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中小户型设计研究 主 讲:周燕珉 时 间:2008年4月20日上午 地 点:清华科技大厦会议中心第三会议室 速记提供:创世德速记(010—89525068) 我主要是讲住宅小户型设计,后面有一部分是日韩住宅设计的借鉴,可能还讲一部分居住的需求。 我在日本待过七年左右,因为后来经常去,有短期的研究方面的机会,所以对日本比较了解,但是对韩国,因为韩国我没有待很长时间,只是跟他们那边有一些大学、开发商有一些合作项目,所以对韩国住宅也参观过,有所了解。所以今天也讲一些这样的内容。 但是最近一段主要是在研究中小户型,因为国家“9070政策”下来以后,我们参与制定,他们当然政策是先下来的,才找专家去论证,这种感觉是论证性的,所以对这方面有一些研究,现在开发商开始做这样的户型,跟我们有一些接触,有一些研究的成果可以在今天的课上跟大家汇报、交流。 今天想讲的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是居住区规划实例分析;第二是住栋单元设计,规划这一块我并不重点讲,原因是我估计孙处长会讲规划这一块,不知道具体是怎样安排的,一般他讲规划比较多,所以我就从单元讲到户型,我希望孙处讲规划,我们就不重复了;第三边单元和转角单元设计;第四住栋组合设计;第五可分可合户型设计;第六大空间结构户型设计;第七住栋单元公共交通组织设计,这一部分比较复杂,所以把它拿出来,探讨一下它跟什么因素有关;第八是小户型空间的精细化设计,有一些是公用的,比如厨房、卫生间的问题,找一些特别具体的例子我们分析一下;第九户型诊断与优化设计,这一块也是我们平常接触当中有些开发商在户型这块做了很长时间,一个是以前自己也不是很明确,另外设计院配合得也不是很好,户型比较简单、粗糙,或者有些细部能够做好,没有做好,所以开发商找到我来顾问咨询一下,所以一般我们是户型大局不变,比如总的朝南、总面宽都定下来了,在这些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内部优化,我稍微选了一些例子,是如何优化的,从哪些角度去看到这些优化点,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第十住户需求研究;第十一日本住宅情况及户型特点;第十二韩国住宅概括及户型特点,把他们可以借鉴的地方我们说一下,要是很多去参观日本的,我一说大家都会懂,有共同的语言,也会比较熟悉。最后我们看时间,说的是客户需求的研究,这一点我们研究的比较多,有一些大的开发商,像万科、金地这些大的开发商,也请过我们跟他们一块配合,进行入户调研,对他们已经建成的社区进行评估,通过调研得到了一些客户对房子的意见和使用当中还有什么问题,也有对一些设计的不满,综合这些调研,做了一些总结。 今天的内容非常多,听起来也会辛苦一些。 一、规划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1、全国节能省地住宅竞赛方案 这个项目我们是获得了第一名,这是我们当时节能省地竞赛时候做的方案,要求挺简单的,不大于六公顷的地上,随便排,当时长和宽都是自选的,我们是方案的,不是实地的,所以怎么排最节约?就排成了200×300的这种情况。这里用了一些理念,还有一些设计手法: ①房子做成板连塔的形式,容积率比较高一些,两边是塔、中间是板,两边的塔是18层的,中间是11层的,两边的塔由于按塔来计算,日照间距跟板楼是一样的,稍微借了一点板楼的日照间距,然后用日照软件算的时候,也是能通过的。 ②用了一个稍微转向的方法。如果都是平的,可能遮挡得厉害,稍微转30度,端单元转过来一点,对日照间距也挺有帮助的,我们把两个单元的18层的,应该说不够才对,但是这么一转日照间距就够了,打出这个图还有一点富裕,但是最重要的可能是这一栋对东边的日照影响比较大,是这样的一个趋向,所以这里面如果我们再排一栋,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够的,可能对这一点有点困难,当然你可以说南边日照够也可以,但是我们觉得这个单元挺好的,所以觉得没有这个日照就不合适了,所以这个地方可以摆下五栋没有摆,只摆了四动8。 ③加了一个东西向的六层,这个底下可以做底商,但是没有做底商,做的是住宅。这里面我们做了一个外浪式的,两边的电梯就可以利用了,因为它比较短,也够消防的要求了,所以就不再单独设楼梯间了,直接用两头的电梯带动它,就省了一些电梯的面积。 ④还有端单元的转角放大了,这里有很多开窗的机会,又把面积撑大一些。 ⑤因为还有节能的要求,还有好多植物遮阳、中水利用、太阳能、雨水回收、人车分流、立体停车,如果全要地面停车是不够的,如果挖地下的话,造价比较高,太困难了,后来就把道路的周边用做停车,还用了地坑式的机械式停车,机械式停车在日本用得比较普遍,他们都是机械停车,不愿意做地下停车,地下车库还是太费钱了,所以大家也不愿意去做地下车库,所以用地坑式的做法挺多的。日本的地坑式的做法比较成熟,设备不容易坏,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做的,能保15年的设备不坏,但是虽然说保证15年,但是我们从来也没经历过15年,但是日本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了,近20年了,没坏过,说明它的机械设备是合格的,中国这边也说他们用的是日本的设备,这样说可能也许能够相信吧。我们小区也是这样的地坑式停车,但是没有人用过,据说不特别好使,另外大家倒车不是特别准,其实习惯了就好了,这里也有技术和习惯的问题。将来作为节地,这个方面可能也不得不发展起来。 节能这块我们就不主要谈了,主要谈谈节地方面的,我们这边也研究了很多,以中高为主,18层和11层是我们比较常用的,消防上也有一些要求,用了这两个比较合适的数字还有板塔相连,形体偏转,增加厢楼,北向退台,转角放大,立体停车,东开西合的手法,因为北京地区西北风比较厉害,所以稍微围了一下东西向,对小区比较有好处,这个都是经过专业计算的。还有雨水回收,太阳能利用等等。容积率做到2.51,总建筑密度是16.66%,绿地达到44%,降音降噪、人车分流,空间有领域感,景观均好,所以售楼的时候比较好销售。 这是它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数字还都是挺好看的(PPT)。 这是地层平面(PPT)这可以看出东西向连接的方法。两边电梯可以共用,屋顶有屋顶花园。 把它总结了一下,就是节能技术的应用,大概整个规划的形成是这样的,密度也是非常高的,容积率很高。 2、上海宝山东方丽都规划项目 这个简单说一下,这里有一些要点,我们回忆一下。就是住栋和规划的配合,规划做完了以后,单元没有想得特别好,规划一旦报批认定以后,你再去加一点、减一点就特别困难,不好做,所以我们希望前期的时候,对单元户型做一个比较好的理解,在这个时候做规划就把优势全都发挥出来。 ①这个里面绿地的均好性的体现,曾经有这么一个经验,就是这一块的设计,当时这一栋楼原来是摆在这个位置上,前面有一块绿地,也是想这边是一个门,这边是主路,这对对面有一个很好的景观是有利的。可是做的时候讨论发现了,这样做不如现在这样合算,就是把这栋楼搬到前面来,因为靠马路已经提到11、12小高层了,前面是6跃7的,前面是高的,品质下降,如果这栋楼在这里,真的没有什么好处,又是噪音、又是小户型、又是高层,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如果把它搬到这里,他们在景观方面的资源就把原来强多了。做为这一栋原来南面是公园,现在北面是公园,这样综合下来,得到好处的户型就比原来多了一些。开发商对这点
20080420上午周燕珉.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