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施工图所注位置与尺寸为依据进行计算,不能人为的加大或缩小构件的尺寸,以免影响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 4.数字计算要精确。在计算过程中,小数点要保留三位。汇总时一般可以取小数点后两位。总之,应本着单位大,价值较高的可多保留几位,单位小、价值低可少保留几位的原则。 5.要按一定的顺序计算。为了便于计算和审核工程量,防止重复和漏算,计算工程量时除按定额项目的顺序进行计算外,对于每一个工程分项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 6.要结合图纸,尽量做到结构按分层计算,内装饰按分层分房间计算,外装饰分立面计算(正立面、背立面、侧立面)或按施工方案的要求分段计算;有些项目要按使用材料的不同分别进行计算。 如钢筋混凝土框架工程量要一层层计算;这样做可以避免漏项,也为编制工料分析和施工安排进度计划中的人工、材料计划创造有利条件。 7.计算底稿要整齐,数字清楚,数值准确,切忌草率零乱,辨认不清。 3.编制预制构件加工委托计划: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一般都需要把预制构件加工或订购计划提前编出来。 4.计算工程量:计算工程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计算,根据各分项工程的相互关系,统筹安排,即能保证不重复、不漏算,还能加快预算速度。 ⑶按施工顺序计算:按施工顺序计算工程量,就是先施工的先算,后施工的后算,即由平整场地、基础挖土算起,直到装饰工程等全部施工内容结束为止。 如带形基础工程,它一般是由挖基槽土方、做垫层、砌基础和回填土等四个分项工程组成,各分项工程量计算顺序就可采用: 挖基槽土方 ― 做垫层 ― 砌基础 ― 回填土。 ⑷按统筹图计算: 工程量运用统筹法计算时,必须先行编制“工程量计算统筹图”和工程量计算手册。其目的是将定额中的项目、单位、计算公式以及计算次序,通过统筹安排后反映在统筹图上,既能看到整个工程计算的全貌及其重点,又能看到每一个具体项目的计算方法和前后关系。 ⑸按预算软件程序计算:计算机计算工程量的优点是:快速、准确、简便、完整。 ⑴按照顺时针方向计算:它是从施工图纸左上角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计算,当计算路线绕图一周后,再重新回到施工图纸左上角的计算方法。 如:外墙挖地槽、外墙墙基垫层、外墙砖石基础、外墙砖石墙、圈梁、过梁、楼地面、天棚、外墙粉饰、内墙粉饰。 ⑵按照横竖分割计算:横竖分割计算是采用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计算顺序。在同一施工图纸上,先计算横向工程量,后计算竖向工程量。在横向采用:先左后右、从上到下;在竖向采用:先上后下,从左至右。 如:内墙挖地槽、内墙墙基垫层、内墙砖石基础、内墙砖石墙、间壁墙、内墙面抹灰等。 (3)按照图纸注明编号、分类计算:按照图纸注明编号、分类计算,主要用于图纸上进行分类编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金属结构、门窗、钢筋等构件工程量的计算。如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桩、框架、柱、梁、板等构件,都可按图纸注明编号、分类计算。 (4)按照图纸轴线编号计算:为计算和审核方便,对于造型或结构复杂的工程,可以根据施工图纸轴线编号确定工程量计算顺序。因为轴线一般都是按国家制图标准编号的,可以先算横轴线上的项目,再算纵轴线上的项目。同一轴线按编号顺序计算。 所谓“三线”是指在建筑设计平面图中外墙中心线的总长度(代号L中);外墙外边线的总长度(代号L外);内墙净长线长度(代号L内); “一面”是指在建筑设计平面图中底层建筑面积(代号 S底)。 “一册”是指各种计算工程量有关系数;标准钢筋混凝土构件、标准木门窗等个体工程量计算手册(预算手册)。它是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自行编制的,以补充“四线”、“一面”的不足,扩大统筹范围。 ⑴、按定额顺序应先计算墙体,后计算门窗。在计算墙体时要扣除门窗面积,在计算门窗时又要重新计算。 计算顺序按统筹法不受定额顺序约束,可以先计算门窗,后计算墙体,避免重复劳动,加快速度。 ⑵、施工顺序 室内回填 垫层 找平层 地面面层 长×宽×厚 长×宽×厚 长×宽×厚 长×宽 统筹法 地面面层 室内回填 垫层 找平层 长×宽 长×宽×厚 长×宽×厚 长×宽×厚 a.一般计算 例1:平面图如图所示,计算一般线面基数。 解: L中=( 3.0×2+ 3 . 30 )×2 = 18 . 60m L外= ( 6 . 24 + 3 . 54 ) ×2 = 19 . 56m L内= 3 . 30 - 0 . 24 = 3 . 06m S底= 6 . 24×3 . 54=22.09㎡ S房=(3.00×2-0.24×2 ) ×(3.30-0 . 24 ) = 16 . 89 ㎡ b.偏轴线基数的计算:当轴线与中心线不重合时,可以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计算各基数。 例2:计算如图所示基础平面图的各个基数 解: L 外= ( 7 . 80 + 5 . 30 ) ×2 = 26 . 20m L中=(7.80-0.37)×2+(5.30-0.37 ) ×2=24. 72m 或:L中=L外-墙厚×4=26.20-0.37×4=24.72m L内=3.30-0.37=2.93m (垫层)L 净=L内+墙厚-垫层宽=2.93+0.37-1.50 = 1 . 8m S底=7.80×5.30-4.00×1.50=35.34㎡ S房=(4.00-0.24) ×(3.30-0.24)+(3.30-0.24) × (3.30+1.50-0.24)=25 . 46㎡ 或: S房=S底-L中×墙厚-L内×墙厚=35.34- 24.72×0.37-3.06×0.24=25.46㎡ 建筑面积的计算 建筑面积的计算 概述 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第一节 概 述 一、建筑面积的概念: 建筑面积是建筑物各层面积的和。 二、建筑面积的组成: 建筑面积由使用面积、结构面积、辅助面积构成。 三、计算建筑面积的意义: 1、是计算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单方造价的依据。 2、是计算某些分项工程数量的基数。如:计算楼地面工程、天棚工程、室内回填土、屋面工程等工程量时的基数。 第二节 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单层建筑物 多层建筑物 其他 一般规则: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高度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0m者应计算1/2 面积。 注意: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max.book118.com 的部位应计算1/2 面积;净高不足1.20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 特殊
建筑面积计算.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