动区域:部分意识范围,部分无意识的。 遵循“现实原则”。 遵循次级思考方式( secondary thinking process ):成人思考方式 评价事物以现实(客观)为依据或参考; 逻辑思维,考虑因果关系; 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情感有细致的分化。 超我( superego )理想自我,良知,良心。 遵循“ 道德原则”。 人格中的监控机构。性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 Libido (性力)的投注和转移。 口欲期 (0-1 岁 ) 获取及口腔满足。 意义:建立母婴关系,获得安全感,信任及自信。 受挫 — 不安全感,自卑,自恋( narcissists )。 过度满足 — Libido 固结 —“ 口腔性格”(过度依赖,嫉妒) 肛欲期( 2-4 岁) 控制与攻击性(施虐) 意义:建立与父母的关系。 发展受挫,固结 —“ 肛门性格”: 特征:A 守秩序,爱清洁,过分认真;B 吝啬,节俭,爱钱;C 固执,不灵活,报复性。强迫症 — 力比多退行至此期( Freud )。性蕾(俄底普斯)期( 4-6 岁): 兴趣转向异性器官,爱恋异性父母。 意义:形成三角关系,从共生( symbioses )状态中解脱出来。 男孩 -“ 阉割焦虑”( castration anxiety ) — 向父亲仿同。 女孩 -“ 阴茎羡慕”( penis envy ) — 向母亲仿同。 潜抑 —“ 俄底普斯情结”( Oedipus complex )—神经症及其他心理障碍的根源之一( Freud ) 潜伏期( 6-10 岁) 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冬眠”),兴趣投向外界。 意义:客体关系转换(米老鼠、小燕子 --- ), 力比多“升华”为游戏和学习。 人格发展 —“ 成熟 ”— 巩固。 青春期( 10-20 岁)A 躯体成熟;B 家庭以外的亲密客体关系建 立;C 与社会文化价值观同化及适应;D 人格形成。 自我心理学Ego Psychology 安娜 弗洛伊德等 Anna Freud (1895-1982) 扩展到儿童领域 强调自我和本我是重点 动机不仅来自内部驱力,也来自外部世界 依赖转化为自治 自我中心转变为他人中心 Heinz Hartmann (1894-1970) 自我的自治功能 自我的适应功能 Erik Erikson (1902-1994) 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口欲期) 儿童早期:自治绝望与羞耻和怀疑(肛欲期) 学前期:自发性与内疚(性蕾期) 学龄期:勤奋与自卑(潜伏期) 青春期:认同与角色混乱(生殖器期) 青年期:亲密与孤立(生殖器期) 中年期:生产与停滞(生殖器期) 晚年期:完整与绝望(生殖器期)客体关系心理学Object Relations 马格丽特	玛勒等 Margaret Mahler (1897-1985) 正常的自闭:生命的前几周 无法区分自己的努力和母亲的努力:自己通过排泄和哭叫来缓解压力;母亲通过喂食和换尿布等来缓解压力 无客体阶段 正常的共生:第二个月左右 把母亲当作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客体 不能区分自己和别人 分离和个体化 分化亚期:4月- 孵化( hatching) :朝向他人的警觉性和注意 实践亚期:9- 18 月 爬和走,离母亲越来越远,试图分离 开始对母亲说“不 ” 和谐亚期: 15 - 24 月 开始意识到与母亲的分离,开始向母亲寻求安慰和舒适 和谐指的是解决了需要母亲和需要自治之间的冲突 个体与情感客体恒常性亚期:2年- 形成分离感 形成稳定的自我概念和他人概念,出现客体恒常性 Donald Winnicott (1896-1971) 过渡期客体 乳房-母亲,兔子标本-兔子 足够好的母亲 满足和适应婴儿的需要 帮助婴儿独立,忍受挫折 假我-真我 选择母亲的自我-假我 Otto Kernberg (1928-) 内在化 内在化联系:自己的观点、别人的观点和对待这两种观点的态度 内化作用三阶段: 内向投射 认同接近一岁时 自我统合 分离 对付自我中不受欢迎的部分和其他威胁部分的一种无意识的方法 心理防御机制 自体心理学Self Psychology Heinz Kohut Heinz kohut (1913-1981) 自体:个体主动性的核心或中心。 客观的自体:母亲的赞扬充当了客观自体; 理想化客观自体:父母心目中的自体 自恋:自我之爱或自我专注,动机发展的组织者 自己无所不能,不能把自己和母亲分开 夸大的自己,理想化的父母意象 自我意识,内化作用的蜕变 自恋式的暴怒:理想化的客观自己和夸大的自己之间的矛盾激化 自我防御机制 (defense mechanism) 理论 又称“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自我用来抵消焦虑而采用。 1894 年弗洛伊德对歇斯底里的机制进行解释用“防御”一词。 此机制为“潜抑作用”( repression )。 安娜 弗洛伊德发展了此学说, 1939 年提出了9种机制, 以后随着“自我心理学”的发展种类有所增加。 心理防御机制的水平有高低之分,与人格发展水平相适应 防御的概念 防御是自我的功能,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就会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的防御( defense of ego )。防御是自我用来趋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力、欲望和想法,主要是能引起个体焦虑和攻击性。 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 防御机制的运作可能会导致现实事件的部分缺失或扭曲(如否认)。 A 自恋性防御机制( narcissistic -- )婴儿性的,精神病性的 这种防御机制在5岁以前的儿童、成年人的梦境和幻想以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常见。对使用者来说,这一机制能改变现实情况,使其不必面对现实。但在旁观者看来,他们的感觉和行为却是古怪的。 自恋型防御机制(1) 否认( denial ):对外界确实存在的事实加以否认(如,“我从来就无父无母”),所有外界现实只是为了适应内部的需要。否认可导致一个人拒绝承担自己行为上的任何责任。 自恋型防御机制(2) 投射( projection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临渊慕鱼”。通过投射,不愉快的感觉由于将责任推诿给别人而减轻。 精神病人表现出对外部现实的显著妄想,常带有被迫害的意义。患者从别人身上感知到了自己的感情,然后根据这种感知而产生行为(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常见的被害妄想)。 自恋型防御机制(3) 分裂作用( splitting ):其作用是避免两个以上的矛盾内容或情感同时在意识中存在。(如,一个幼小的孩子可能会对你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两分钟后他可能又会大发雷霆:“我恨你!”) B 、不成熟的(儿童性)防御机制( immature -- )此类防御机制在 3—16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个性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对使用者来说,它能减轻或消除由于体验到亲密人际关系受到威胁而引起的焦虑。在旁观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社科:经典商务礼仪大全.ppt
·下一社科:精神分析治疗.ppt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精神分析.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