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投稿、充值登录入口  |  用户注册 |  退出登录
首 页文章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文章百姓生活

辩论赛中破解数据论证的方法有哪些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20-12-26 21:49:29
<p>
在辩论中,很多人喜欢引用大量数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准确性,甚至会问一些数据问题来为难对手。那么,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纯熟地解决这些数据问题呢?以下小系列将梳理辩论赛中破解数据论证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p>
<p>
辩论赛中破解数据论证的方法:
</p>
<p>
破解数据演示1:底层支付
</p>
<p>
在辩论中,倘若对方引用的数据看似严密,无懈可击,但从这些数据中得出的结论却不合理,这时,辩论者不妨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揭示对方数据中的瑕疵,使自己的观点因失去支持而遭到反驳。
</p>
<p>
众所周知,三峡大坝建于2006年5月20日。事实上,1956年,有人建议修建三峡大坝。林宜山是支持者,李锐是反对者。他们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进行辩论。毛泽东对此也非常重视。1958年,他在南宁召开特别会议,让两位议员当场辩论:
</p>
<p>
解读辩论赛中的数据展示
</p>
<p>
林义山:从汉代嘉绒治水开始,长江洪水已经泛滥成灾2000多年了,平均每10年一次。辛亥革命后的40年里,平均每五年发生一次洪水。可见长江洪水越来越厉害了。在1931年的洪水中,145,000人死亡。在1954年特大洪水中,虽然采取了紧急分洪措施,保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但仍有4900人溺水身亡。因此,修建三峡大坝势在必行。只有这样,川江洪水才能得到控制,荆江大堤和洞庭湖洪水的严峻威胁才能得到缓解。倘若靖江大堤决堤,将直接威胁江汉平原数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我觉得水库正常水位可以在210-200米之间,装机容量至少可以达到134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多亿度.
</p>
<p>
李锐:第一,1954年虽然是长江干流千年一遇的洪水,但并没有冲破荆江大堤。所以说靖江大堤决堤百万人死,是危言耸听的虚假陈述。第二,倘若按照200米坝高修建三峡水库,估计要安顿100多万人,这是一个极其严峻和困难的问题。第三,1957年全国电力总需求只有190亿千瓦时,而三峡一个大型电站就能发电1000多亿千瓦时。即使15年后全国用电量达到2000亿千瓦时,这个电站的发电量也占了全国发电量。比例过大,会严峻影响电网的运行,因为一个电站在一个电网中的发电量一般不应超过20%.三峡需要修,但是现在不可能了。
</p>
<p>
听了毛泽东的话,他频频点头,派周恩来去考察三峡。他感触地说:“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决定推迟三峡工程建设。
</p>
<p>
评论:林一山引用大量数据证明三峡工程上马的必要性和好处,可以说是有理有据。但李锐抓住了这些数据的漏洞,首先指出林一山关于靖江大堤决堤百万人死亡的预测是“假话”,不能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然后按照林一山的方案,一个个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得出200米的坝高太大,不容易实施;1000多亿发电太多,供过于求,导致电网运行受到严峻影响的结论,论据一一反驳。没有一个论点是成立的,所以很自然的,林一山的观点被推翻了。
</p>
<p>
解读数据论据2: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提问
</p>
<p>
当对方的数据问题一时难以回答时,肯定的回答必然会陷入困境,被对方做出。这时,辩手不妨用做题的方法,也用数据题来问o
</p>
<p>
20世纪30年代初,朱家华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时,曾举办过县长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有一个叫朱的考生,他在笔试中名列前茅。口试的时候,几个考官轮流提问,朱答得一塌糊涂。最后朱家华问:“你知道《总理遗嘱》有多少字吗?”
</p>
<p>
朱被问得目瞪口呆的时候。他反应过来之后,立刻反驳道:“请问朱主任,你有几个名字?”这个问题一出来,朱嘉华也愣住了。病愈后,他笑着接受了朱的。
</p>
<p>
评论:当时《总理遗言》大家都知道。朱家华调查朱并不过分,但他的提问角度相称尖锐。他问他《总理遗言》有多少字。试想,谁会关注一篇文章的字数?没想到,朱毛奇反应敏捷,跳出了朱家华的问题。他用同样的逻辑问他一个同样认识又难以立刻回答的问题。有几个他自己的名字,成功解决了这个数据问题。
</p>
<p>
破解数据演示3:本地证据收集
</p>
<p>
在辩论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虽然对方的数据是错的,但我们却无法反驳,因为我们没有相应的数据。这时候不妨尝试一下现场取证的方法,及时抓住辩论现场的一些东西作为论据,相互反驳,论证自己的观点。
</p>
<p>
2006年武汉大学“金秋辩论赛”决赛,辩题是“网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自由辩论中有这样一个辩论:
</p>
<p>
反对:数据显示,70%的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逃学。这难道不能说明网络弊大于利吗?
</p>
<p>
For:倘若真的是70%,那么70%的观众是沉迷网络游戏,逃学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看到100%的观众都在认真的听和看辩论呢?你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
</p>
<p>
评论:反对派的数据清晰地表明,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非常严峻。在没有相应数据做出回应的情况下,郑方利用本地取证的方法,将大学生的范围缩小到辩论场地,并将对方的数据当场放在大学生的观众身上。得出——“现场70%的观众沉迷网络游戏”的结论,显然站不住脚。自然,“如今70%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p>
<p>
破解数据论据4:迂回规避
</p>
<p>
其实在辩论中,辩手并不能完全知道对方在问什么,自然也就记不住所有的相关数据。所以在面对我们无法回答的数据问题时,迂回规避也是常见的伎俩。
</p>
<p>
在一场名为“手机是拉近还是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辩论赛的提问阶段,有这样一场辩论:
</p>
<p>
交易对手:请对手的防守朋友回答。台湾有百分之多少的人说手机的使用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p>
<p>
For:亲爱的对手,今天我们举行的是辩论赛,不是数据统计大赛。你一上来就问了我一个需要专业数据统计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不仅我不是很清晰,在座的评委和观众也不是很清晰。倘若对方认为这和我们的辩论很有关系,请详细说明,让我们开始一场有意义的辩论!(掌声)
</p>
<p>
评论:对方提问专业性很强,没有事先准备对方无法回答。但是,广场辩手很智慧。第一,他以“辩论赛,不是数据统计赛”为第一盾,说明对方提问已经过时;然后以“评委和观众都不是很清晰”作为第二个挡箭牌,说明对方问题的非普遍性;最后,他呼吁进行“有意义的辩论”,将对方的数据问题完全纳入未回答问题的行列,避免对方问题的尖锐性。
</p>
<p>
当然,解决数据辩论问题的方法不只有这四种,本文只是借鉴他人。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总结出更多的方法。
</p>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