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OD调查 一、OD调查(Origin Destination Survey):又称为起讫点调查,为了全面了解交通源和流,以及交通源、流的发生规律,对人、车、货的移动,从出发到终止全过程的全面情况,以及有关的人、货、车的基本情况所作的调查。 目的:就是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以及交通源、流的发生规律;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流向、货物类型等数据。 意义:OD调查将人、车、货的出行视为交通形成的细胞,据此研究交通的产生与分布,揭示城市交通症结的原因,反映交通需求、土地利用和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交通规划最基础的调查,是交通需求预测基础。 举例: 二、OD调查分类 主要包括人出行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 1、客流OD调查:客流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出行OD调查、城市流动人口OD调查以及交通枢纽OD调查。 2、车辆OD调查: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座)位和实载率等。 3、货流OD调查:货源点和吸引点的分布、货流分类数量和比重、货运方式分配等。 4、出行的分类 区内出行:起迄点都在小区内的出行。 区间出行:起迄点分别位于不同小区间的出行。 过境出行:起迄点都在调查区域范围外的出行。 五、OD调查的步骤 1、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负责。OD调查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的社会性调查,没有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和政府的号召与支持是很难完成的。 2、资料准备。包括调查区域内的居民点、人口分布造册、土地利用现状、各级行政组织(行政区、街道、居委会、派出所)、道路、车辆资料。 3、编制调查技术方案。拟定调查区域、交通区划分、决定抽样方法和抽样率、设计调查表格、并组织实施大纲。 4、人员培训。编写培训讲义,对调查员分级培训,统一认识与标准、工作纪律、责任教育,提高调查精度。编写市民宣传提纲。 5、典型实验:选定一个交通区试调查,剧情况调整方案。 6、全面实施调查:居民出行调查应尽可能将家访、流动人口访问、境界线调查和分隔核查线调查同步进行。 7、数据统计分析:对所获得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归纳、总结和分析。数据汇总表、图、文字分析等。 8、调查评判: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 9、补充调查:误差在5%-15%之间,须补充调查。 第二节 交通区的划分 一、概念 1、交通区:交通源是大量的,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干小区,这些小区称为交通区。 2、小区质心:选出行量最大的地点作为交通区的质心,近似地将质心看作是分区内所有出行的端点。 3、境界线(Cordon Line):调查区域的边界线。 二、交通区的划分原则 1、同质性。区内的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 尽量一致。 2、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 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如人口、经济统计资料等。 4、道路网要充分考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多,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也越大。 三、交通区划分常用方法 1、省域公路网规划:一般以市、县为单位分交通小区。 2、县乡公路网络规划:一般以乡镇为单位分交通小区。 3、我国城市路网规划: 面积一般是1-3km2,人口1-4万,近郊区适当放大。 如已划分交通区,尽量采用。 多采用行政区划分,充分利用河流、铁路、山脊等作划分界线。用地性质尽量一致。 一般中等城市分50个,大城市分100-150个。如上海1995年设置100个交通区,进行综合分析时合并为21个;北京4km2一块,分248块,后合并为21个小区;天津分了87个小区。 4、国外:区内出行次数不超过全区域出行次数的10-15%作为划分交通小区的因素。 第三节 交通调查抽样 一、交通调查抽样的必要性 抽样定义: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观察,并且依据所获得的数据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估计判断,从而达到对总体的正确认识。 1、可以减少调查的工作量,调查内容可以求多、求全或求专,可以保证调查对象的完整性。 2、可以大大减少调查费用,提高调查效率。 3、可以从数量上以部分推算总体。 4、收集、整理数据、综合样本的速度快,保证调查的时效性。 二、交通调查常用的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处于抽样总体中的抽样单位被编排成1-n编码,利用随机数码表或专用的计算机程序确定处于1-n间的随机数码,总体中与随机数码吻合的单位便成为随机抽样的样本。 优点:抽样方法简单,误差分析较容易。 适用:各个体之间差异较小的情况。 2、顺序抽样-系统抽样 在总体中以一定间隔的方式(即“每逢第几”的方式),选定相应单位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上海) 特点:样本分布较好,总体估计值容易计算。 4、整群抽样法 先将总体单元分群,可以按照自然分群或按照需要分群,随机选择群体作为抽样样本,调查样本群中的所有单元。 特点:此法优点是组织简单,缺点是样本代表性差。 例如:在交通调查中应用相当普遍,根据住宅区的不同将住户分群。其优点是能够以较其他方法更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数据,主要缺点是形成的样本可能不随机,在样本扩展中,偏差将增大。 5.多阶段抽样法 采取两个或多个连续阶段抽取样本的一种不等概率抽样。 例如,在进行全国旅行动态调查之类的大规模调查时,可以采用这种多阶段抽样法,首先抽出调查对象的市、镇、村,然后从中抽出调查的区,最后再抽出住户。 三、交通调查样本量的确定 2、国内部分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抽样率 第四节 OD调查方法 一、居民出行调查(Person Trip Survey)把握某人一天中移动的综合调查,通常以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为对象。1、调查项目:抽样属性和出行特性①抽样属性--个人属性:住址、工作单位、学校、性别、年龄、职业、产业、驾驶证、汽车的拥有等。②出行特性:出发地和目的地、出发地和目的地设施、出发到达时间、出行目的、利用交通工具和所需时间、换车、是否驾车、乘车人员、停车种类等。思路:调查一日中各次出行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交通工具利用、出行目的等。抽样: 以户籍库为基本数据,采用某随机数产生规则抽出调查家庭 决定抽出率时,考虑有效回收率(一般60%--90%) 2、调查内容 包括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的内容包括居民的职业、年龄、性别、收入等基础情况,以及各次出行的起点、讫点、时间、距离、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工具等出行情况。 流动人口是城市总人口中特殊的组成部分,组成十分复杂,按其在城市中停留的时间可分常住、暂住、当日进出等,按其来城市的目的又可分为出差、旅游、探亲、看病、经商、转车等。常住、暂住流动人口一般采用与居民出行OD调查类似的家访调查、电话询问等方法,对当日进出的流动人口则可采用在城市的出口,如车站、码头等直接询问的方法等。 以一日为生活周期:工作日,休息日。 3、调查表 4、调查方法 (1)家访调查法:由调查人员当面了解该住户中包括学龄儿童在内的全体成员全天的出行情况,按调查表格逐项填写。或由调查员将表格发放到家庭时对表格内容及填写要求作详细说明,由家庭成员在指定的调查日自己填写,然后再由调查员负责回收。 优点:调查内容比较可靠,此种方法精度高,表格回收率高。 (2)电话询问法:被调查者可在电话本中随机选择,电话询问。与家访调查法相比成本低,取样可较多,结果有倾向性。 (3)明信片调查法:将印有调查项目的名
交通工程学OD调查课件.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